孫 蓮, 嚴 雷, 勉強輝, 孟海強
(1.新疆醫(yī)科大學(xué)藥學(xué)院化學(xué)教研室,新疆 烏魯木齊830011;2.烏魯木齊市防疫站,新疆 烏魯木齊830011)
藥桑是新疆獨有的桑品種之一,是我國國內(nèi)唯一的具有22倍體花性染色體的桑品種,是新疆目前桑品種分類鑒定中唯一的黑桑種,藥用價值極高[1]?,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桑葉具有降血糖、降血壓、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種藥理活性,能預(yù)防和治療糖尿病。黃酮類成分為桑葉的主要功效成分,桑葉黃酮主要為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等,桑葉黃酮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菌等作用[2-11],分析測定桑葉中黃酮類成分對開發(fā)利用新疆的桑葉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本實驗采用HPLC法對新疆藥桑葉中的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進行同時測定[12-15]。為新疆藥桑葉的質(zhì)量控制提供了理論與數(shù)據(jù)支持。
1.1 儀器 高效液相色譜儀 (LC—20,日本島津公司)。
1.2 試藥 綠原酸 (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00080-200707),蘆丁對照品 (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0080-9504),槲皮素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081-9003),異槲皮苷對照品 (上海晶純醫(yī)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批號27988),紫云英苷對照品 (上海融禾醫(yī)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批號 MUST-11092001),白藜蘆醇 (Sigma公司,純度99%,100 mg/瓶),乙腈、磷酸為色譜純;甲醇等均為分析純。藥桑葉采自新疆喀什 (5、6、7、8、9、10月份)及和田,由新疆醫(yī)科大學(xué)藥學(xué)院生藥教研室帕麗達·阿不力孜教授鑒定為桑科植物藥桑的葉。
2.1 色譜條件 YMC-Pack ODS-A(4.6 mm×250 mm,5μm),柱溫40℃;流動相A為0.2% 的磷酸水溶液,B為0.2% 磷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脫,0 min,15%B;9 min,20%B,20 min,25%B,30 min,35%B;40 min,40%B。檢測波長 360 nm,體積流量0.6 mL/min,進樣量20μL。按照上述色譜條件下6種成分的色譜圖見圖1。
圖1 對照品 (A)與樣品 (B)色譜圖Fig.1 HPLC chromatogram s of reference substances(A)and sample(B)
2.2 溶液制備
2.2.1 對照品溶液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綠原酸5.30 mg、蘆丁5.30 mg、異槲皮苷5.20 mg、紫云英苷5.30 mg、白藜蘆醇5.40 mg、槲皮素5.50 mg置于5 mL的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即得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分別為 1.06、1.06、1.04、1.06、1.08、1.10 mg/mL的對照品貯備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不同產(chǎn)地不同月份的藥桑葉粉末 (過60目篩)5.000 g,置于100 mL三角瓶中,加入甲醇40 mL,超聲提取30 min,過濾,濾渣再用40 mL甲醇超聲提取30 min,合并濾液,濃縮后,用甲醇定容于5 mL的量瓶中,用時過0.22μm微孔濾膜。
2.3 線性關(guān)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對照品溶液適量,用甲醇配成對照品混合液,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混合液 1.0、2.0、3.0、4.0、5.0 mL于5.0 mL的量瓶中,用甲醇稀釋成系列質(zhì)量濃度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分別進樣 20μL,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以對照品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及線性范圍,見表1。
2.4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上述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槲皮素對照品貯備液各200μL,混勻,連續(xù)進樣6次,進樣量20 μL,求得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峰面積的RSD(n=6)分別為1.2%、1.8%、2.8%、0.90%、1.9%及1.3%。
表1 6種成分的線性關(guān)系Tab.1 Linear relationship of six components
2.5 重復(fù)性試驗 按2.2.2項下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平行制備5份喀什地區(qū)6月份藥桑葉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記錄峰面積,計算樣品中各成分的量。得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的RSD分別為1.6%、1.0%、1.8%、2.4%、0.80%、2.6%,表明該實驗的重復(fù)性良好。
2.6 穩(wěn)定性試驗 按2.2.2項下制備喀什地區(qū)8月份藥桑葉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2、4、8、10、12、24 h進樣20μL,記錄峰面積,計算樣品中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量的 RSD分別為 1.6%、1.8%、2.6%、1.8%、0.60%、1.4%,結(jié)果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
2.7 加樣回收率 精密稱取已知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量的喀什地區(qū)6月份藥桑葉粉1.000 0 g,置于100 mL三角瓶中,共6份,于每份中加入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對照品溶液適量,按2.2.2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20μL,計算各對照品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和RSD,見表2。
表2 加樣回收率 (n=6)Tab.2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n=6)
2.8 樣品測定 由保留時間及在樣品中加標峰增高法定性可知,新疆藥桑葉中含有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精密稱取不同產(chǎn)地不同月份的藥桑葉樣品5.000 0 g,各5份,按2.2.2項制備供試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20μL。記錄峰面積,代入回歸方程計算得藥桑葉中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量,結(jié)果見表3。
由以上測定結(jié)果可知,藥桑葉中綠原酸的量較高,嫩桑葉中綠原酸的量最高,隨著桑葉的逐漸成熟,量逐漸降低。藥桑葉的黃酮類成分中蘆丁和異槲皮苷的量較高,紫云英苷和槲皮素的量中等,白藜蘆醇的量較少。蘆丁和紫云英苷的量隨著桑葉的逐漸成熟,逐漸升高,到10月份時,含有量有所降低;異槲皮苷、白藜蘆醇及槲皮素的量隨月份的不同變化無規(guī)律。
表3 樣品測定結(jié)果 (n=5)Tab.3 Results of contents determination of samples(n=5)
3.1 流動相的選擇 分別以乙腈-0.01 mol/L醋酸銨水溶液、乙腈-0.4%磷酸水溶液、甲醇-0.4%磷酸水溶液、0.2%磷酸水溶液-0.2%磷酸乙腈溶液為流動相。發(fā)現(xiàn)選擇乙腈-0.01 mol/L醋酸銨水溶液、乙腈-0.4%磷酸水溶液及甲醇-0.4%磷酸水溶液為流動相,在不同的梯度時,蘆丁、異槲皮苷和紫云英苷都無法達到基線分離,選用0.2%磷酸水溶液-0.2%磷酸乙腈溶液為流動相時,梯度洗脫,6種成分均達到了基線分離,同時梯度洗脫中隨著0.2%磷酸乙腈溶液比例的增加,色譜峰的對稱性增強,峰的拖尾現(xiàn)象減少了。故本實驗選擇0.2%磷酸水溶液-0.2%磷酸乙腈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
3.2 檢測波長的選擇 采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對6種對照品溶液進行了200~400 nm紫外掃描,發(fā)現(xiàn)綠原酸、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白藜蘆醇、槲皮素的λmax分別為 254、355 nm、254、360 nm、254、360 nm、260、355 nm、260、360 nm、265、366 nm。對樣品溶液分別在254、260、265、355、360、366 nm波長下的色譜峰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在檢測波長為360 nm時,6種成分均有最大吸收,且峰形較好,基線平穩(wěn),分離度較高,故將檢測波長定為360 nm。
[1]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5:1963.
[2]李向榮,方 曉,俞靈鶯.桑葉黃酮抗氧化及抑制蛋白糖基化作用[J].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農(nóng)業(yè)與生命科學(xué)版,2005,31(2):203-206.
[3]陳玲玲,劉 煒,陳建國.桑葉黃酮對糖尿病小鼠調(diào)節(jié)血糖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xué)雜志,2010,26(11):835-838.
[4]張雁冰,戴桂馥,侯立芬.馬桑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J].鄭州大學(xué)學(xué)報:理學(xué)版,2009,41(4):62-66.
[5]李先佳,任麗平,王家國.桑葉黃酮和多糖對2型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2009,29(19):2536-2537.
[6]王 珂,王瑞坡,李 姣,等.桑葉黃酮對腺嘌呤誘導(dǎo)大鼠高尿酸血癥腎損傷的防治作用[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12,24(2):172-175.
[7]劉英華,薛長勇,王 覲,等.桑葉黃酮對小鼠餐后血糖的影響及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J].中華預(yù)防醫(yī)學(xué)雜志,2009,443(1):80-81.
[8]方 飛,吳新榮,羅明俐,等.桑葉有效部位對胰島素抵抗HepG2細胞體外糖代謝的影響[J].廣東藥學(xué)院學(xué)報,2011,27(6):637-639.
[9]遲曉喆,曹光群.桑葉總黃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林產(chǎn)化學(xué)與工業(yè),2012,32(2):163-166.
[10]王 萍.桑葉總黃酮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1,17(19):185-187.
[11]王 芳,喬 璐,淡小艷,等.桑葉黃酮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1,38(15):76-79.
[12]戴開金,羅奇志,侯連兵,等.HPLC法測定桑葉中蘆丁、綠原酸和槲皮素[J].南方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2009,29(3):579-580.
[13]陳秋虹,徐 慧,蔣艷芳.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桑葉中的綠原酸和蘆丁的含量[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24(5):663-665.
[14]嚴安定,袁 野,吳 亮,等.HPLC法同時測定桑葉中蘆丁、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J].安徽醫(yī)藥,2011,15(3):296-298.
[15]吳秋生,王 俊,吳福安,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法測定桑葉中蘆丁、槲皮素和1-脫氧野尻霉素的含量[J].蠶業(yè)科學(xué),2009,35(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