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琴
(1.安徽經濟管理學院 社會學系,安徽 合肥 230031;2.揚州大學 文學院,2.江蘇 揚州 225002)
視覺文化語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雅琴1,2
(1.安徽經濟管理學院 社會學系,安徽 合肥 230031;2.揚州大學 文學院,2.江蘇 揚州 225002)
作為開放的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積極認清其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當前視覺文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利用視覺文化的現(xiàn)代性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圖景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技術化、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平等化是拓展視覺文化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過程中應充分運用視覺手段展開教育和交流,揚長避短,大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視覺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語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開放的、全方位融合的教育體系,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期的重要因素和影響力量,它受到多方面影響,對大學生的人格塑造和高校的教育環(huán)境形成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中小學學生相比,大學生對外在因素的影響要更為自律,即他們大多用自己尚未完全、但已模糊形成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來對事物和社會現(xiàn)象的判斷;同時外在的影響因素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改變著大學生的“三觀”。在這些外在影響因素中,文化的力量毫無疑問是最為深厚、穩(wěn)固和持續(xù)的元素。如何重新發(fā)現(xiàn)文化的功能、利用文化的力量、實現(xiàn)文化的價值不僅是文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營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huán)境的重要方面。
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和社會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文化也面臨轉型。在新舊文化并存交替的現(xiàn)狀中,視覺文化是一個頗受爭議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符號趨向霸權,圖像生產已深刻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視覺文化以強大的技術力量為支撐,為人們的生活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圖像世界;另一方面,視覺文化的感性、直觀、追求視覺快感大有將文化深度推向平面化的趨勢,特別是將精英文化推向大眾文化的趨勢又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想、教育等各方面。因此,認清視覺文化語境下的文化特點,正確對待視覺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開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課題。
視覺文化是當代文化現(xiàn)代性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一。無論人們是否完全認可視覺文化,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生活已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視覺信息。數(shù)字化的傳媒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的單向輸送而轉向現(xiàn)代傳媒與受眾的雙向互動,這大大增加了受眾群體的信息選擇權力。圖像帶來的直觀和多樣讓受眾在不假思索中認同和追尋信息包含的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充分認識到視覺文化作為文化形式產生的影響和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利與弊。視覺文化作為一種現(xiàn)代科技力量的產物,在某種程度上承擔的是文化載體的功能,是一種傳播的方式,它所呈現(xiàn)的豐富性、形象性、多樣性、甚至生活化都是其背后文化意義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對待視覺文化,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首先以一種客觀、積極、辯證的態(tài)度來對待視覺文化,強化對視覺文化創(chuàng)造和傳播的引導,結合視覺文化的特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甄別視覺文化背后隱藏的文化意義,挖掘視覺文化的教育意義。
在視覺文化語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視覺文化中的諸多變化對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解構和重構。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方式上來說以預設性話語為主,命令式為主;從內容上以政治教育為主,思想教育為輔;從形式上以口頭語言和文件傳達為主,總的來說,教育話語單一、枯燥,適合某些特定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視覺文化、大眾文化占主導地位的文化語境中,這種教育方式已開始顯出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視覺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文化環(huán)境,兩者具有同一性。但視覺文化的個性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視覺文化的產生與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解構主義等文化現(xiàn)象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傳統(tǒng)的邏各斯中心主義中,事物總是以二元對立項的形式出現(xiàn),如男人/女人、白人/黑人、好/壞、真理/謬誤等,而在這二元項中第一元總是高于第二元,兩者并不是處于平等的地位。解構主義者認為這種劃分是不正確的。事物間的對立并不是絕對的,也并不是某一元高于另一元。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也同樣存在著對傳統(tǒng)教育的解構:對嚴肅話語的解構、對命令式話語的解構、對單一式對話方式的解構、對語言式教育方式的解構、對教育者中心權力的解構。伴隨著這種解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將需要重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以政治教育為主,思想教育為輔。特別是在某些政治年代,這種不平衡狀態(tài)更為明顯。在政治教育中往往是上傳下達、命令式的語言。在教育語言中文字和口頭語言是主要的形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育統(tǒng)治者的文件或教育傳達者的口頭語言,內容不僅單一、集中、書面化,而且政治色彩濃厚,說教色彩濃厚。這種教育方式在當今時代已逐漸顯出其弊端。大學生群體已不再是原先的精英化群體,他們不僅數(shù)量較之擴招前大幅增加,而且思想動態(tài)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和復雜化,特別是在視覺文化的沖擊下,他們的信息輸入渠道更為豐富也更為便捷。國內較早研究視覺文化的研究者周憲曾指出:“視覺文化是指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態(tài),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tài)。視覺文化,不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轉變和形成,而且意味著人類思維范式的一種轉換?!保?]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形象、影像、感性是重要的詞匯。事實上視覺文化的這種轉變也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一方面,原先的以語言為中心的、偏向理性思維和理性判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開始不易被大學生接受;另一方面視覺文化帶來的大量形象和影像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信息輸送渠道和理解方式。前者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變挑戰(zhàn)為機遇;后者則要求我們利用視覺文化的優(yōu)勢,把環(huán)境變?yōu)楣ぞ撸M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視覺文化以圖像為基點,不僅將文字變成圖像,還將文字意義變成圖像意義。在圖像的背后不是能指與所指的斷裂,而應仍是能指與所指的融合。比如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思想政治教育觀點的闡釋往往是教育工作的口頭解釋或文字解釋,僅僅需要層層信息傳輸?shù)倪f進,將原本就比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更加單一和無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觀點不能認真領悟,而只是迫于對教育者的畏懼,效果自然不佳。而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語言圖景化即利用視覺文化的圖像,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xiàn)則能將枯燥、深奧的觀點傳輸變成直觀、形象、易于接受的雙向交流。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量引入電教化教學方法就是一個最為簡單和有效的方法。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單向式、填鴨式的教學,不僅學生聽起來厭倦,教育者本身也會失去興趣,而在教學課堂上廣泛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投影儀、幻燈片等,在理論中加入案例、圖片等則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興趣。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要求在“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在意見實施的幾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建設取得了諸多成果?!熬拾咐薄ⅰ熬式贪浮钡玫搅藦V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歡迎,并取得了資源共享。雖然我們說“多媒體無用論”、“多媒體萬能論”等觀點都是將問題簡單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多媒體的利用和開發(fā)是視覺文化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視覺文化的背后是技術力量的支撐。無論是認為視覺文化的突出特點是圖像、媒體,還是數(shù)字化,其實質都是技術力量與文化的融合。在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接受過程中,技術始終是逃脫不了的伴隨者。這種技術化力量以無所不在的勢力范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娛樂,同樣對思想政治教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合理利用這種技術化力量會大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的感染力。
技術力量貫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網絡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和接受的平臺;另一方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伴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和壯大,網絡文化已成為視覺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部分。作為一種世界范圍內資源共享的信息文化,網絡文化以其開放性、交互性、動態(tài)性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網絡,大學生可以及時、通暢地了解到國內外發(fā)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不僅節(jié)省了信息傳送的環(huán)節(jié)和時間,克服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信息傳送空間狹窄的局限,更是以更為公正、客觀的方式向大學生展示了社會生活的真實現(xiàn)狀。正是有了這些豐富信息的來源,大學生們才有可能將傳統(tǒng)的被動思考轉向了主動思考。在上文周憲學者對視覺文化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視覺文化更注重感性。這種轉向不僅是在形式上由傳統(tǒng)的語言轉向圖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的確大量、感性、直觀的圖像讓大學生們在接受信息時會出現(xiàn)不假思索、不加甄別的吸收、接納,也會弱化語言時代對信息進行的判斷、歸納等思維方式,但只要教育者能有效、合理的引導,對信息進行及時的過濾,并進行選擇性利用,不僅會大大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會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興趣。比如利用網絡資源上的微博、論壇、QQ群、博客、各類媒體的新聞等等,針對熱點話題和事件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教育者可利用與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傳輸給學生。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擺脫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出現(xiàn)的枯燥、單一的桎梏,而且因為有了網絡這個交流平臺而不是面對面作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學生更能暢所欲言,想法更真實。在新的社會和時代中,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是傳統(tǒng)的政治宣傳,教會學生如何正確認識世界、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解決好就業(yè)與擇業(yè)的關系等等這些大學生自己身邊的事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而正確引導他們順利從學校走向社會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各種信息媒體不僅是以影像符號表征的視覺文化的物質載體,更是現(xiàn)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內容。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育者將教育內容傳輸給受教育者,其方式是直接的、強迫的、單向的。受教育者往往沒有話語自主權,處于地位不平等狀態(tài)。在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中,這種地位的高低劃分顯然有些不妥。如何處理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者間的關系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視覺文化中由于技術力量的支撐,大量圖像與信息同時出現(xiàn)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視線中,文化從精英走向大眾。只要受眾者愿意,任何東西都可能成為文化,受眾者與文化創(chuàng)造者的地位不再是絕對的接受和創(chuàng)造了。這種地位的轉換同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鑒方法。在現(xiàn)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僅在信息的獲取、選擇、判斷和討論上有著同樣的主動權,而且在兩者之間的交流中也完全平等,交往機會均等。如在對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的看法上,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教育者說的對或錯已不再被接受,相反,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流、討論甚至爭論中最終得出的結果要更容易讓學生信服,比如大學生遇到溺水者要不要救、如何看待劉翔事件、如何正確認識高校擴招等等。這樣的平等化教育方式無疑是更有效、更鮮活、更有說服力。當然這同時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對社會問題和熱點事件有著正確、及時的了解,更要有思辨能力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只要這樣才能在辯與不辯中固守陣地,引導學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它不僅有著自己的學科特點,更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文化的發(fā)展。面對在視覺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活動的開展也必須尊重主體生活經驗。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過程中充分運用視覺手段展開教育和交流,更為符合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習慣[2]。揚長避短,大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
[1]周憲.讀圖,身體,意識形態(tài),文化研究[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68.
[2]羅佳.視覺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影響與思考[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6):85-88.
Stud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Visual Culture
WANG Ya-qin
(1.Department of Sociology,Anhu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fei 230031,Anhui,China 2.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2,Jiangsu,China)
As an open system,the work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e should recognize exterior changes,especially for challenge of visual culture.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visual culture,put the langu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image,technology and make the status of equality.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vision.Finally we can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isu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G642.0
1007-5348(2013)01-0178-04
2012-11-06
安徽省2012年高校省級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視覺文化沖擊下的審美文化教育——以影視藝術教育為例”(2012SQRW254);揚州大學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視覺文化沖擊下的審美文化教育——以影視藝術教育為例”(A0101)階段性研究成果
王雅琴(1980-),女,安徽舒城人,安徽經濟管理學院社會學系講師,揚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與文化研究。
(責任編輯:薄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