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巍
摘 要:民國初年是中國社會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重要階段,南京臨時政府積極倡導革除社會陋習,改變生活習慣,對當時良好的社會風尚起到了引導作用。民初,東北地區(qū)亦受到文明之風的洗禮,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然而,對于處于社會下層的東北普通女性來說,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和缺乏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她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非常薄弱,其生存狀況與現(xiàn)代文明幾乎絕緣,仍然在生死線上掙扎徘徊。
關(guān)鍵詞:民國初年;東北社會;生存狀況
中圖分類號:K82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7-0223-03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文明的不斷傳入,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社會結(jié)構(gòu)、生活方式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并逐漸開啟了向現(xiàn)代化邁進的步伐。但是,在以男性話語權(quán)為中心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由于社會的習慣勢力和傳統(tǒng)觀念的巨大穿透力,廣大女性的實際生存狀況改善幅度并不是很大,特別是對于民初東北社會的下層女性來說,由于所處地域的相對偏遠與社會地位的低下,其生存狀況令人堪憂。
一、民國初年東北社會拐賣婦女案件時有發(fā)生
民初,華北地區(qū)由于兵匪的橫行,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使原本生活就很艱難的人們難以承受,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尋求新的生存空間,東北地區(qū)因地廣人稀遂成為華北各省人民想要移民的地區(qū)之一。民初,山東、河北、河南等省不斷有民眾向東北地區(qū)移民,移民使東北社會人口數(shù)量增多,勞動力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北社會工業(yè)、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但另一方面,由于移民的增多,也使東北社會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調(diào)。在正常的婚娶中,女性人數(shù)的相對減少,給人們正常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再加上民初東北地區(qū)社會治安秩序的混亂,拐賣婦女案件時有發(fā)生。
民初,東北社會拐賣婦女案件時有發(fā)生,僅1912年至1913年,遼寧省檔案館記錄在案的拐賣婦女案件就達7起以上[1]。在被拐賣的婦女中,通常都是下層女性,這其中既有未婚女性,也有已婚女性,而拐賣她們的幾乎都是熟人。如1912年11月,遼寧蓋州人董相吉狀告鄰居郭德福拐賣其妻子董劉氏,董劉氏19歲時就嫁給董相吉,已有十六年之久,并生有一子一女。1912年春天,董相吉出外包工,囑妻劉氏向鄰居郭德福討要欠債240吊。誰料郭德福窺董相吉家中無人,心懷不良,將董劉氏騙至大嶺于家爐,并以1600吊的價錢將董劉氏賣給當?shù)刈粲隍v云,并有媒證四人和賣字手押為證。董劉氏聞言,怒罵不休,自死未允,情急雇人連夜給董相吉送信。董相吉得信,即趕赴大嶺報明該地巡警,郭德福聞知遠逃[2]1562。
由于此案件的主犯郭德福外逃,使此案審理出現(xiàn)困難,當?shù)氐乃痉C關(guān)竟是嚴重的不作為,并沒有積極派巡警去尋找郭德福,相反卻把和此案相關(guān)的于騰云等人取保候?qū)?,唯把董劉氏關(guān)押在堂,并令董相吉自行尋找郭德福到案,否則還得交錢1600吊,才允許領(lǐng)回其妻董劉氏?!翱h尊田令不但不究于騰云霸買人妻等罪,反逼身自行尋找郭德福到案,再行核斷。否則令身交錢一千六百吊,始準領(lǐng)回本妻。身百般分訴不聽,現(xiàn)在于騰云等均已取保在外侯訊,唯身妻仍行看押不放,凌辱難堪。似此盜賣人口,霸買有夫之婦逍遙事外,而有夫之妻有妻之夫不得自由冤枉,何極萬出,無奈只得來轅泣訴跪懇?!盵2]1562此案件中,董劉氏因討要鄰居郭德福之欠債而被拐賣,通常拐賣婦女的人都是熟人,因熟人說的話,容易使婦女相信,使拐賣的成功率提升。這一方面說明女性缺乏教育,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也說明民初東北地區(qū)社會治安混亂,人們?nèi)狈Ψㄖ斡^念,社會倫理道德意識薄弱,很多人會在利益面前背信棄義,鋌而走險。
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匱乏,社會倫理意識的薄弱,有些女性被拐賣后,很快就能接受買她的男人,并沒有特別強烈的意愿去尋找原來的丈夫,對自己命運的歸屬感幾乎無意識。如1912年7月,吉林人鞠廷祿之妻陳氏被遼寧昌圖劉永清拐走為妻,并帶走鞠廷祿錢財四千余元,此后陳氏與劉永清相安無事地生活在一起。后來,鞠廷祿將劉永清與其妻陳氏一起告發(fā),“嗣經(jīng)身來昌,報知警務(wù)長派馬隊巡官,前往緝拿該奸夫淫婦”[3]1633。
上述兩個案例,被騙的兩位婦女都是有夫之婦。拐賣婦女在當時是犯法的,而拐賣有夫之婦的人多是他們的鄰居或朋友,他們既要冒著犯罪的危險,又要背負著良心的譴責,而究其緣由,這和當時人們惡劣的生存狀況和男女性別比例不平衡都有關(guān)系。由于經(jīng)濟水平的低下,生存問題成為制約人們生活幸福的重大障礙,而女性在這個過程中,遂成了男權(quán)社會的犧牲品,加之當時法律對女性的實際支持不力,使民初東北社會下層女性的基本生存問題受到威脅。
二、民國初年東北社會下層女性自殺案件頻發(fā)
民初,東北社會由于經(jīng)濟水平的低下,加之難以預料的天災人禍常常剝奪了民眾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處于社會下層的東北女性,其生存狀況更是令人堪憂。為了生存,有淪為娼妓的,有被賣為婢女的,也有因生存不下去而自殺的。
民初,東北社會女性自殺案件頻發(fā),從1912年至1914年,僅《盛京時報》就報道女性自殺案件33起[4]。在女性自殺案件中,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有因夫妻吵架自殺的;有因受不了公公、婆婆虐待自殺的;有因貧困自殺的;也有因個人名譽受損害自殺的。筆者對1912年至1914年的《盛京時報》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盛京時報》共登載33起女性自殺案件,其中因夫妻吵架而自殺的女性案件有12起,居女性自殺原因之首,占女性自殺原因的36.6%[4]。據(jù)《盛京時報》報道,1912年8月15日,遼寧奉天大西關(guān)小什字街住戶孔某之妻陶氏年方十八,秉性端正,平日間夫妻甚為和睦,昨日晚間不知因何細故起口角,孔某手持木棍將陶氏暴打數(shù)下,不料陶氏竟含淚投入門外之井,當有他人看見大聲呼喊,已氣息俱無矣[5]。此案例中,陶氏因和丈夫口角,并遭到丈夫毒打后而投井自盡。這顯示出民初東北社會女性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當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常常會想到用自殺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筆者統(tǒng)計的1912年至1914年《盛京時報》上登載的33起女性自殺案件中,其中因名節(jié)受損而自殺的女性案件有4起[4]。如1912年4月,遼寧旅順居民陳萬才之女年僅19歲,其容貌秀麗,性格貞靜,因被鄰居散步謠言敗壞名節(jié),遂吞服火柴頭十數(shù)盒斃命[6]。雖然民初社會制度進行了變革,文明之風也逐漸影響到東北社會,但是傳統(tǒng)文化觀念卻仍然在束縛著人們的思維,名節(jié)觀、貞潔觀仍然是束縛女性的嚴重障礙。這反映出社會制度和文化思想之間有時并不能同步,特別是對于社會下層的人來說,其接受社會制度變革后的文明之風更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雖然民初以后,文明之風已逐漸影響到東北社會,也有東北女性產(chǎn)生自主離婚的意愿,如1914年11月,《盛京時報》報道了吉林省的離婚案件,“近年來吉垣離婚案件不可勝數(shù)?!盵7]但是,民初的法律規(guī)定,夫妻離異必經(jīng)夫妻雙方同意才能準予離婚,夫妻因毆打行為要求離婚的,也必須打到折傷以上,“夫婦離異之規(guī)定除夫婦不和諧而兩廂情愿者準其離異外,其他以虐待等事為理由者非合于法定條件不可?!盵8]“如有妄冒已成婚者離異,又妻妾毆夫,夫毆妻非折傷者勿論,必至折傷以上,夫婦如愿離異者離異?!盵8]從大理院判例中可以看出,夫妻之間毆打行為必至折傷以上才準予離婚。在筆者統(tǒng)計的因夫妻吵架而導致妻子自殺的12起案件中,妻子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丈夫的毆打,由于民初的法律對女性的實際支持不力,所以對于民初東北社會的女性來說,想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quán)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實際上也肯定了家庭暴力的合法性,進一步強化了男性的家庭地位。由于民初東北社會經(jīng)濟不發(fā)達,就業(yè)機會很少,加之幾千年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下層女性在社會上很難找到受人尊重的工作,她們多是在富裕人家從事幫傭、婢女等社會地位低下的行業(yè)。所以,對于民初東北社會的下層女性來說,其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是非常低的,一旦唯一可以充當其避風港灣的家庭地位遭到撼動,則往往會撼動其生存欲望,自殺往往是她們的終極目標。
三、民國初年東北社會虐待兒媳現(xiàn)象比較普遍
在筆者統(tǒng)計的1912年至1914年《盛京時報》上登載的33起女性自殺案件中,其中受公公、婆婆虐待而自殺的女性案件有5起[4]。據(jù)1912年11月19日的《盛京時報》報道,遼寧東平南門里住戶沙雨舟因其子在某署充當書吏,故敢私賣大煙,其兒媳素有賢名,不知如何與翁姑不和,時被凌虐,舊歷九月二十四日該媳婦因毆打難堪,遂吞服煙土,被翁姑瞥見又復暴打,立時斃命[9]。還有案例如1914年遼寧奉天有劉姓住戶,兒媳婦王氏甚賢淑,其婆婆嚴加虐待,遍體鱗傷,每食不飽,衣不蔽體,時有哀痛之聲,昨晚不知何故又將王氏用大棒痛打不堪,嗣經(jīng)左鄰王永泰前往拉動,始行釋手云[10]。這兩個案例都報道說兩位兒媳婦素有賢名,但是卻都遭到了公公、婆婆的殘忍虐待。前一個案例沙雨舟之兒媳婦被發(fā)現(xiàn)吞煙時,作為公公、婆婆不但不去積極救助,反省自己虐待兒媳婦的言行,反而又去暴打,最終致兒媳婦死亡。后一個案例中王氏非常賢惠,但卻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時常受到公公、婆婆的虐待。甚至有些公公、婆婆也會慫恿兒子去“管教”自己的媳婦。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提倡孝道,而孝順公公、婆婆也是合乎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但是,在民初東北社會的有些家庭中,公公、婆婆卻是唯我獨尊的,“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傳統(tǒng)文化觀念仍然在牢牢束縛著他們的思維,他們認為兒媳婦除了要替家族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wù)以外,就是要無休止的做所有的家務(wù)勞動,兒媳婦是很難有話語權(quán)的,一旦反對他們,就會背著不守孝道和婦道的罪名。此刻,婆婆雖然也同為女性,但是卻和其丈夫、兒子一起壓制著兒媳婦,共同維護著男權(quán)社會的絕對權(quán)威。由于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推移,婆婆自身的女性性別意識在家庭中逐漸被淡化,多年的苦熬使她逐漸樹立起家庭威信,性別已經(jīng)被權(quán)力所置換,所以年輕的兒媳婦首當其沖成為民初東北社會家庭中最受壓制的群體之一。
四、余論
民初,雖然社會制度進行了變革,文明之風逐漸興起。但是,對于地域相對偏遠的東北地區(qū)來說,由于信息的不發(fā)達,文明之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影響到這些地區(qū)。民初,由于東北社會整體生產(chǎn)力水平的低下,加之災荒的頻繁發(fā)生,把家庭經(jīng)濟推向了風雨飄搖的境地,其抵御風險的能力很低,一旦家庭遭遇變故,女性便不得不支撐家庭生活。為了生存,有些丈夫甚至逼迫妻子賣淫來維持生計。即使在一個正常的家庭里,女性的實際生存狀況也令人堪憂,經(jīng)常會遭到丈夫、公公、婆婆的共同虐待。而民初的法律對夫妻離婚又有諸多條件的限制,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和受教育程度的匱乏,女性抵御困難的能力非常薄弱,一旦遇到困難,便覺得無路可走,常常用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同時,民初東北地區(qū)社會治安秩序混亂,拐賣婦女的案件時有發(fā)生,所以從總體上看,民初東北社會下層女性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而男權(quán)社會的絕對權(quán)力和不易改變的傳統(tǒng)習俗,都是制約女性自我幸福的巨大障礙,女性成為父權(quán)和夫權(quán)制下可以任意犧牲的工具,成為他們換取錢財?shù)目衫觅Y源,而最可悲的是女性對自身惡劣的生存狀況幾乎喪失了話語權(quán)。所以,要讓女性真正意識到自我的價值和尊嚴確實需要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改善民生也是各個歷史時期都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拐賣婦女目錄[Z].遼寧省檔案館,全宗目錄號,JC10-1,1912—1913.
[2]董相吉呈郭德福等伙謀誆騙霸買人口案[Z].遼寧省檔案館,全宗目錄號,JC10-1-16884,1912-11.
[3]吉林府民鞠廷祿控昌圖府民劉永清奸霸婦女[Z].遼寧省檔案館,全宗目錄號,JC10-1-25266,1912-07.
[4]女性自殺案件[N].盛京時報,1912-1914.
[5]少婦輕生[N].盛京時報,1912-08-15.
[6]處女被謗服毒自盡[N].盛京時報,1912-04-06.
[7]離婚者何多[N].盛京時報,1914-11-22.
[8]大理院判例要旨[J].司法公報臨時增刊,1915,(43).
[9]凌虐兒媳吞煙斃命[N].盛京時報,1912-11-19.
[10]虐待兒媳[N].盛京時報,19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