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吉蘭-巴雷綜合征(guilla in barre syndrome,GBS)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一種由體液和細胞共同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但以男性青壯年為多見。臨床主要以四肢對稱性遲緩性癱瘓、腱反射消失、腦神經(jīng)損害、呼吸肌麻痹、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為特征。重型GBS病情進展迅速,早期常死于呼吸肌麻痹,約25%~30%的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并需呼吸機輔助呼吸,死亡率3% ~10%[1]。而需呼吸支持的GBS患者死亡率達12.1%,其死亡率與疾病早期的病情監(jiān)測有關[2]。因此,對于重癥GBS患者,密切觀察病情、及時合理地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對患者的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重型GBS患者28例,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及時、合理地使用呼吸機,使患者均得到了很好的康復?,F(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8例患者均符合1994年中華神經(jīng)精神科雜志編委會制定的GBS診斷標準[3],其中男18例,女10例(其中1例為第3次復發(fā)性病例)。年齡16~64歲,平均40.6歲。其中≤16歲1例,20~40歲9例,>40歲18例。1例春季發(fā)病,13例夏季發(fā)病,11例秋季發(fā)病,3例冬季發(fā)病。
1.2 臨床表現(xiàn) 28例患者均有病前感染史,分別為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燒、咳嗽、腹瀉。病程進展迅速,從發(fā)病起至住院5 d內(nèi),出現(xiàn)進展性的肢體對稱性癱瘓,四肢肌力0~2級。深昏迷2例,嗜睡9例,神志清楚17例。均伴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難或無自主呼吸,缺氧、發(fā)紺,動脈血氣分析示代謝性酸中毒并呼吸性酸中毒;伴肺部感染21例;伴心肌損害12例,表現(xiàn)為心電圖(ECG)ST段下移,T波低平,心肌酶學檢查異常;伴各種感覺障礙28例;伴顱神經(jīng)功能障礙26例,表現(xiàn)為流涎、吞咽困難、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張口受限;伴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26例,表現(xiàn)為出汗、心率增快或減慢、血壓升高或降低;伴腎病綜合征1例。
1.3 治療 本組28例患者,除1例放棄氣管切開死亡外,其余均及時行氣管切開、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同時給予對癥營養(yǎng)支持治療、預防并發(fā)癥和病因治療。
2.1 一般護理 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在疾病早期要動態(tài)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氧飽和度,關注病情進展速度、四肢癱瘓程度,有無面神經(jīng)麻痹、球麻痹、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低鉀癥狀,預測呼吸困難發(fā)生的危險性[4],及時發(fā)現(xiàn)呼吸衰竭的早期征象,及早干預。由于呼吸肌受累,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地呼吸困難。首先出現(xiàn)呼吸頻率及節(jié)律的異常,胸式呼吸減弱及腹式呼吸增強,勞累性呼吸困難。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出現(xiàn)呼吸衰竭的早期征象:煩躁不安,心動過速,呼吸急促,言語斷續(xù),額部出汗增多,反常呼吸,血壓增高,出現(xiàn)靜止性呼吸困難;觸摸胸鎖乳突肌發(fā)現(xiàn)呼吸時該肌肉活動增強。對于呼吸困難出現(xiàn)缺氧癥狀的患者,如肺活量<20 ml/kg,最大吸氣壓 <30 cmH2O,最大呼氣壓 <40 cmH2O,應及時行氣管插管[5]或氣管切開及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
2.2 呼吸機輔助期間的護理
2.2.1 設置合適的參數(shù) 患者采用德國西門子Servo-s呼吸機輔助呼吸。重型GBS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是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氣障礙,其特點是通氣功能衰竭,但具有正常的中樞呼吸驅(qū)動,換氣功能也基本正常,臨床上表現(xiàn)為自主呼吸通氣量不足。因此在應用機械通氣時易采取較大的潮氣量及應用適當?shù)暮魵饽┱龎?PEEP)。本組28例患者呼吸模式均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加壓力支持通氣(SIMV+PSV),潮氣量8~12 ml/kg,呼吸12~15次/min,吸呼比(I:E)1:1.5 ~2,通氣壓力 15 ~20 cmH2O,PEEP 5~10 cmH2O。吸入氧濃度在初始階段為迅速糾正低氧狀態(tài),設在60%以上,隨著缺氧狀態(tài)的改善,及時將氧濃度調(diào)至30% ~40%,以避免高濃度長時間供氧,造成氧中毒。根據(jù)動脈血氣分析結(jié)果調(diào)整通氣參數(shù),24 h內(nèi)糾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堿平衡失調(diào),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經(jīng)治療患者呼吸肌肌力有所恢復后,逐漸調(diào)低呼吸機治療各參數(shù)。
2.2.2 預防肺部感染 GBS患者出現(xiàn)呼吸肌麻痹致咳嗽無力,加上長期臥床、氣管切開、呼吸支持等原因,容易發(fā)生肺不張、肺部感染,因此要加強呼吸道管理。嚴格無菌操作,護理患者前后應規(guī)范洗手、戴手套和穿隔離衣等嚴密隔離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協(xié)助患者取半臥位,據(jù)報道,在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的情況下,取30°~45°的半臥位,可以明顯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6]。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特別注意口咽部的清潔,應用洗必泰溶液行口腔護理。氣管切開處每天消毒換藥2次,保持切開處清潔干燥。加強氣道濕化,氣道用注射泵持續(xù)泵入0.45%的生理鹽水,配合間斷霧化吸入,避免氣道分泌物干結(jié)。教會患者縮唇腹式呼吸鍛煉,指導患者深吸氣后做咳嗽動作,盡量將痰液咳出至上呼吸道,然后給予無菌吸痰法將痰液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期檢查氣囊充盈度,維持合適的氣囊壓力和持續(xù)聲門下吸引,防止氣管切開套管脫出,每2 h翻身叩背1次。避免非必要的氣道回路操作和更換,在觀察到通氣管道受血液、嘔吐物、膿性分泌物污染時更換呼吸機管道;使用中的管道低于氣管切開口,及時清理冷凝水,避免流入氣管導管和霧化器。避免過度鎮(zhèn)靜,每日間斷喚醒,減少機械通氣時間及盡早脫機。28例患者中24例入院時已出現(xiàn)肺部感染,在執(zhí)行氣道管理相關措施及應用抗生素7~14 d后感染得到控制;1例因呼吸機麻痹放棄氣管插管死亡,其他3例未出現(xiàn)肺部感染的發(fā)生。
2.3 撤機期間的護理 正確選擇撤機時機及模式。脫機時應依據(jù)血氣分析指標、患者的身體情況、心理承受能力、肺部感染控制程度以及呼吸肌恢復的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如患者病情基本控制,無進行性加重現(xiàn)象,營養(yǎng)狀態(tài)良好,抬頭有力;自主呼吸頻率<30次/min,氧合指數(shù)(PaO2/FiO2)>150~200 mmHg,吸入氧濃度<40%,SaO2>95%;意識清醒,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痰量減少,具有有效的咳嗽能力,可試行撤機。臨床中對氣管切開行呼吸支持的GBS患者要逐漸降低機械通氣水平,逐步恢復患者自主呼吸,達到最終脫離呼吸機。
2.3.1 過渡撤機 采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加壓力支持通氣(SIMV+PSV)過渡撤機。SIMV有利于呼吸肌的鍛煉,PSV使患者逐漸建立自己的呼吸頻率及呼吸型式[7]。撤機時先將吸入氧濃度(FiO2)降至40%,然后逐漸降低 PEEP值,每次降低1~2 cmH2O,直至PEEP值低于5 cmH2O,然后降低SIMV的呼吸次數(shù),視患者病情每2~4 h甚至每天減1次,每次減少1~3次/min,減少至5~6次/min;最后降低PSV的壓力,每次降低2 cmH2O,間隔1~4 h調(diào)整1次,直至壓力<5 cmH2O。在整個呼吸機調(diào)整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SpO2)及血氣分析的變化,如無異常,可進行3 min自主呼吸(SBT)試驗,3 min SBT通過后,繼續(xù)自主呼吸30~120 min,如患者能夠耐受則可以完全脫離呼吸機。若SBT失敗,應給予充分的通氣支持以緩解呼吸機疲勞,并積極查找原因。
2.3.2 呼吸機依賴 臨床發(fā)現(xiàn)一般機械通氣超過2周,就會產(chǎn)生較強的呼吸機依賴,出現(xiàn)心理負擔加重,情緒緊張,產(chǎn)生對呼吸機的依賴性。對于機械通氣患者,應給予充分的關注,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消除恐懼心理,使其充分合作。根據(jù)肢體肌力恢復的不同,給予被動、主動的肢體功能訓練,鼓勵患者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8],激起患者盡早脫機的渴望。機械通氣期間,注意監(jiān)測呼吸功能,并據(jù)此調(diào)節(jié)呼吸模式及支持力度。撤機鍛煉的過程中,醫(yī)務人員應留在患者身邊,給予心理支持,并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疲勞。本組27例氣管切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經(jīng)心理疏導,其中26例患者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脫機訓練,2~5 d后患者成功脫機;1例復發(fā)性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
2.4 加強營養(yǎng) 球麻痹者有吞咽困難,飲水嗆咳,早期采取鼻飼給予高蛋白質(zhì)、高熱量、高維生素、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zhì)飲食;靜脈輸注脂肪乳、氨基酸、營養(yǎng)液等,以保證每日足夠熱量、維生素,防止電解質(zhì)紊亂。本組28例患者中,7例在疾病初始階段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11例出現(xiàn)低鉀、低鈉,經(jīng)積極采取措施后癥狀均得到了改善;1例復發(fā)性患者因并發(fā)腎病綜合征至持續(xù)低蛋白血癥;其余病例營養(yǎng)均得到了保證。
2.5 積極康復鍛煉,改善呼吸功能 原發(fā)病的治療是改善呼吸功能最根本的治療,對于GBS治療目前尚缺乏特效藥物。本組患者在疾病早期給予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大劑量甲強龍沖擊治療,28例患者中,1例因呼吸肌麻痹拒絕氣管插管導致死亡,1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此基礎上早期介入康復治療:保持患者肢體良肢位,注意舒適和安全,避免肢體的過屈、過伸;加強肢體按摩和被動訓練,配合肢體超聲治療,1~2次/d。當患者肌力開始恢復時,鼓勵患者主動鍛煉。在整個病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呼吸肌強化訓練,如協(xié)助患者體位改變、拍背、震動,指導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鼓勵患者在吸痰的同時配合咳嗽動作,以此來鍛煉呼吸肌,同時也可以更徹底地吸痰。通過堅持不懈地肌力和耐力的訓練,可改善患者的全身體力,減少呼吸肌疲勞的發(fā)生。
2.6 心理護理 重型GBS患者病發(fā)突然,病情變化迅速,患者在不同疾病時期會經(jīng)歷焦慮、恐懼、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影響疾病進展及恢復。因此,心理護理應貫穿疾病始終,在不同時期給予患者不同的心理支持,尤其在撤機期間,要反復向患者講解呼吸肌麻痹時應用呼吸機是重要的治療手段,肌力恢復、最終脫機也是治療目的。和患者商討撤機計劃,介紹類似患者撤機成功的經(jīng)驗和圖片資料,以消除恐懼心理,使其充分配合。撤機時可通過談話、聽音樂等方式來分散注意力,有利于順利撤機。本組28例患者中,1例是高中生,心理脆弱,獨立性差,對因疾病早期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難、引發(fā)窒息感的恐懼心理不能忘懷,在撤機時出現(xiàn)焦慮、恐懼,表現(xiàn)為呼吸、心率加快,但SpO2并不下降,造成脫機困難假象。針對這種情況,耐心告訴患者目前病情允許撤機,撤機會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如果出現(xiàn)不適可隨時上機;撤機的時候醫(yī)護人員會一直陪伴他,讓患者安心。經(jīng)過積極心理疏導,患者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脫機訓練,2 d后患者成功脫機。
昏迷患者經(jīng)呼吸支持治療10 h后逐漸清醒,意識恢復。本組28例患者中,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1例因拒絕氣管插管延誤搶救而死亡,其余26例均治愈好轉(zhuǎn)。治愈好轉(zhuǎn)患者中,呼吸支持治療時間為10~28 d,氣管導管保留時間為21~30 d,出院時吞咽反射恢復正常,咳嗽、咳痰有力,四肢肌力恢復至3~5級。
呼吸肌麻痹是急性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的常見癥狀及死亡原因,疾病早期嚴密地病情觀察有助于了解GBS出現(xiàn)呼吸困難的相關因素,早期識別呼吸衰竭的征象,提前與患者、家屬討論,幫助患者尋找正確的治療方向,防止在出現(xiàn)急性危象時不知所措,延誤搶救時機。
本研究死亡率低于其他研究,這與我們密切地病情觀察和及時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認為,一旦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的早期征象,應及時氣管切開行呼吸機輔助呼吸。氣管切開清醒患者容易耐受,并有利于痰液、分泌物清除和肺部感染的控制。本組3例早期行氣管插管,因肺部感染嚴重最終仍選擇了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治療期間,選擇合適的通氣模式及恰當?shù)某窓C時機,積極控制感染,全面營養(yǎng)支持,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及全程的心理護理是促使患者克服呼吸機依賴,順利撤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 張茂俊,張建中.空腸彎曲菌病與格林巴利綜合征.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8,29(6):618 -621.
[2] Netto AB,Taly AB,Kulkarni GB,Uma Maheshwara Rao GS,Rao S.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uillain - Barré syndrome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Neurol India,2011,59(5):707 -711.
[3] 李民虎,金香月,鄔英全.吉蘭-巴雷綜合征臨床研究進度[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4)5 -6,11.
[4] 劉 瑩.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呼吸困難的預測因素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09.
[5] Netto AB,Taly AB,Kulkarni GB,et al.Mortalit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of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J].Ann Indian Acad Neurol,2011,14:262 -266.
[6] 陳建芬,周 建,倪靜玉,等.護理干預對危重病人機械通氣護理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1A):57 -58.
[7] 楊 敏,王春寶,宋衛(wèi)東,等.無創(chuàng)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機中的應用[J].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2009,15(2):85 -86,89.
[8] 董詩圓,蔣 紅.心理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撤機失敗病人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