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宏
(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山西陽泉 045000)
1)強夯法是用起重機械將一個大噸位的夯錘,起吊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給地基以強大的沖擊能量的夯擊,從而在地基土中產(chǎn)生較大的沖擊波和沖擊應力,迫使土層孔隙壓縮,土料重新排列,經(jīng)時效壓密達到固結,以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其壓縮性的一種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2)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高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在加固區(qū)周圍有建筑物或設備時,需謹慎采用,必需時,應采用防振、隔振措施。
現(xiàn)結合陽煤120萬m輸送帶項目強夯地基處理的實際工程情況及其加固效果,對強夯法設計和施工進行簡要闡述。
1)陽煤120萬m輸送帶項目位于陽泉市開發(fā)區(qū),其北側為駝嶺頭村,西側距陽泉市義白路500m,場區(qū)東西長約470m,南北長約300 m,占地面積14萬m2。該施工場區(qū)山梁溝谷縱橫,地形起伏較大,場區(qū)土石方施工時,將北側的山梁開挖,回填到南側、西側的溝谷當中,致使南側、西側形成90 000多平方米的回填區(qū)域。填土成分土質(zhì)均勻性很差,填土厚度變化較大,不適于作為地基持力層。
2)該回填區(qū)域土層分布及特征自上而下為:①層素填土:以平時開挖爆破的山體碎石、粉質(zhì)粘土為主,土質(zhì)均勻性很差,厚度5 m~14 m,結構松散,壓縮性高。②層粉土、③層粉質(zhì)粘土:厚度較小,呈透鏡狀分布,壓縮性低,承載力高。④層泥巖:厚度變化大,上部強風化,鐵質(zhì)含量較高,下部較純,鋁質(zhì)含量高,節(jié)理面有紅色鐵質(zhì)礦物分布,碎裂狀結構,破碎,貝殼狀斷口,壓縮性低,承載力高。
3)根據(jù)地質(zhì)資料、設計平面圖、原始地形圖、復測地形現(xiàn)狀圖,經(jīng)從技術、經(jīng)濟、工期等幾方面綜合分析,決定對南側、西側回填區(qū)軟弱地層采用強夯法地基處理。
按照每邊超出建筑物基礎外邊緣寬度宜為基底下設計處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0 m的要求設定處理范圍。強夯處理地基面積為94 078.76 m2。
根據(jù)地基土類別、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和要求處理的深度等因素綜合考慮,并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強夯單擊夯擊能:有效加固深度為6 m以內(nèi)的區(qū)域,單擊夯擊能選擇為2 000 kN·m;有效加固深度為7 m以內(nèi)的區(qū)域,單擊夯擊能選擇為3 000 kN·m;有效加固深度為7 m~14 m區(qū)域,按強夯兩層處理,即將該部分回填土挖除7 m,用5 000 kN·m夯擊能夯擊下部一層,然后二次回填至原有標高后,用3 000 kN·m夯擊能夯擊上部一層。
1)設計要求:夯點布置應根據(jù)基礎的形式和加固要求而定;夯點間距取決于基礎布置、加固土層厚度和土質(zhì)等條件;單點夯擊數(shù)應按現(xiàn)場試夯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而且應滿足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 cm,夯能較大時不大于10 cm的要求;夯擊遍數(shù)應根據(jù)地基土的性質(zhì)確定,一般可為2遍~3遍;兩遍間隔時間可為1周~4周。根據(jù)這些要求,我們分部位對夯點布置、間距、單點夯擊數(shù)、夯擊遍數(shù)進行了設計。
2)5 000 kN·m夯能按6.5 m正三角形布置,強夯分3遍完成,第1,2遍夯主夯點,夯點布置成梅花狀,第2遍夯點布置于第1遍夯擊點之間。第1遍不少于13擊,第2遍不少于10擊,并且滿足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 cm,最后1遍為滿夯,能級2 000 kN·m,擊數(shù)不少于4擊,要求錘印相切。兩遍間隔時間為2周。
3)2 000 kN·m,3 000 kN·m夯能按4.5 m正三角形布置,強夯分3遍完成,第1,2遍夯主夯點,第1遍不少于12擊,第2遍不少于10擊,并且滿足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 cm,最后1遍為滿夯,能級1 000 kN·m,擊數(shù)不少于3擊,要求錘印相切。兩遍間隔時間為2周。
1)通過強夯處理,使地基填土更加密實,加速了填土地基的固結速度。
2)地基承載力標準達到150 kPa。
3)通過強夯處理,使場區(qū)回填區(qū)域形成均勻性良好,沉降一致的地基。
該場地強夯施工采用分段施工方法,每段施工順序為從邊緣夯向中央。根據(jù)地質(zhì)鉆探資料,清除表土后,按軟弱土層厚度不同,把強夯處理地段分成7 m~14 m區(qū)、6 m~7 m區(qū)和5 m~6 m區(qū)三個區(qū)。
1)場地清理。強夯施工前,首先應該進行場地掃障清理,清除地表雜物,拆除或改移地下管線及埋置物,對周圍建筑物或設備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
2)場地平整。在強夯機械進入場地前,應采用推土機對強夯場地進行場地平整,對于粘土、濕陷性黃土類土質(zhì)的場地,可鋪設一層1.0 m厚的爆破石渣墊層,以作為強夯機械的持力層,便于強夯作業(yè),并減小強夯時由于沖擊波的影響而造成的上部土層松動。
3)第1遍夯點放測、場地標高測量。利用控制樁對第l遍夯點位置進行定位放測,用小木樁或石灰標出,并對夯前場地標高進行測量,做好標記及記錄,繪制標高圖。
4)試夯。在強夯場地內(nèi),選擇一塊區(qū)域作為強夯試夯區(qū)。根據(jù)試夯效果,進行分析,修改強夯施工工藝參數(shù),為正式強夯施工提供指導。
5)第1遍夯點的夯擊。a.起重機就位,夯錘置于夯點位置。b.測量夯前錘頂標高。c.夯錘起吊至預定高度后脫鉤落下,放下吊鉤測量錘頂標高,計算出單擊夯沉量。d.重復步驟c.,按設計規(guī)定的夯擊次數(shù)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e.移位:起重機向后退一定距離,然后起吊夯錘使其對準下一個夯點后放下,再起吊龍門架使機具準確就位,然后進行下一個夯點的夯擊作業(yè)。f.重復上述步驟b.~步驟e.,完成第1遍全部夯點的夯擊作業(yè)。
6)夯中場地平整、測量。完成第1遍夯點后,用推土機填平夯坑,并測量夯后場地標高,并計算平均下沉量。
7)第2遍夯點的放測和夯擊。第2遍夯點的布設,方法與第1遍相同。要求在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后,按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shù)。
8)滿夯。最后1遍為滿夯,用于加固場地表層松土。
9)終夯后場地平整、測量。滿夯完成后,最后進行一次場地平整,并測量滿夯后的終夯面標高,計算最終下沉量。
1)單位夯擊能、夯點布置、夯點間距、單點夯擊數(shù)、夯擊遍數(shù)要嚴格按照設計規(guī)定的參數(shù)進行,落錘應平穩(wěn),夯位應準確。
2)強夯加固順序應先深后淺,即先加固深層土,再加固中層土,最后加固表層土。
3)由于該工程強夯作業(yè)正值雨季,施工時,在場地四周挖設排水溝、在北側山頂設置了截洪溝,防止雨水流入場區(qū)內(nèi)。夯前夯后場地平整時進行了分層碾壓,保持表面1%~2%的排水坡度,用于排除場面雨水。
4)當場地土軟弱或地下水位較高,夯坑內(nèi)積水影響施工時,應進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鋪填一定厚度的砂、砂礫或碎石等材料(墊層厚度一般為0.5 m~2 m),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 m,然后進行施工。如果場地夯坑內(nèi)積水,應立即用污水泵排水,如有淤泥應用挖掘機挖出并運至場外,以防場地或夯坑長時間浸泡。
5)如若強夯作業(yè)進行冬季施工,應清除表層凍土后再進行強夯作業(yè),夯擊次數(shù)可適當增加。
6)為了減少強夯對附近建筑物的振動影響,在夯區(qū)與附近建筑物之間應設置防振溝。對于碎石土地基,防振溝的深度不應小于3 m。
7)做好施工過程中的監(jiān)測和記錄工作。
1)地基強度、地基承載力、夯擊遍數(shù)及順序、夯擊范圍(超出基礎范圍距離)、前后兩遍的間歇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
2)夯錘落距允許偏差±300 mm;錘重允許偏差±100 kg;夯點間距允許偏差±500 mm。
強夯施工結束3周后,由具有檢測資質(zhì)的陽泉新宇巖土有限責任公司對強夯加固質(zhì)量進行了檢測。
依據(jù)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YB 9010-98巖土工程驗收和質(zhì)量評定標準,在強夯區(qū)域布設各類型檢測鉆孔40個,載荷試驗點7個,采用了連續(xù)重型動探試驗、標準貫入試驗、P—S波速測試和平板載荷試驗四種方法進行了檢測。
檢測試驗表明:強夯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明顯提高,地基承載力和變形模量、影響深度均滿足設計要求。實踐證明強夯法由于具有操作工藝簡單,適用范圍廣,安全可靠,經(jīng)濟實用等特點,在軟弱地基處理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1]龔曉南.地基處理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2]《建筑施工手冊》編委會.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縮印本)[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383-385.
[3]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
[4]葉觀寶,陳望春,徐 超.強夯地基處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J].上海地質(zhì),2003(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