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玲 王士趙
(安徽省安徽新華學院 安徽合肥 230088)
素質教育的育人理念是使人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和完善學生的人格;使教育工作者不但關注知識和能力教育,更關注對學生的道德情操陶冶和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yǎng);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huán)境里的一切事務。
體育意識是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按照個人對體育的認識,采取個人認為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為的心理活動。終身體育意識則是學生在不斷重復的練習中而形成的習慣化的行為鍛煉意識,它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長。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終身體育意識內涵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和潛能,還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把全面提高身心素質貫穿學生體能鍛煉的一生。
在許多高校體育考核制度中,態(tài)度、能力、思想品質等素質已經作為體育考核的一部分,目的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更全面地發(fā)展,在素質教育影響下的體育課程將促使體育的功能更全面的展示出來,影響學生去了解更全面的體育素質,促使學生的體能素質,綜合能力更完善!
2.1.1 研究對象
樣本選體為合肥工業(yè)大學、安徽新華學院、安徽江淮汽車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隨機抽取450名。
2.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2)問卷調查法。共發(fā)放調查問卷450份,收回440份,有效問卷435份。并對問卷進行歸類統(tǒng)計分析。(3)觀察訪談法。(4)數理統(tǒng)計法。
2.2.1 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現狀
課外體育鍛煉和課堂體育學習是學生在校園里呈現體育意識的主要方式,而學校體育教育是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能力來源,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能否實現很大程度取決于學校體育教育觀念的改變。筆者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從數據上展現了在校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現狀。
由調查問卷顯示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現狀不容樂觀,三所大學的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的問卷歸納顯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周2次以上,每次15分鐘以上)占17.45%;少量參與體育鍛煉(每周1~2次)占29.87%;基本上或根本不鍛煉占52.68%。個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占19.14%;因同伴或其他因素影響而參與占20.17%;被動參與竟然占60.69%.由數據可見,學生的體育活動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運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遠遠不夠,體育意識尚未形成,自然終身體育意識更是淡薄。調查中發(fā)現影響學生體育意識的因素有:時間問題(28.17%),就業(yè)的嚴峻促使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爭分多秒的學習與勤工儉學,從中獲取知識與工作經歷,從而消耗他們大把的時間,為此大學生不僅賠上了鍛煉身體的時間,更損耗了他們的健康;這種情況下學校應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科學鍛煉身體。朋友圈的影響(19.06%),人與人之間的影響是巨大的,當你周圍的人都不鍛煉的時候,你發(fā)現自己也變得慢慢不愛鍛煉了;體育群體活動具有較強的行為一致性和凝聚力,經常參與群體活動的人,合作與競爭意識,自身行為調控力都會有所提高。體育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結伴運動等。意志力的堅持(18.32%),有不少學生認為自己還是愿意參與鍛煉的,但一直堅持需要一定的意志力,意志力差的同學因此而使鍛煉失去了連續(xù)性。
另外學生文化修養(yǎng)、道德規(guī)范、自身素質和他們認識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來自家庭環(huán)境,教師教學方式、場地器材設施和社會等外部環(huán)境的制約因素都是致使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運動參與意識差的原因。
2.2.2 怎樣健全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教學方式
運用教學手段及宣傳方式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理論教育,新時代的大學生因對網絡的熟悉對體育學習與運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學生對運動的了解只是外在的形式,而詳細的理論知識仍缺少了解,那么關于體育意識的存在就不能深刻的扎根于學生的運動意識當中,這就需要教育者在體育教學的過程加強理論知識的教育與灌輸,在傳授技能的同時進行運動方式方法的理論學習,并借助學校廣播、宣傳廚窗、多媒體等擴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水平。
運動實踐證明興趣是運動的關鍵。在體育課堂和課外體育鍛煉中運用游戲的方式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做為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善于發(fā)現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運動方式與行為,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應多采用豐富的教材內容,靈活的教學手段,多樣化的練習方式去激勵學生運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從而在運動中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2.2.3 如何使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更穩(wěn)固的扎根于大學生的生活習慣中
學校體育要使體育意識扎根于學生的生活中,最好的方式是使體育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傳授的運動方式要符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運動內容與學生生活貼近,照顧學生個性需求,使學生不僅懂得體育更愛好體育。大學生體育社團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的最好場地,通過社團的建立與經營,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自由的活動場所,更為學生培養(yǎng)體育意識營造了一種良好的體育氛圍。大學生可在社團內按照自己的特長與愛好進行體育活動,并對自己喜愛的運動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從而使運動成為社團學生的習慣,潛移默化中使終身體育意識扎根于社團學生的大腦中。
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新時代網絡信息瞬息萬變,體育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把最新的體育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時代感與新穎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加深學生對體育的感情。促進學生參與運動,養(yǎng)成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進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