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梅
(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系,云南 麗江 674100)
杰克·倫敦(1876-1916)是美國19、20 世紀之交最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之一,《野性的呼喚》(1903)是其最著名的作品。該故事講述了一只叫做巴克(Buck)的狗的艱苦經(jīng)歷,如何從馴良的寵物狗變成具有狼性的野狗的過程。該故事通過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生動形象的語言以及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倫敦使用了擬人手法,用“他”指稱。巴克被刻畫成一只具有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富有頑強斗志和感恩之心的神奇的狗,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杰克·倫敦的母親浮勞羅·威爾曼出身貴族家庭,他天生就有叛逆性格。與一個四處漂泊的占星家——威廉·柴尼相愛,但是當她懷孕后,威廉便拋棄了她。浮勞羅在兒子出生8個月后嫁給了內(nèi)戰(zhàn)退伍老兵——雜貨商約翰·倫敦,杰克·倫敦的姓由此而來。巴克的父親是一條巨大的圣貝爾納德犬,他的母親是一條蘇格蘭牧羊犬,以至于《野性的呼喚》主人公巴克的出生和作者完全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刻意的安排,巴克就是作者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此外,隨著克朗代克地區(qū)淘金熱的興起,只上了一年大學的倫敦于1897年離開了加利福利亞大學,來到了北方,尋找發(fā)財機會。可惜淘金并沒有使倫敦變得富有,但卻為他的寫作事業(yè)積累了豐
富的素材。在《野性的呼喚》這篇小說中,倫敦把對自然和為生存而奮斗的描寫與在加拿大荒野做淘金工人的經(jīng)歷結(jié)合起來。對比杰克·倫敦的生活經(jīng)歷和巴克的悲慘遭遇,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是如此驚人的相似。所以,“《野性的呼喚》并非僅僅是一個動物故事,它是一個寓言,一個神話。它寫的是狗,卻暗指人類社會?!盵1](p138)
像杰克·倫敦《野性的呼喚》這樣的杰作,在中國的研究者層出不窮,但是專門對作品中巴克主人的研究鮮有提及。盡管有些評論家對書中的巴克主人有所評述,但是筆墨不多。因此筆者擬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出作品中誰是巴克真正的、最好的主人,為后來的讀者提供參考和借鑒作用。
巴克是一只高大強壯的狗,一開始住在法官米勒先生家的大房子里。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但是當人們在克朗代克地區(qū)發(fā)現(xiàn)金礦后,需要大量的狗拉雪橇。于是米勒先生家的一個園丁帶走了巴克,把他賣給了販狗商。后來又賣給了哈爾一家,由于他們?nèi)狈?jīng)驗,又沒有算計,狗群饑餓難耐拖不動雪橇時,他們就不停地抽打狗,巴克險些喪命,幸好是桑頓救了巴克,成了巴克最后一位主人。但誰才是巴克真正的、最好的主人呢?
米勒先生是一位法官;是巴克最初的主人,給巴克提供一切物質(zhì)上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巴克出生在寧靜美麗的米勒法官大舍中,他的父親是圣貝爾納德犬,母親是蘇格蘭牧羊犬。在那里,巴克過著安逸舒適的、逍遙自在的貴族生活。“巴克既不是寵物,也不是獵狗,但這一片天地卻是他的。他跳到游泳池里游泳,或是跟法官的兒子去打獵;他給法官的女兒摩莉和愛麗絲當保鏢,陪她們在漫長的黃昏或是清晨到處游逛。冬天的晚上他睡在法官腳邊,面對著圖書室呼嘯的火苗;他把法官的孫子背在背上,或是跟他們在草地上打滾?!盵2](p4)這是巴克在南方大法官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tài),主要依賴主人而生活。在他的道德觀念里,人類是善良的,對主人忠誠,對人類信任,能帶給他無限的滿足和快樂。
在這里他從來不知道,也沒有體會到什么叫饑寒交迫,什么是棍棒原則。天天過的是無憂無慮的生活,長得高高大大肥肥胖胖的。但是,巴克這種天倫之樂的生活僅僅是建立在被剝奪了自由的基礎(chǔ)之上的,他不愁吃不愁穿,不過有一點就是不能走出米勒先生家的大門,不能離開米勒先生一家人的視線,是一種被束縛了的宮廷式的生活。所以,米勒先生絕對不是巴克理想的主人。那誰才是巴克真正的主人呢?
可惜好景不長,由于淘金者的貪婪以及米勒法官家欠賭債的一個園丁的鼠目寸光,巴克被他忠誠的園丁以 100 美元的現(xiàn)金賣給了狗販子。從此巴克的自由和安逸生活的權(quán)利被剝奪了,從此走上悲慘的道路。
哈爾,美國淘金者,與姐姐瑪爾賽蒂,姐夫查爾斯一同來到加拿大探險,尋找發(fā)財?shù)臋C會。他們?nèi)藦墓坟溩邮掷镔I下以巴克為首的狗對,并試圖馴服這支隊伍,他們是巴克的新主人?!安槔锼故且粋€中年的紅光滿面的人,一對小小的但卻水汪汪的眼睛;一嘴胡子很兇地扭曲著,十分地剛硬,使得柔軟無力的嘴唇藏匿在里面。哈爾是一個十九、二十來歲的小伙子,挎著一只很大的柯爾特式自動手槍,一把獵刀,腰間的皮帶上很勻地豎著一排子彈。這根皮帶是他全身上下最平靜的地方,它的平靜宣告了他的無經(jīng)驗,還只是個羽毛未干的生手,絕對地單純和幼稚?!盵2](p85-86)當好心的市民勸說他們少帶點行李,最好把帳篷扔掉的時候,瑪爾賽蒂哭喊道:“沒有帳篷,我們怎么睡,睡在哪兒?”[2](p88)從他們一出場就能看出,哈爾和查爾斯顯得極其幼稚,瑪爾賽蒂嬌生慣養(yǎng)而且沒有理性。總的來說,這三個人在荒野中無任何經(jīng)驗,既貪婪又無知。因此總是不斷地出錯:把雪橇裝載得滿滿的,讓瑪爾賽蒂駕車而不是步行,不知道到道桑這趟旅途需要多少食物,以至于讓狗群挨凍受餓。當犯了錯誤面臨困難的時候,他們不是采取措施解決急迫的難題,而是為以前的怨恨和瑣事爭論不休。
倫敦認為,文明的社會對這種荒謬的行為會報以寬容甚至微笑,但是荒野卻沒有這份仁慈之心。在寒冷的克朗代克地區(qū),無能是致命的,這不僅對三個愚蠢的美國人而言是這樣,對狗對來說,他們的命運依然如此。因為他們的計劃不周,致使狗對饑餓難耐。正如譚建香所說:“查爾斯一家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對無能為之效勞的狗進行血淋淋的殺戮,充分顯示了人類的殘忍和無知?!盵3](p83)他們很脆弱而且很愚蠢,還一意孤行,不聽別人的勸告,在冰層即將解凍之時,還強行狗群拖著沉重的雪橇上路。最后他們的愚蠢得到了應(yīng)有的回報——葬身于北方冰冷的河流中。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哈爾一家幼稚,無能,缺乏經(jīng)驗,剛愎自用,且沒有人性。當狗群饑餓難耐拖不動雪橇時,他們還不停地抽打狗,就連巴克也險些喪命。所以,他們根本就配不上做巴克的主人,像巴克這樣富有人性,富有頑強斗志的狗,誰才是他最好的主人呢?
巴克的最后一位主人,在克朗代克地區(qū)生活,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淘金者,是個老手。桑頓眼睜睜的看著巴克被哈爾狠狠的毒打,后來他實在忍不住了,奮不顧身的把即將被打死的巴克從可惡的哈爾手中救出。桑頓忍無可忍憤怒地說:“如果你再打這只狗,我就殺了你!”[2](p108)于是,和哈爾展開了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的搏斗,最后桑頓親自把刀揀了起來,兩下子割斷了巴克的繩索。從那時起,人與狗之間深深地、持久的愛不斷升華。對巴克來說,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文明社會以來,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愛,什么是真正的愛。
當然了,他們之間的愛是相互的:“桑頓先是救了巴克的命,又對巴克朋友般地惺惺相惜,換來巴克對桑頓的視為知己者死?!盵4](p105)桑頓的指令它無條件服從:有一次,桑頓為了考驗巴克,輕率的示意讓巴克跳下懸崖,巴克卻毫不猶豫的準備以死相報。桑頓吹噓打賭,它拼盡全力支持:桑頓以巴克與人打賭,叫巴克去拖一部載重一千磅并凍結(jié)在冰上的雪橇。巴克按照桑頓的要求,拼盡全身力氣,拖動雪橇,走完二百碼的距離,在五分鐘內(nèi)為桑頓贏得一千六百元錢。桑頓落河遇險,巴克奮不顧身的救:巴克三次跳下激流,冒著生命的危險終于將桑頓救了上來。為此,他折斷了三根肋骨,受了重傷。有人欺負桑頓,它挺身而出,瘋狂地復仇,這是怎樣的一份情誼,不禁讓人感慨萬分。
顯而易見,對于桑頓這個淘金者來說,巴克不是仆人,而是伙伴?!吧nD吃晚飯時巴克沖回了營地,巴克向主人表達了狂暴的歡喜,把他推翻,爬在他的身上,舔著他的臉,咬著他的手——像個大傻瓜似的玩著。約翰·桑頓對這種玩法給出了一種特殊的回報:他抱著巴克前仰后合、笑著、樂著、深情地罵著?!盵2](p147-148)毫無疑問,桑頓與所有狗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這種互相尊重的關(guān)系。每個動物對他都懷有持久的愛,相反,他對動物的愛也一樣。即使野性的生活吸引著巴克,使他不斷地遠離人類社會,但是他對桑頓的愛總是促使他最終回到桑頓的身邊。最后,桑頓死了,這給巴克流下了無限的惆悵,而這惆悵有點像饑餓??墒沁@饑餓卻不能用食物來填補,而是使巴克疼痛難忍。事實上,他們之間牢靠的紐帶關(guān)系直到桑頓死了才結(jié)束。即使到那時,巴克每年也要到他最后主人的安息地去探望,去悼念他的主人。
綜上所述,《野性的呼喚》主人公巴克是一個毅力堅強,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適者生存的強者。從表面上看,他是一條狗,是一條具有人性轉(zhuǎn)變到野性的狗,實際上他暗示的是人類社會中具有這樣頑強毅力的人。“作者把巴克人性化了,用‘他’指稱,似乎要通過巴克的眼光和經(jīng)歷傳達出對社會與自然、人性與獸性的獨特認識?!盵5](p116)巴克的命運從高峰到低谷,又從低谷爬上了高峰。他的主人連續(xù)不斷的在更換,從米勒先生到狗販子到哈爾,再到約翰·桑頓。在米勒先生家里過的是無憂無慮,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而到了狗販子以及哈爾的手里,過的就是饑寒交迫,忍受棍棒以及手槍交替下的皮肉之苦,生不如死的生活;而只有最后到了約翰·桑頓的身邊,他才體會到了什么是愛,什么是人間真情,什么是患難之交。之所以巴克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愛,發(fā)熱的、真正燃燒的愛,那種瘋狂的崇拜的愛,卻是在和約翰·桑頓在一起時才產(chǎn)生的。”[2](p113)而人文主義強調(diào)的就是維護人性尊嚴,反對暴力,倡導和平相處。從這一點出發(fā),誰是巴克最好的主人呢?對于巴克來說,只有桑頓可以擁有他,桑頓就是他的一切,他愿意為桑頓去死,去付出他的全部。別的人類對于他來說什么都不是。毫無疑問,只有約翰·桑頓才是巴克理想的、最好的主人。
[1] 裴秀娟. 人格面具、陰影及自性《野性的呼喚》的原型解讀[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2] 杰克·倫敦. 野性的呼喚[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7.
[3] 譚建香. 枷鎖下反叛的精靈——《野性的呼喚》之生態(tài)批評的解讀[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4] 周天楠. 回歸自然 善待生命——《野性的呼喚》與《狼圖騰》中人性的解讀[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1).
[5] 劉文娟. 對杰克·倫敦筆下“野性”與“人性”的哲學思考——《野性的呼喚》解析[J]. 襄樊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