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崧
【摘 要】某水電站大壩壩型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為確保大壩堆石填筑質量,堆石填筑密度采用傳統(tǒng)的灌水法和附加質量法共同檢測。但實際施工中因堆石的巖性、粒徑及成分復雜多變,以及附加質量法本身條件的限制,實際施工中測試精度有一定得偏差。本文就附加質量法干密度測試精度與傳統(tǒng)的灌水法進行比較,找出在特定的條件下兩者之間的一般關系。
【關鍵詞】大壩填筑;坑測干密度;相關性
0.工程概況
某水電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1626.00m,壩基最低高程1471.00m,最大壩高155m。壩頂長525.328m,壩頂寬12m,壩底最大寬度455m,壩頂上游側設4.2m高混凝土防浪墻,墻頂高程1627.20m。壩體從上游向下游依次分為墊層區(qū)(2A)、過渡區(qū)(3A)、主堆石區(qū)(3B)、下游干燥堆石區(qū)(3C)、下游堆石排水區(qū)(3D),在周邊縫下設特殊墊層區(qū)(2B)。在面板上游面下部設上游鋪蓋區(qū)1A及蓋重區(qū)1B。
1.附加質量法
附加質量法又稱為△m法,其基本原理為:第一,將測點抽象為“質彈體系”振動模型;第二,用附加質量法測量測點處的地基剛度K和地基土參振質量m0;第三,用體積相關法求解地基填筑體的濕密度ρ;第四,用等體積法求取測點地基填筑體的干密度ρ;第五,利用濕密度ρ和干密度ρ求解含水率ω。
本工程附加質量法的主要設備配置:WYS密度檢測儀、頻率27Hz~100Hz拾震器、半徑25cm,重量80㎏的圓形鋼質承壓板5塊、50kg擊震錘等。
2.傳統(tǒng)灌水法
灌水法又名坑測法,適用于各類土。其試驗過程為:第一,找平需要試驗的部位,安放套環(huán);第二,將塑料薄膜鋪設在套環(huán)底部,然后將套環(huán)注滿水至與套環(huán)頂面齊平并計算水質量m;第三,排出套環(huán)內水,取出薄膜,在套環(huán)內挖坑取樣,計算取樣質量m;第四,在試坑內鋪設薄膜,注水至與套環(huán)齊平,計算水質量m。據此計算試樣濕密度ρ;
ρ=·ρ
式中:
ρ——試坑土的濕密度,g/cm3;
m——注入套環(huán)內水的質量,g;
m——試樣的質量,g;
m——注入套環(huán)和試坑內水的質量,g;
ρ——水的密度,g/cm3;
3.現場試驗檢測
附加質量法測點按單元面積進行控制,粗堆石料按面積2000m2一個測點進行控制,細堆石料按面積500m2一個測點進行控制,并保證每個填筑單元布置一個測點。對檢測不合格的部位及時進行補碾,補碾后用灌水法或附加質量法進行復測。附加質量法的實驗結果按2.3g/cm3控制,即小于2.3g/cm3,的測點為不合格測點,灌水法按設計壓實干密度控制。
4.試驗結果統(tǒng)計
截止到2012年11月底,完成大壩填筑453.56萬方,其中2A料12.102萬方,2B料1.32萬方,3A料45.218萬方,3B料253.24萬方,3C料53.216萬方,3D料168.24萬方。
完成附加質量法測點5357個,完成灌水法測點681個。以上測點數據包含對不合格點的復測數據。
5.試驗結果對比
2A料:兩種干密度測試方法的干密度最小值相同,而附加質量法干密度的最大值和平均值較灌水法偏高,分別高102.90%和 101.73%。兩種測試方法干密度的離散程度相差不大,兩者相比灌水法的離散性稍好。
2B料:附加質量法干密度實驗數據范圍較灌水法寬泛,由此可見附加質量法實驗結果離散性較灌水法大,其中最大值前者是后者的104.62%,最小值前者是后前的96.90%,平均值前者是后者的100.87%。
3A料:灌水法干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較附加質量法都偏大,數據顯示最大值、最小值前者比后者分別大105.58%、104.27%。雖兩者的平均值相同,但灌水法干密度的離散性較附加質量法的大。
3B料:如同2B料,附加質量法干密度的數據范圍較灌水法寬,標準差顯示附加質量法干密度實驗結果的離散性較大。最大值前者是后者的134.57%,最小值前者是后者的92.14%。平均值兩者相差不大,前者是后者的99.41%。
3C料:附加質量法干密度的數據范圍較灌水法寬,但平均值相近。干密度最大值前者是后者的102.53%,最小值前者是后者的97.35%,平均值前者是后者的100.43%,前者數據的離散性較后者稍大。
3D料:灌水法干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較附加質量法都大,但兩者平均值和標準差都相近。最大值前者是后者的101.21%,最小值前者是后者的104.63%,平均值前者是后者的100.43%。后者數據的離散性稍大。
6.數據分析
2A料:兩種干密度測試方法的樣本數量都足夠大,從數據上來看實驗結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少許差異,但都在3%以內。兩者的標準差都不大,在0.04以下,且兩者標準差的數值相差較小,說明實驗結果的離散性不大,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圍內波動。如以兩種方法的平均值代替兩組樣本數據,則其數值關系為:
△m=1.0173ρ
2B料:因2B料的填筑方量不大,且填筑面積較小,故兩種干密度實驗方法的樣本數量都不大。從僅有的數據分析,兩者無論最小值、最小值或者是平均值的數值差異都在5%以內。附加質量法的樣本數量較少,故數值的離散性較大。2B料兩種干密度測試方法的數值關系不做相關性分析。
3A料:兩種干密度測試方法的樣本數量都足夠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數據上來看,灌水法干密度的最大值較附加質量法大了105.58%,但從總體樣本上看,灌水法干密度大于2.5g/cm3的測點僅此一個,因此可以將該點從樣本總數里面扣除,扣除后的樣本最大值是2.5g/cm3,平均值幾乎不受影響,而此時灌水法干密度的標準差為0.0366,與附加質量法相差無幾。故在樣本數量足夠大時,可以認為附加質量法與灌水法能相互代表。即:
△m=ρ
3B料:可以認為兩種測試方法的樣本數量足夠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數據上來看,附加質量法的干密度最大值3.27g/cm3明顯是不合理的(實驗得出此種料的綜合比重僅為2.91g/cm3),如忽略最小值相差較大的因素,可以認為兩種干密度實驗方法的結果可以用兩組樣本的平均值代替,則其數值關系為:
△m=0.9916ρ
3C料:為下游干燥堆石區(qū),截止到目前填筑方量不大,故兩種方法的實驗測點數都比較小。從數據上看兩者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的差異都在3%以內,且兩者的標準差也在0.04左右,數據的離散性程度相近。但因兩種方法的樣本數量都不大,故不作相關性分析。
3D料:為主堆石區(qū),填筑方量較大,測點較多。從數據表中可以看出灌水法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比附加質量法的都略大,前者分別是后者的101.21%、104.63%和100.43%,兩組數據差異在5%以內,且兩者標準差都在0.04左右,數據的離散程度相仿。在此條件下,如用平均值代表兩組樣本,則其數值關系為:
△m=0.9958ρ
以上式中:
△m——附加質量法試驗密度
ρ——灌水法試驗密度
7.結論
附加質量法密度檢測技術,是一種原位、快速和無損的密度測定新方法,特別是在大粒徑的堆石區(qū),其快速、準確的優(yōu)越性更加明顯。在測試中,需要選取合適的測試參數和技術,才能達到滿足工程條件和規(guī)范的質量檢測。在上述兩個情況不同的實例中,附加質量法密度測試結果與灌水法實驗值比較,附加質量法的測試精度絕大部分高于95%,相對誤差一般小于5%,個別點位誤差為5%-6%。附加質量法測試結果達到了施工設計要求,同時也滿足了快速、高強度生產條件下施工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