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江琳
《長生殿》第三十六出“看襪”,是很有意思的一出。大致寫楊貴妃死后,遺下一只錦襪,被馬嵬一位開酒店的老媼拾到。此老極有經(jīng)營頭腦,打出喝酒看襪子的招牌,一時招徠不少看客,生意甚是紅火。穿在腳下的襪子,本是極容易出汗發(fā)臭的,常人避之不及;但這只穿在貴妃腳下的“襪子”,竟成為尋常百姓的“下酒料”、老媼的“搖錢樹”?!堕L生殿》這一出的設計,可謂風趣特異。然而,它卻并非出于洪升的自我點染,而是淵源有自。本文擬對“貴妃襪”的形成流變、文化內(nèi)蘊略作考論,祈方家指正。
在唐代,楊貴妃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不論生前死后,都吸引萬千目光。人們熱衷談論她“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絕世容貌,“三千寵愛于一身”的風光愛情,“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的悲劇結(jié)局。在貴妃生前,民間就流傳著“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作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等歌謠;馬嵬之變后,人們對這位傳奇女性的復雜情感,像是受到了一次強烈的刺激,催生出許多傳說故事。像貴妃如何死?貴妃有沒有死?死后是否升仙?明皇如何尋找貴妃?貴妃和明皇怎樣仙圓?……這些傳說無非反映了人們對貴妃之死的種種懷想。
“貴妃襪”,正是楊貴妃死后龐大故事群落中的一支。貴妃死時,身邊是否留有遺物,遺物怎樣處理?揆諸舊新《唐書》等正史,均無所據(jù)。《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僅云“瘞于驛西道側(cè)”①,《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云“裹尸以紫茵,瘞道側(cè)”②,皆語甚寥寥,言之不詳。正史之疏,或源于這個歷史事件本身的隱晦和尷尬。但貴妃死時凄涼的景象,卻激起了人們無限同情之想象。例如,白居易《長恨歌》有“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句,寫貴妃身佩的金雀翠翹、玉搔頭等,委落一地,無人收拾;陳鴻《長恨歌傳》亦寫道:“回眸血下,墜金鈿翠羽于地?!雹壑赃@樣寫,無非為了烘托貴妃“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倉皇、慘淡的結(jié)局。人們甚而想象,貴妃死后連尸身都難以尋覓:“花膚雪艷不復見,空有香囊和淚滋”(鄭嵎《津陽門詩》)④、“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白居易《長恨歌》)。文學作品的描寫、想象,影響到正史記述?!杜f唐書》原載玄宗派人為貴妃改葬,啟墓時,“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而《新唐書》則變?yōu)椤皢?,故香囊猶在”?!凹∧w已壞”四字的刪落,說明史家對貴妃尸身不存的傳說,也予以了審慎地采掇。對此,有學者說:“關(guān)于楊貴妃臨終前描寫,實際上甚至正統(tǒng)的史書記述也難分難解地混入雜多的小說性虛構(gòu)修飾表現(xiàn)?!雹?/p>
中晚唐時期,人們似乎不甘心這位傳奇女性就這般凄涼的離去,或嘆息道:“佛屋前頭野草春,貴妃輕骨此為塵”(羅隱《馬嵬坡》)、“丹壑不聞歌吹夜,玉階唯有薜蘿風”(李益《過馬嵬》);或追問:“明眸皓齒今何在”(杜甫《哀江頭》)、“桐枯丹穴鳳何去”(徐夤《華清宮》)。與貴妃有關(guān)的各種場合、事物(如華清宮、貴妃池、霓裳曲、荔枝、臂環(huán)等),受到空前的關(guān)注,絡繹筆端,傳諸稗聞。如“先帝貴妃今寂寞,荔枝還復入長安”(杜甫《解悶》)、“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去時留下霓裳曲,總是離宮別館聲”(王建《霓裳辭》)、“此水貴妃曾照影,不堪流入舊宮來”(羅鄴《溫泉》)、“塵埋粉壁舊花鈿,鳥啄風箏碎珠玉”(元稹《連昌宮詞》)等,均借物感懷,集體抒發(fā)了此一時段對貴妃的各種追思。
“貴妃襪”正是應合這種情感需求而出現(xiàn)的具體細物。據(jù)筆者所知,最早記載“看襪”故事的,是中唐詩人劉禹錫《馬嵬行》一詩,其中寫道: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屬車塵已遠,里巷來窺覷。共愛宿妝妍,君王畫眉處。履綦無復有,履組光未滅。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郵童愛蹤跡,私手解鞶結(jié)。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指環(huán)照骨明,首飾敵連城。將入咸陽市,猶得賈胡驚。
對這位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傳奇女性,馬嵬鄉(xiāng)鄰們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待玄宗鑾駕遠去后,大家紛紛前來窺覷死后的玉容,并拾去了貴妃許多貼身物件,如指環(huán)、首飾等。而撿到“貴妃襪”的是驛站旁一個郵童,他私自解結(jié),并將襪子傳看眾人。此詩不再停留于對貴妃死亡情景的正面描寫,而轉(zhuǎn)為對其死后遺物的獵奇。不難看出,隨著貴妃的香消玉殞,貴妃的遺物,哪怕是細小物件,也都成為眾人追逐之對象。從《長恨歌》的“無人收”,到《馬嵬行》的眾人拾,“襪子”的出現(xiàn),正好反映了人們對貴妃死后情感的一種憑托。
《馬嵬行》一詩,詳細地描寫了貴妃死時的身邊遺物。其寫襪子,“履綦無復有,履組光未滅。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說明鞋子已脫落,只留有襪子。據(jù)李肇《國史補》卷上載:“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命高力士縊貴妃于佛堂前梨樹下。馬嵬店媼收得錦靿一只?!雹拶F妃當時留下的只是一只“錦靿”,即襪筒兒?!办壱m”乃出行所穿,非居家閑服?!端鍟ざY儀七》曰:“長靿韤,畋獵豫游則服之?!雹咴_都剌《一枝花·妓女蹴鞠》有“錦靿襪襯烏靴款蹴金蓮”⑧,也是女性專為蹴鞠而著。顯然,楊貴妃隨駕西行,穿長靿襪更便于趕路?!秶费a》此條后為各類文獻輾轉(zhuǎn)相襲,或衍為“錦靿襪”,或變?yōu)椤板\襪”,或直接省為“襪”,則“貴妃襪”已流為成說。
古代女性所著的襪子,有羅襪、凌波襪、錦襪、香襪等別稱,既可代指女性輕盈的體態(tài),又隱喻男性對女性的愛慕。曹植《洛神賦》用“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刻畫洛神之韻致;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描寫宮女之怨情。又如,“朝云暮雨會合,羅襪繡被逢迎”(韓偓《六言》)、“端正纖柔如玉削。窄襪宮鞋,暖襯吳綾薄。掌上細看才半搦。巧偷強奪嘗春酌”⑨,則在喻指女性的同時,包含了男女情愛的取向。楊貴妃,秉絕世容貌,獨占君王之深寵,唐人對她的傳說難免不糅雜了些綺麗的想象。例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白居易《長恨歌》),“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xiāng)”(杜牧《華清宮三十韻》),“一條春水漱莓苔,幾繞玄宗浴殿回”(羅鄴《溫泉》),“卷衣輕鬢懶,窺鏡澹蛾羞。屏掩芙蓉帳,簾褰玳瑁鉤”(溫庭筠《過華清宮二十二韻》)等詩句,都寫得柔艷綺麗。對于這些宮闈韻事,洪邁曾指出:“唐人歌詩,其于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至宮禁嬖昵非外間所應知者,皆反復極言,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今之詩人不敢爾也?!雹鈶撜f,“貴妃襪”的出現(xiàn),體貴妃之肌膚,存貴妃之溫香,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唐代人們對楊貴妃的綺思遐想。
除馬嵬媼一說外,“貴妃襪”尚有其他版本的流傳。一說遺襪為高力士拾取,后呈唐明皇。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二“楊妃襪事”載:
《玄宗遺錄》又載:高力士于妃子臨刑,遺一襪,取而懷之,后玄宗夢妃子云云,詢力士曰:“妃子受禍時,遺一襪,汝收乎?”力士因進之。玄宗作《妃子所遺羅襪銘》,有曰:“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盵11]
此銘文具載于阮閱《詩話總龜》中:
羅襪羅襪,香塵生不絕。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又如脫履露纖圓,恰似同衾見時節(jié)。方知清夢事非虛,暗引相思幾時歇。[12]
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亦載這篇銘文。然此說實不可信。貴妃死時,高力士私自取襪懷之,舉動不妥,且又等到貴妃托夢,玄宗追問后,方呈之,亦不甚合理。觀玄宗所做銘文,直露淺白,風流氣太重,非帝王氣象所有,倒像是出自坊間俗手。
還有一說,遺襪為晚唐詩人李遠所獲?!短撇抛觽鳌份d:“李遠,字求古,大和五年杜陟榜進士及第,蜀人也。……初牧湓城,求天寶遺物,得秦僧收楊妃襪一裲,珍襲,呈諸好事者。會李群玉校書自湖湘來,過九江,遠厚遇之,談笑永日。群玉話及向賦《黃陵廟詩》,動朝云暮雨之興,殊亦可怪。遠曰:‘仆自獲凌波片玉,軟輕香窄,每一見,未嘗不在馬嵬下也?!旄鄳蛐Γ饔匈x詩。后來頗為法家所短。蓋多情少束,亦徒以微辭相感動耳?!盵13]李遠得襪事,北宋劉斧《青瑣高議》的記載有一些出入。貴妃襪非馬嵬所遺,乃生前為禱息雨災,舍衣物貨于兩街,為廬山僧常秀罄囊購得。此后,“持歸江南,以與親族”,“一鎖金函八十秋”。恰李遠牧此地,費十萬錢,從老僧處購得,“藏諸篋司,以示諸好事者?!崩钸h還專門有詩曰:“……輕香為著紅酥踐,微絢曾經(jīng)玉指搆。三十六宮歌舞地,唯君獨步占風流?!崩钊阂囝}詩云:“……常束凝酥迷圣主,應隨玉步浴溫湯。如今落在吾兄手,無限幽情付李郎。”[14]
此二說中,拾襪者雖不同,所表達的情感卻頗相類。玄宗銘文,以“襪子”影射貴妃纖足,又以纖足影射當年男歡女愛的場面,濃縮了對楊玉環(huán)的柔情蜜意。而李遠、李群玉的賦詩香艷旖旎,亦表達了文人們對貴妃的情愛幻想,施蟄存《唐詩百話》中甚至說他們的行為簡直是“兩個詩人的色情狂故事”[15]
“襪子”雖小,卻見證了貴妃之死,仿佛是她的化身,成為人們想象她生前韻事的最好憑物。不少圍繞“貴妃襪”的詩詞題詠,大多停留在這一層面。例如,元末玉山雅集就曾以“楊妃襪”為題分韻賦詩,其中楊維楨的《詠楊妃襪》云:“天寶年來窄袎留,幾隨錦被煖香篝。月生簾影初弦夜,水浸蓮花一瓣秋。塵點翠盤思亂滾,香拈金燈憶微兜。懸知賜浴華清日,花底繃兒碧眼偷?!盵16]全詩濃麗綺靡,艷光四射,傳達的仍是文人對貴妃連綿不絕的風流想象。
三“看襪”故事的形成
盡管“襪子”影射了楊貴妃的情史艷事,也傳達出人們某種獵艷的心理。但在“貴妃襪”諸故事的流傳過程中,馬嵬店媼最終成為拾襪者的定說,余者則紛紛汰落。
馬嵬媼的故事,最早出自李肇《國史補》:“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命高力士縊貴妃于佛堂前梨樹下。馬嵬店媼收得錦靿一只,相傳過客每一借玩,必須百錢。前后獲利極多,媼因至富。”后來,馮贄《記事珠》、樂史《楊太真外傳》、李昉《太平廣記》等相關(guān)記載,也基本相同。與高力士、唐明皇、李遠等具名的拾襪者、藏襪者故事相比,店媼一說中“過客每一借玩”,雖也多少流露出“玩物”的狹邪心態(tài),但因玩襪者的泛化,使得某類特定人物的情趣愛好放大為集體的心理表達,從而或多或少消解了其它故事中露骨的香艷色彩。因此,店媼故事流傳的深層文化內(nèi)蘊,不是以“貴妃襪”之韻事為核心,而應包含其它的元素。
店媼故事的重心,實際側(cè)重“玩襪致富”這一情節(jié)。其中,襪子是貴妃之化身,店媼是溝通貴妃與平常百姓的中介,而真正的主體乃在于那些形形色色的看客。看客們身份地位不一,而推動他們?nèi)沼陂T、花錢“借玩”者,實出于對這位謎一般傳奇女性的獵奇心理。正如明董紀詩云:“偶然老媼收藏得,猶有癡人費看錢?!?/p>
這里雖未明言“癡人”們的具體心態(tài),然在其他題詠中,卻可找到諸種情感的表達。宋曾原一《賦楊妃襪》“萬騎西行駐馬嵬,浚波曾此墮塵埃。誰知一掬香羅小,踏轉(zhuǎn)開元宇宙來”[18],反映對細物玩轉(zhuǎn)乾坤之驚詫;宋呂本中《讀太真外傳》“錦襪千年恨,皇輿萬里程”[19],元人布薩汝弼《風流子·題溫泉》詞“賴有紫囊泣進,錦襪傳看”[20],則語語為太真寫恨;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五:“張蕓叟嘗有詩戲僧云:‘不及馬嵬襪,猶能致萬金’”[21],元張可久《落梅風·天寶補遺》“馬嵬坡襪兒得了看錢,太真妃死而無怨”[22],則顯含調(diào)笑之意。洪昇《長生殿》“看襪”一出,更據(jù)此點染,對人們的復雜心態(tài)予以了具體的文學想象。該出分別塑造三個不同身份的人物。其中,作為文人代表,書生李謩特來看襪,深為“絕代佳人絕代冤”一掬同情之淚;作為女性與道教人物代表,金陵道姑亦聞訊登門,不僅表達了同情貴妃的心態(tài),而且進一步生發(fā)“莫對殘絲憶舊蹤,須信繁華逐曉風”的人生慨嘆;另有野老郭從謹,無意看襪,偶爾及見,不禁痛斥此等“遺臭之物”:“我想天寶皇帝,只為寵愛了貴妃娘娘,朝歡暮樂,弄壞朝綱。致使干戈四起,生民涂炭。老漢殘年向盡,遭此亂離。今日見了這錦襪,好不痛恨也?!盵23]這無疑是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底層百姓真實情感的宣泄。
以上,“貴妃襪”凝縮了人們對貴妃的不同情感,不同態(tài)度,而“店媼”一說從看客角度出發(fā),強化了底層人們對傳奇人物的集體熱情和大眾心理,使此故事不再局限于某人某事,從而具備了受眾性強、傳播面廣的特征。
當然,店媼故事由于羼雜了拾襪、看襪、致富等諸多元素,實際也非最初的形態(tài)。相比而言,劉禹錫《馬嵬行》中的郵童拾襪大體近似,卻更顯質(zhì)樸,應屬于貴妃襪的早期藍本。與馬嵬媼一樣,“郵童”也是對貴妃傳奇感興趣的下層好事者之一??墒?,他的拾襪、看襪屬于一種個人的私密行為,并不具備店媼的商業(yè)營利性質(zhì)。那么,郵童拾襪如何流變成馬嵬媼的傳說呢?
對比這兩個故事,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貴妃襪”是否成為了商品。《馬嵬行》中郵童尚無借襪營利的舉措;而到店媼故事,就打出了“貴妃襪”的金字招牌,發(fā)家致富。這一變化,說明關(guān)于楊貴妃的傳說在民間的推衍和想象中愈演愈烈。店媼因襪致富,也應屬于民間傳說通過夸大其事,引起轟動效應的渲染之法。
其實,《馬嵬行》一詩已略微透露出貴妃遺物潛在的商業(yè)價值。貴妃死后,馬嵬的撿拾者們帶著貴妃的指環(huán)、首飾“將入咸陽市”,引起了“賈胡驚”。商賈們驚訝的恐怕不只是貴妃飾物的昂貴,更重要的是對它的潛在價值的認定。當然,那些像“貴妃襪”等價值無幾的物品,當時還屬于私人收藏,沒能轉(zhuǎn)賣??墒请S著貴妃傳說的盛行,襪子也因穿著對象的傳奇性和不可復制性,憑空生發(fā)出巨大的升值空間。《青瑣高議》載,李遠是從私藏貴妃襪的老僧處高價購得,《唐才子傳》雖變廬山僧為“秦僧”,卻均說明了這些“天寶遺物”因為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已開始成為“好事者”們獵奇爭購的商品對象。這就為店媼“看襪致富”的故事形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
同為貴妃遺物的收藏,元人伊世珍《嫏嬛記》中也留下了一條材料,值得玩味:“馬嵬老媼拾得太真襪以致富。其女名玉飛,得鳳頭履一只,真珠飾口,以薄檀為苴,長僅三寸。玉飛奉為異寶,不輕示人?!盵24]馬嵬媼拾太真襪,媼女拾貴妃鞋,此顯然附會店媼傳說而產(chǎn)生。然媼女故事流傳不廣,遠不能比其母之說。究其因,就在于她“不輕示人”,甚至比郵童拾襪還顯私密。因此,這個衍生的“貴妃鞋”故事最后也只能消失于歷史塵埃之中。
綜上所述,“貴妃襪”的故事大約出現(xiàn)于中晚唐時期,屬于楊貴妃死后傳說的一支。它以人們對楊貴妃的復雜文化心理為依托,從個人性的拾襪、藏襪,發(fā)展到大眾性的看襪,進而演變?yōu)榧t紅火火的商業(yè)化行為。對這個具體故事的梳理,有助于我們了解歷史人物傳說的流變與形成。
①劉昫《舊唐書》卷五十一“后妃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180頁。
②歐陽修《新唐書》卷七十六“后妃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3495頁。
③李昉《文苑英華》卷七九四附《麗情集》,中華書局1966年版,第4202頁。
④鄭嵎《津陽門詩》,見《全唐詩》卷567,中華書局1960年,第6564頁。以下引用唐人詩句皆出此版本《全唐詩》,僅隨文標出作者和詩題。
⑤竹村則行、康保成《長生殿箋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4頁。
⑥李肇《國史補》卷上,《四庫全書》第1035冊,第420頁。
⑦魏徴《隋書》卷十二《禮儀七》,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267頁。
⑧隋樹森《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699頁。
⑨楊無咎《蝶戀花》,見《全宋詞》卷一七二,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184頁。
⑩洪邁《容齋續(xù)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6-237頁。
[11]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7頁。
[12]阮閱《詩話總龜》卷三十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341頁。
[13]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卷七,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224-225頁。
[14]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7—68頁。
[15]施蟄存《唐詩百話·李群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61頁。
[16]顧嗣立《元詩選》初集,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033頁。
[17]董紀《西郊笑端集》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1冊,第769頁。
[18]曾原一《賦楊妃襪》,見厲鶚《宋詩紀事》卷六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611頁。
[19]呂本中《東萊詩集》卷三《讀太真外傳》,《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6冊,第679頁。
[20]布薩汝弼《風流子·題溫泉》,見《陜西通志》卷九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56冊,第675頁。
[21]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5頁。
[22]隋樹森《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812頁。
[23]竹村則行、康保成《長生殿箋注》,第256-259頁。
[24]陶宗儀《說郛》卷三十二,《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7冊,第6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