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懷
王安石的“熙寧變法”失敗了,比之前范仲淹領(lǐng)導(dǎo)的“慶歷新政”輸?shù)酶訌氐缀捅瘔?。但奇怪的是,變法失敗后,士大夫不是對變法利弊的?quán)衡,不是對變法得失的總結(jié),不是從國家發(fā)展大局去校短量長、拾遺補闕,而多是對王安石個人的嘲弄和攻擊,他們或從形象、習(xí)慣入手,或從性格、經(jīng)歷著筆,給王安石貼上了一系列神神道道和稀奇古怪的標簽,頗見搞笑的一面。
宋人正史或野史,連篇累牘地圍繞他的外貌做文章,或說:“虎頭牛耳”,或說:“臉孔黧黑,膚理如蛇皮”,或說:“目不停轉(zhuǎn),視物如射……”北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記載,宋仁宗邀請大臣們釣魚,王安石以知制誥受邀,大臣們專心釣魚,王安石卻把茶幾上放置的魚餌當(dāng)作零食,吃個精光。蘇洵以王安石面垢不擦,衣垢不浣,一年四季不洗澡,而作《辨奸論》一文,斷言:“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長相不堪,吃相不雅,穿著邋遢,形像猥瑣,似張飛而多狡詐,似鐘馗而少忠義,這就是宋朝士大夫們描繪的王安石形像。
司馬光與王安石曾是惺惺相惜的知交,但經(jīng)過變法,兩人反目成仇。他倆曾在宋神宗面前有過一次激烈的爭辯,王安石認為,國家財政困難,入不敷出,是因為缺乏善于理財之人和理財之道。司馬光則認為,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國家的職責(zé)就是更加科學(xué)合理地分好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而王安石所謂理財,不過是苛斂民財、與民爭利罷了。他們的矛盾焦點在于一個“利”字。所以,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一書中,就用調(diào)侃的語調(diào)講了一個故事,說身為宰相的王安石好言利,一次,有人向王安石獻計說:“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放掉來造田,當(dāng)一本萬利?!蓖醢彩宦牐劬\亮,興奮地問道:“那放掉的水,何處可容呢?”有人接口說:“在梁山泊的旁邊,再掘一個八百里泊,就可容了。”在場之人,無不笑倒。司馬光借這個故事,把王安石急功好利的性格大大譏諷了一番。
北宋魏泰在《東軒筆錄》中記載了一個段子。王安石任相期間,每當(dāng)生日,那些部下同事紛紛獻詩,僧人道士則頌“功德疏”,競相祝賀。光祿卿鞏申別出心裁,以“放生”的方式為王安石祝壽,他用大籠子裝來許多鴿子,然后一只一只地放生,每放一只,他都恭恭敬敬的磕頭禱告:“愿公一百二十歲”,如此反復(fù),極盡巴結(jié)之能事。湊巧的是,當(dāng)時有一守邊將軍的妻子生病,手下一虞候(侍從官)竟然割股肉進獻,以至遠近駭笑。有好事者便以這兩件事做了一副對聯(lián):“虞候為縣君(古代婦人封號)割股,大卿為丞相放生。”無獨有偶,南宋李壁在《荊公詩注》中也記載了一個段子。王安石的兒子王霧,才華橫溢,志存高遠,20歲前就已著書數(shù)萬言。國子監(jiān)官員范鏜為討好宰相,獻詩云:“文章雙孔子,術(shù)業(yè)兩周公?!卑阉麄兏缸拥牟艑W(xué)喻為孔子,能力喻為周公。王安石看后特別高興,竟大言不慚地說:“此人知我父子!”
這兩個段子嘲笑的不是鞏申和范鏜的趨炎附勢,而是身為國家重臣的王安實,面對肉麻的馬屁時,那種洋洋自得的樣子,于是,王安石落下了好諛喜諂的名聲。然而,仔細觀察王安石的為政、為文、為人,他雖然生活中不拘小節(jié),言語間好發(fā)高論,改革上大刀闊斧,選人用人上獨斷專行(以支持與反對改革為選人用人的唯一標準),的確有常人不能理解與容忍的一面。但說他陶醉于阿諛之詞,狂妄到是非不分,這不符合實情。比如,他得了氣喘病,藥方中有一味紫團參(紫團山人參),到處買不到。恰好薛向自河?xùn)|任職歸來,薛向是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支持者與熱情參與者,是王安石的“自己人”,薛向手頭正好有紫團參,便送了幾兩給他,可他堅決不受,還說:“我這一輩子沒吃過紫團參,不也活到了今天嗎?”又比如,桐城縣令郭祥正為了升官,極力恭維“新政”,王安石保舉他為殿中丞。后來,由于郭祥正諛頌過于肉麻,王安石有所警覺,與其保持了距離。宋神宗有一次問王安石,郭祥正是否可大用,王安石卻說郭祥正無行,還連連檢討自己當(dāng)初保舉他為殿中丞是用人失察??梢娡醢彩袧嵣碜院谩嵤虑笫堑囊幻?。
不僅如此,有人甚至還把他刻畫成一副小人相。王安石從小好學(xué),刻苦上進,但他長相難看,皮膚似蛇皮。傳說他的八舅非常討厭這個丑陋的外甥,看到他那么刻苦地學(xué)習(xí),便嘲笑說:“行貨(加工不精細的器具、服裝等商品)亦欲求售耶?”嘲笑他是“次品”,斷言他沒出息。后來,王安石以第四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中了進士,便回了一首詩給這位瞧不起自己的舅舅說:“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龍鱗衣錦歸。傳語進賢饒八舅,如今行貨正當(dāng)時?!边@個故事頗有杜撰之嫌。王安石飽讀詩書,在學(xué)問上堪稱曠世大儒,以其學(xué)識和修養(yǎng)來說,中了進士內(nèi)心再高興,也不至于得意忘形如小人一般,何況以王安石的才學(xué),也不會把詩寫得如此低俗吧?
王安石雖然在官場摸爬滾打數(shù)十載,但他深諳王道而不通權(quán)變,深知國家弊病而不懂“官箴”。變法乃是一種利益的重新調(diào)整,必然傷筋動骨,他急于事功而又不能因勢利導(dǎo),及時化解矛盾,終于犯了眾怒。士大夫不乏對祖宗的孝順和對國家的忠誠,但侵犯了誰都會刺猬般反戈一擊,編段子、傳謠言不過是他們千萬手段中的一個。俗話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王安石因而被涂抹成了如此不堪的模樣。至于像《師友雜志》借諫官陳瓘之口說:“尋常學(xué)者須知得王介甫(安石)一分不是,即是一分好人,知得王介甫十分不是,便是十分好人?!眲t純粹是詆毀謾罵之言,毫無趣味可談了。
文人喜歡渲染,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常常言過其實。反對變法,就連他的才學(xué)、德行都一律抹殺,這是有悖于事實與真理的。當(dāng)然,文人中間也有客觀公正的人,像詩人黃庭堅,雖然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并因反對變法而屢遭貶謫,最后甚至被除名和羈管,但他對王安石本人卻是欣賞而敬佩的,他曾在《跋王荊公禪簡》中說:“余嘗熟觀其(王安石)風(fēng)度,真視富貴如浮云,不溺于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苯o予了王安石非常恰當(dāng)?shù)脑u價。
(摘自《百家講壇》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