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波 張亞文
交叉配血實驗是輸血前必檢項目,檢查患者與輸入的血液是否相合,交叉配血方法必須能同時檢出不完全抗體(IgG)和完全抗體(IgM)以免發(fā)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在我國主要的配血方法有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抗人球蛋白法準確、可靠,但操作繁瑣,耗時長,雖然是金標準但不能常規(guī)應用于臨床,近年來微柱凝膠法在國內外輸血界已逐漸做為常規(guī)應用[1,2],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膠法各有優(yōu)缺點,二者在實際應用中靈活地聯(lián)合應用會有效地防止交叉配血出現(xiàn)假陰性、假陽性結果。
1.1 標本來源 收集2011~2012年住院輸血患者標本400例。
1.2 儀器與試劑
1.2.1 微柱凝膠交叉配血卡(Liss/Coombs卡,IgG+C3)及低離子溶液、專用離心機和孵育器均由瑞士達亞美公司提供。
1.2.2 離心機由臺灣貝索公司提供,聚凝胺試劑由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2.3 篩查紅細胞由上海血液生物醫(y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1.3 方法 經(jīng)室內質控監(jiān)測所有檢測系統(tǒng)均在控后,嚴格按試劑說明書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每例臨床標本分別用微柱凝膠法和聚凝胺法做交叉配血實驗,同時對每份患者標本做抗體篩查實驗。
400例標本中篩查出42例交叉配血不合標本,經(jīng)鑒定8例為真陽性,8例真陽性標本中聚凝胺法陽性例數(shù)為7例,微柱凝膠法陽性例數(shù)為8例;34例假陽性標本中,聚凝胺法假陽性例數(shù)為27例,假陽性率64.29%,微柱凝膠法假陽性例數(shù)為33例,假陽性率78.57%,兩種方法假陽性率經(jīng)χ2檢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42份交叉配血不合標本假陽性結果分析(例,%)
聚凝胺(polybrene)是一種高價陽離子季胺鹽多聚物,溶解后能產生很多正電荷,可中和紅細胞表面的負電荷,使紅細胞之間距離減少,能引起正常紅細胞可逆性的非特異性凝聚。如果是抗體致敏的紅細胞則被聚凝胺凝集。凝聚和凝集在外表上是不能區(qū)分的,如再加入含枸椽酸鈉的假凝集清除液,椽枸酸根負電荷與聚凝胺上的正電荷中和,重懸后凝聚消失,而特異性抗原抗體結合的凝集則不消失。我國適合應用聚凝胺法,原因是聚凝胺雖對Kell系統(tǒng)不敏感,但對Rh系統(tǒng)特別敏感,我國以Rh系統(tǒng)引起的遲發(fā)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最為常見,中國人幾乎100%為K抗原陰性,因此通常不會免疫產生抗K[4]。微柱凝膠法是基于生物化學凝膠過濾技術和離心技術及免疫化學抗原抗體特異反應原理而設計的。紅細胞血型抗原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后形成凝集,離心時凝集塊不能通過凝膠間隙而留在凝膠上層(根據(jù)凝集強弱亦可彌散于凝膠中),未結合的紅細胞,則通過凝膠間隙沉在管尖底部,呈陰性反應。
有文獻報道微柱凝膠法靈敏度高于聚凝胺法[5],本實驗結果與文獻報道相符。就交叉配血實驗而言靈敏度的要求很高,微柱凝膠法是首選的實驗,有條件的醫(yī)院要開展,但不能取代聚凝胺法。由表1可以看出兩種方法假陽性檢出率沒有顯著性差別,從檢驗技術上來講聚凝胺法排除假凝集要比微柱凝膠法更快捷,如未完全除去纖維蛋白原的血清標本,在凝膠中形成的纖維蛋白,阻礙紅細胞沉降而浮于膠中或表面,微柱凝膠法看到的只是凝集現(xiàn)象,必須通過重新離心血標本重復做實驗,而在聚凝胺法中我們可以將試管中反應物直接放在玻片上鏡下觀察,根據(jù)形態(tài)學鑒定假凝集現(xiàn)象;血漿蛋白異常,如多發(fā)性骨髓瘤,兩種方法都會出現(xiàn)主側凝集,微柱凝膠法法結合自身對照只能懷疑是蛋白異常,而聚凝胺法可直接聯(lián)合顯微鏡觀察緡錢狀凝集;冷凝集素干擾,聚凝胺法可以在水浴箱內操作排除干擾,微柱凝膠法法則需洗滌RBC后重新交叉配血。聚凝胺法進行一次交叉配血的完整操作在10 min內可以完成,而微柱凝膠法需要30 min,因此聚凝胺法仍然是醫(yī)院急診配血的首選方法,而且聚凝胺法試劑成本低,也是一些小型醫(yī)院的常規(guī)應用方法。聚凝胺法的缺點是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高,即使完全按操作規(guī)程規(guī)范化操作,但個人的振搖力度與操作技巧、終點判斷會有人為差別,可能將一些弱凝集結果誤報為陰性,人為流程多誤差幾率高、生物安全風險高于微柱凝膠法。
微柱凝膠法操作簡單,不需洗滌,對陰性結果不需確證試驗,適用于批量檢測,解決了Cooms試驗因為程序復雜費時等原因未能在臨床常規(guī)應用的問題,使不完全抗體檢測由理論上的“金標準”成為實際應用中的真正“金標準”;結果清晰明確,可重復性強,標本用量少,特別有利于新生兒及某些特殊血液病標本的檢測;結果保存時間長,易于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操作程序簡化及規(guī)范化,減少接觸血液標本及病原微生物機會,減少醫(yī)源性傳染。
輸血安全是目前臨床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輸血科的實驗技術是保證輸血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要保證交叉配血的準確性,又要快速向臨床提供血液,就要充分了解各種實驗方法的性能,將各種方法靈活地聯(lián)合運用提高工作質量,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膠法在輸血科的實際工作中不可互相替代,急診用血可用聚凝胺法快速向臨床輸送最低限量的安全血液,然后盡可能地應用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日常工作應采用微柱凝膠法,當有陽性結果出現(xiàn)時,聯(lián)合聚凝胺法及相關實驗盡快排除干擾,向臨床提供安全血液。
[1]CATE J C,REILLY N,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gel test 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laboratory.Arch Pathol Lab Med,1999,123:693-694.
[2]LANGSTON M M,PROCTER J L,CIPOLONE K M,et al,Evaluation of the gel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typing.Transfusion,1999,39:300-301.
[3]鄧永福,楊明清.臨床輸血實用新技術.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7.
[4]胡麗華,叢玉隆.檢驗與臨床診斷輸血分冊.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1.
[5]王梁平,彭道波,趙輝.微柱凝膠法與凝聚胺法抗體檢出比較分析.臨床檢驗雜志,2001,19(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