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路徑——基于信仰的視角

2013-08-15 00:51:46吳麗萍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大眾化信仰大眾

吳麗萍

(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被大眾認同、理解、接受、踐行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直接面向大眾、贏得大眾、服務大眾和指導大眾的過程。盡管馬克思主義在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fā)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有著大眾化的堅實基礎,但是,必須認識到,當前影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因素很多,民眾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信仰的迷茫和紛繁復雜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因此,要從樹立和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這一根本問題入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宣傳者、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一、信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首要問題

1.信仰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信仰是基于對某種主張、主義或神的極度信服和尊敬,從而在意識中建立起來的一套人生價值體系,把它奉為自己的活動指南和行為準則。羅馬尼亞裔法國猶太人,當代歐洲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塞奇·莫斯科維奇 (Serge Moscovici)曾指出信仰對于群體的重要性,他說:“如果群體沒有信仰或者說沒有推動他們前進的思想,那么這些就是沒有活力的群體、空虛的群體。對于一個人而言,如果沒有生活,沒有目標,那么生命對他來說就毫無意義;一個群體如果沒有信仰,那么這個群體就會徹底瓦解。”[1]法國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托克維爾也曾說過:“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社會,就根本無法存在,因為沒有共同的思想,就不會有共同的行動?!保?]因此,一種思想要能獲得民眾的廣泛認同、理解、接受并踐行,才能起到聚合社會人心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是將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徹底的唯物主義及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等精神融為一體的最崇高的信仰。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就是信仰建構的過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共同信仰為精神紐帶的政黨組織。它的成立,其首要的目標就是要喚醒廣大受壓迫的工農大眾的革命自覺性。如何對大眾宣傳馬克思主義,使其認同、理解并接受?我黨為此創(chuàng)造了有效的宣傳途徑,即向大眾灌輸最易接受的內容。如創(chuàng)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協(xié)會對農民進行宣傳。在土地革命時期,我黨提出 “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讓農民得到了實惠,用事實建構起百姓對馬克思主義最樸實的信仰。革命先烈夏明翰的一首千古絕唱的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就義詩,足以表明他們的信仰是如此堅定不移,足以表明黨的意識形態(tài)信仰是何等深入人心,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領導和指揮人民軍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隊伍越戰(zhàn)越壯大,士氣越打越高昂,正是由于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新形式——毛澤東思想教育了人民、用革命理想感召了人民,建立起了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摯信仰、對共產黨的強烈信心,最終才有中國革命的星火燎原和最后勝利。

2.信仰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要實現(xiàn)大眾化,要被大眾所認知、理解并接受,不能回避的問題是,解決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而這一問題在今天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當今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轉型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世俗化的過程,伴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利益關系的復雜化,社會和大眾的信仰也呈多元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因此,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下,要升華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絕非易事。過去苦大仇深的工農群眾較為容易接受共產黨的主張,愿意為 “主義”獻出生命,是基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特殊環(huán)境、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權威、榜樣的力量以及領袖人物的個人魅力等因素。而今天,從情感上易于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條件大大不同了, “四大考驗”、“四大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隨著前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西方 “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和“歷史終結論”塵囂紛起,一些人把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美化為 “普世價值”,崇尚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有人對于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開始質疑,出現(xiàn)了信仰模糊、信念動搖、信心不足、信任下降的問題,一些人甚至被錯誤思潮和歪理邪說所俘虜。為了回應人們的質疑,我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并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產生了鄧小平理論、科學發(fā)展觀等新的理論成果,為解決當代中國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指導,閃爍出巨大的理論魅力,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偉大成就,用事實有力地抨擊了 “西方文明優(yōu)越論”、 “普世價值論”等。同時,我黨不斷清理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理解,不斷澄清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不斷摒棄 “文革”中非理性的 “個人崇拜”,引導大眾還原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也將隨著理論的清晰、科學和社會主義實踐日益成功逐漸升華為理性化的信奉。

真信的前提是真學、真懂。2011年4月,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評論家,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教授特里·伊格爾頓 (Terry Eagleton)寫作的 《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引起了西方社會的普遍關注,書中通過大量實證對10個常見的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逐一進行了批駁,這10個觀點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終結了;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宿命論;馬克思主義是烏托邦夢想;馬克思主義將世間萬物都歸結于經濟因素;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對人類精神層面毫無興趣等。作者認為,過去40年,所有引人注目的激進運動都源自馬克思主義以外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都是正確的。除了厘清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作者還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當今社會的重大意義,引發(fā)了全球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重新反思。因此,只有真學才能做到真信,真信才能真正踐行。真信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要求,是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實現(xiàn)從 “外在”到 “內在”轉換的動力。

3.信仰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信仰是“根”,離開了這一 “根”,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變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古今中外,在每個政權后期的政治危機背后,本質上都是人心的危機、信仰的危機。前蘇聯(lián)東歐解體與劇變的歷史表明,高級領導干部對社會主義的信仰這一根本喪失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無從談起。從1956年蘇共20大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丑化十月革命、丑化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開始,到鼓吹美蘇合作、大國沙文主義、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到1961年蘇共22大提出 “全民黨”、“全民國家”的一系列做法和宣傳鼓動,再到戈爾巴喬夫 《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綱領性聲明中,公開放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根本原則等,這些都是從理想信念、意識形態(tài)上瓦解蘇共和蘇聯(lián)社會主義制度。不僅是最高蘇共領導人,越來越多的蘇共領導干部也喪失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甚至背叛了黨。身為俄羅斯聯(lián)邦最高蘇維埃主席的葉利欽以及蘇共主管意識形態(tài)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宣傳部部長雅科夫列夫等蘇共高級領導干部,由于信仰缺失,淪為思想上的反對派和蘇共的掘墓人。1991年夏初,首次訪問美國的葉利欽在紐約一所大學的演說中公開宣稱:“俄羅斯已經做出了自己最終的選擇。俄羅斯不會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會走共產主義道路,它將走美利堅合眾國及其他西方文明國家走過的那條文明之路?!泵绹鴮W者大衛(wèi)·科茨長期研究蘇聯(lián)解體原因,他的調查顯示,“在1990年,已經有將近10萬蘇聯(lián)中上層領導開始背棄共產主義”。在蘇共高級領導的推動下,從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短短兩年內,有290多萬蘇共黨員聲明退出黨組織。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大廈的根基被徹底摧毀,蘇聯(lián)制度的核心價值體系和理想信念大廈轟然坍塌?!睹绹簟氛f,那是 “一份反共產主義的人期盼了70年的圣誕禮物”。黨的信仰的喪失使民眾對劇變反應冷漠,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失去了大眾的支持。

二、重塑信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

1.回應實踐訴求,使 “主義”贏得大眾認同。馬克思明確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保?]9馬克思還說:“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xiàn)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3]9-11毛澤 東則更明確地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lián)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4]那么,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經群眾掌握?

首先,執(zhí)政黨要關注民眾生活,對社會問題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真正的信仰不僅是心靈的自發(fā)需要,而且是源于社會生活的自覺感悟和實踐體驗。民間的一些信仰之所以為民眾所接受所掌握,是因為它重實踐、較少利用文本,與民間的生活密不可分,有些甚至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說明,要找到理論與生活的契合點,用馬克思主義對現(xiàn)實問題作出解釋。蘇共亡黨亡國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遠遠落后于人民群眾的需要,無法對復雜社會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回答,從而失去了民眾的認同。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曾說:“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保?]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展示其樸實性和生命力,必須與現(xiàn)實問題、日常生活對接,要能回答現(xiàn)實問題、釋疑解惑,在民眾中引起情感共鳴,從而展現(xiàn)理論魅力,吸引和掌握群眾。要使大眾切身感受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倡導的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以人為本、生態(tài)文明、共同富裕等,本質上是站在大眾的立場之上,為大眾立言,為大眾服務的。要運用簡單、鮮明、具體的事實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大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寓理于事、以事明理,不能形成理論和生活的兩張皮。要對理論準確闡釋,既要防止庸俗化又要反對斷章取義,切忌將理論公式化、概念化、說教式。要使理論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瑣為簡要、變晦澀為清晰、變死板為生動,讓真理離大眾更近、更親切,使大眾對馬克思主義有情感共鳴和實踐體驗。

其次,要特別關注大眾的根本利益訴求。大眾往往從他們關切的利益出發(fā),以實踐效果和經驗感知為根據,來決定是否接受一種主義或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利益觀認為,人民的利益至高無上,這種 “利益是如此強大有力,以至勝利地征服了馬拉的筆、恐怖主義者的斷頭臺,拿破侖的劍,以及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受難像和波旁王朝的純血統(tǒng)”[6]。因此,要重視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以減少磨擦和矛盾,潤滑馬克思主義與人們大眾的情感。馬克思主義基本價值只有在其切實走近現(xiàn)實生活,關注大眾切身利益問題,不斷開拓 “實踐空間”,讓 “大主義”管住 “小道理”,才能贏得大眾認同。當然也要教育大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黨和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杜絕極端、非法、狹隘的個人利益。當前要努力通過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的實踐,滿足大眾合理的利益訴求,建立起大眾對執(zhí)政黨和政府的信任,對社會主義的信心,從而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信仰。

2.創(chuàng)新傳播途徑,使 “主義”獲得大眾青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積極尋找傳播路徑,使大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理論的光輝。2013年1月15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1次 《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5.64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42.1%,居世界第一。隨著博客、手機、SNS等新興網絡媒體形態(tài)的出現(xiàn),信息傳播的渠道更加便捷和拓展,信息傳播的效率大大加速。網絡傳播具有開放、自由與互動等特點,它是信息傳播的雙刃劍,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有正效應,又有負效應。利用得好,它就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 “助推器”;利用得不好,它也許會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阻推器”。因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把握好這一新的契機,利用博客、手機、SNS等新興網絡媒體,拓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范圍,搶占網絡文化的主陣地和制高點,扶持一批馬克思主義網絡工作人才,創(chuàng)建一批思想理論類網站,辦好重點新聞網站理論頻道,依托資源、品牌和人才優(yōu)勢,加強網絡等新媒體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和個性化服務,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書本化向網絡語言化、微博化、短信化、圖文化、音頻媒體化轉換,把網絡等新型媒介打造成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堅實平臺,使馬克思主義獲得大眾更多的青睞。

3.壯大信仰主體,使 “主義”感召大眾行為。馬克思指出: “思想根本不能實現(xiàn)什么東西。為了實現(xiàn)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保?]任何一種思想的普及與信奉離不開精英階層和知識分子的努力。漢朝以來的 “儒生”充滿使命感、責任感,他們追求著傳統(tǒng)儒家的 “內圣外王”的境界,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己任,認同并自覺踐行和傳播儒家思想,正是一代又一代儒生們的努力,使儒學在我國得以傳承幾千年。馬克思主義信仰主體是信仰并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人。據中組部的統(tǒng)計,目前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達到8260.2萬名。這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堅實主體,他們經受過考驗、接受了嚴格審核、經過了組織程序,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信奉者、宣傳者、踐行者。要通過發(fā)揮主體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影響更多的大眾認知并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當然,不能要求整個社會在同一時間內都信仰馬克思主義,更不能用行政力量強制人們信仰馬克思主義,踐行政治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毛澤東在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明確指出:“不能強制人們放棄唯心主義,也不能強制人們相信馬克思主義?!薄捌髨D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強制的方法解決思想問題,是非問題,不但沒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保?]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過程中,每一名共產黨員、每一個馬克思主義信仰者都是一個 “孵化器”,壯大馬克思主義信仰主體,也就是壯大了 “孵化器”。每一名共產黨員要做排頭兵,把握與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其釋疑解惑,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的信念去感召人,傳播、影響、帶動更多的民眾信仰馬克思主義,促進馬克思主義向民間滲透,使馬克思主義信仰逐漸成為民眾的主流信仰。

4.轉變政治語言,使 “主義”貼近大眾生活。一種思想能被大眾接受和認同,一定有其鮮明的大眾語言風格。統(tǒng)治中國2000多年的儒家學說,之所以被大眾所認知和認同,是因為傳播者使用了大量的格言、謠諺、俚語、故事等形式,使儒學具有言簡意賅、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列寧曾說過:“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9]晦澀難懂,群眾不喜歡不接受,馬克思主義發(fā)揮不了作用。毛澤東更是明確指出:“什么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保?0]851他還批評那些不肯學習和運用群眾語言的人:“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出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保?0]841毛澤東是語言大眾化風格的典范。諸如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叫花子打狗,邊打邊走”等經典名言,以及 “箭靶比喻”、“銅墻鐵壁比喻”、“石頭水缸比喻”等,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國共兩黨戰(zhàn)爭等內涵生動形象地傳達給了大多數文盲或半文盲的廣大官兵,這些語言令人記憶猶新,耳熟能詳,口口相傳。因此,要把停留在政治文件和報告文獻中的馬克思主義,轉化為易于被人民大眾感覺、理解和接受的生動活潑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語言表述轉化成為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符合大眾思維方式、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大眾語言表述。如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用我國成語、典故、詩詞、小說包裝起來,用成語語言簡化它,用詩歌語言美化它,用小說語言豐富它。只有用通俗易懂的平民話語代替晦澀的理論文章,用簡明扼要、言簡意賅、形象生動、一語破的的觀點代替復雜的邏輯思維,同時又避免語言的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才能真正使馬克思主義成為連接群眾與理論的橋梁,使大眾化的語言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催化劑。

5.倡導信仰儀式,使 “主義”深入大眾內心。儀式 “是一種象征性的和富于表現(xiàn)性的行動,一種制度化的創(chuàng)造特殊時空的手段,個體在其中可以體驗到自己是這個共同體中的一分子”[11]。我們應積極倡導并推廣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儀式,如把唱國際歌、國歌、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進一步推廣,讓大眾在這些形式中對其產生認同感。今天中國學者在和國外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交流的時候,盡管存在不同見解,但一起高唱 《國際歌》,大家就把手臂緊緊挽起。除此,還可嘗試在固定的時間或場所進行馬克思主義經典誦讀,營造出一種有別于社會常態(tài)的特殊文化情境,凝聚與強化馬克思主義的神圣與隆重,樹立起經典的權威。這些做法可從黨組織內部開始試行,逐步擴展到更廣大的群眾中去。這是一個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值得探索和嘗試的新課題。

6.建設紅色文化,使 “主義”引領大眾思想。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具有價值整合、文明傳承、政治教育等功能,它的優(yōu)雅和通俗、思想性和先進性是人們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動力與源泉。湖北秭歸歸州鎮(zhèn)官莊坪村四組后山上,有一座無名烈士墓,當地人稱之為 “紅墳”,它被當地幾代人口口相傳,與其祖先一樣受尊崇。因修筑秭興公路、葛洲壩工程、三峽工程,當地村民三次搬遷。村民遷到哪里,就把這座紅墳遷到哪里。這座紅墳啟蒙了幾代人紅色信仰,成了村民 “紅色情結”的一個載體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2]。改革開放以來,新紅色文化也在吸引著年輕觀眾的追捧。2009年9月上映的 《建國大業(yè)》,云集了華語影壇百余位明星零片酬出演,電影擺脫了傳統(tǒng)歷史電影模式,再加上眾多港臺一線明星加入,電影票房突破4億。而 《恰同學少年》、《亮劍》、《潛伏》等電視劇在大眾中的熱播,更是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收視效果。對于執(zhí)政黨來說,建設紅色文化,實質是一種動員、一種輿論、一種喚醒,它可起到凝聚人心、團結大眾、引領多樣化的文化思潮的作用。因此,挖掘紅色歷史資源,弘揚和利用好紅色文化,組織民眾參觀紅色基地等,有利于我們在信仰多樣化中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性,在信仰受眾競爭中顯示馬克思主義的優(yōu)勢。

[1]塞奇·莫斯科維奇.群氓的時代 [M].許列民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49-150.

[2]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下) [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524.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

[8]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9.

[9]列寧.列寧全集:第3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22.

[1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約翰·R·霍爾.文化:社會學的視野 [M].周曉虹,徐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98.

[12]劉康.紅墳三遷六十年不離不棄 [N].三峽晚報,2010-12-30.

猜你喜歡
大眾化信仰大眾
上汽大眾ID.3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一汽-大眾ID.6CROZZ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上汽大眾
大眾ID.4
現(xiàn)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渝北区| 波密县| 汾西县| 新昌县| 望都县| 咸阳市| 辉县市| 车致| 苍梧县| 浦东新区| 治多县| 肇东市| 湖北省| 景洪市| 吉木乃县| 浦东新区| 云梦县| 邵阳县| 双桥区| 华宁县| 遂宁市| 五莲县| 奈曼旗| 裕民县| 湖北省| 喀喇| 长顺县| 南昌县| 辛集市| 南乐县| 杂多县| 全州县| 祁门县| 镇安县| 龙井市| 申扎县| 靖宇县| 松阳县| 黎川县| 郸城县|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