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仁
(甘肅省酒泉市體育運動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一
中等師范教育作為教育史上特殊歷史階段的辦學產物,在為中國的基礎教育作出巨大貢獻之后,即將退出教育舞臺。然而其明確的辦學目標,鮮明的辦學特色,顯著的職業(yè)化教育的師范性和專業(yè)化教育的示范性不可否認,因此才成就和推動了我國的基礎教育發(fā)展。
所以,對中等師范教育的回顧與反思既是對中國教育歷程的回眸,又是對中國未來教育的展望,更是對中國基礎教育和高等師范教育帶來啟迪、希望和鞭策的過程。
多年前有一位教育部領導說過,中等師范教育是中國師范教育的典范,它在師資培養(yǎng)方面的示范性無可厚非。其實不僅如此,它的示范性和師范性也為中國的基礎教育做出了表率。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曾先后從事了師范教育、基礎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工作,面對不同的教育領域,我在職業(yè)工作的體驗中親歷了許多感受,在職業(yè)信念的比對中產生了許多感慨,在職業(yè)生活的反思中收獲了不少感悟。但是最值得肯定和秉承的是師范教育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和對教師雙重身份的塑造,這一點是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無與倫比的。
那里有形式多樣的育人方法、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全面有效的育人平臺,但是那里唯一沒有的是應試的痕跡。它充分展示著素質教育“兩全一發(fā)展”的靈魂所在;它讓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得到發(fā)展;它是面向全體的“大眾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和“尖子教育”;它始終把道德品質教育、專業(yè)思想教育、職業(yè)情感教育、專業(yè)技能教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位;它提倡學生一專多能,吹拉彈唱、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不求學生樣樣精,但求學生樣樣通,學生缺少一種特長會被認為是多了一種缺陷;它從來沒有把知識教育、智力教育和如何應對考試的教育放在首位,始終扎扎實實進行并非刻意追求的素質教育,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批素質優(yōu)良、業(yè)務精湛、適應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即使當前,由于就業(yè)原因造成了生源質量的每況愈下,導致了作為教師母基的師范教育質量的下滑,但是在困境和艱難中行走的中等師范教育仍然在努力擔當和承繼著它的許多優(yōu)秀的 “品質”,極力扮演著曾經久負盛名的優(yōu)秀“角色”,從而認真完成師范教育發(fā)展史上最后的使命,在遺憾中逐漸離我們而去。
然而,如此理想的教育并沒有對我們的基礎教育和高等師范教育有所啟發(fā)和帶動。
我們的基礎教育在重點進行知識教育和智力訓練,極力助漲應試教育,著力打造“考試機器”的過程中,也有不少關于人的其他素質的培養(yǎng),但是似乎都是不得已而為之,非刻意所為,有意追求。事實上,正是許多長期以來被我們忽視的素質卻決定著一個人多方面的發(fā)展,這一點和中等師范教育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形成了鮮明對比。
高等師范教育在示范性和師范性方面體現(xiàn)得并不充分,在學生的專業(yè)思想和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方面特色并不明顯,但是在綜合性和社會性方面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而使得當今的師范畢業(yè)生無論專業(yè)思想還是專業(yè)技能都難以勝任即刻面臨的教育工作和教師崗位;高等師范教育在教育科研方面的貢獻并不突出,但是在非師范性和非教育科研的研究方面卻唯恐落后,從而使高等師范教育的教育科研偏離教育這個唯一的主題和目標。如此等等,同樣和中等師范教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以,作為一名專業(yè)工作者,中等師范教育始終讓我眷戀和懷念,特別是近年來自己從事基礎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工作之后更加流連忘返,使得思索教育本質的情愫蕩漾心間,難以平復,因為:
1.在那里沒有繁重的課業(yè)負擔,特別是知識類作業(yè)很少超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也很少超出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所及,然而對能力的訓練卻非常重視,它會讓學生的特長與天賦得到展現(xiàn)與開發(fā),也會讓學生的弱項得到轉化與提高。
2.在那里課堂上老師會以“兩代師表”(學生的老師,老師的學生)的要求啟發(fā)教育學生,從師表禮儀到文明禮貌、從熱愛職業(yè)到忠于事業(yè)、從學習知識到全面發(fā)展無所不及。教學中,教師會從知識內容延展到如何做人,從書本知識聯(lián)系到身邊的生活,從個人發(fā)展拓展到國家使命,不會拘泥于知識內容的傳承與授受。
3.在那里老師會因為一個具體的知識問題針鋒相對,也會因為一個學生成長中的具體對策集思廣益,更會因為一個教育的理念和觀念問題爭論不休。但他們絕不會因為一次考試成績的高下而鉤心斗角、相互猜忌。
4.在那里有明確、科學、長遠的思想教育目標。如“明日之師,今日做起”;“今日嚴格,明日合格”;“今日我以師范為榮,明日師范以我為榮”;“師魂召喚,回歸故里”;“適應新環(huán)境,步入新生活”;“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中師生”;“師范就是我的家”;“事業(yè)心、責任心——教師的第一美德”;“思考過去,珍惜現(xiàn)在,適應未來”等專題的專業(yè)思想教育、職業(yè)理想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目標明確、主題鮮明、深入人心、效果顯著。
5.在那里有很好的學生成才和教師成長的人文環(huán)境,有團隊進步的和諧氛圍。因為沒有考試競賽,所以老師們不必急功近利地惡意競爭,同仁之間可以和諧相處;因為沒有升學壓力,老師們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思考研究和探索實踐許多學生成長與成才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教學)問題,總結反思他人和自我成長的經驗與方法;也由于沒有考試競賽,學生會把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運用于能力發(fā)展與全面素質的提升,思考自我成長的許多問題。
6.在那里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體制和機制(檢查、考核、監(jiān)督)。它不是以學習知識為唯一,而是以能力訓練為特色。課程設置不是以學生應試為目標,而是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知識教育標準合理、難易適度,技能訓練安排科學、組織嚴密,社團活動開展廣泛、充滿朝氣……晚自習和課余時間的技能訓練會專門組織督促檢查落實,除了規(guī)定的時間(第一節(jié)晚自習)外,任何班級和個人如果把時間刻意用于學習文化知識則被視為犯規(guī),而第二三節(jié)晚自習必須進行技能訓練。一屆又一屆師范畢業(yè)生并沒有因為技能的強化而影響到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恰恰相反,他們發(fā)展得很全面。
7.在那里有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空間和氛圍。學生學習知識并不感到厭倦,對能力訓練和各項活動帶有濃濃的興趣。頻繁開展的階段性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搭建了學生能力展示的平臺,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同時也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活動成為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以紀念“五·四”運動、“七·一”建黨、“十一建國、”“一二·九”運動、“盼回歸”等重大節(jié)日為契機,以春季運動會、乒乓球比賽、秋季籃球賽、卡拉OK歌唱會、冬季越野賽、十月歌會、“一二·九”演講比賽、元旦文藝匯演、拔河比賽、新年游藝會等文娛、體育活動為載體,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展示他們的朝氣與活力,增強他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
8.在那里有符合教育本質的學生評價標準。它所培養(yǎng)的學生素質不是體現(xiàn)在知識性方面,它評價學生的標準不是考試成績,而是思想品德、文化知識、專業(yè)技能等綜合素質。因為知識在實踐中的確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整體素質和全面發(fā)展。我對師范畢業(yè)生做了廣泛調查,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反映出相同的特點:能力全面、務實勤奮、積極上進、心態(tài)健康、適應能力強等。
……
回顧至此,當我們思索教育的本意和功能時,當今的教育讓我們自卑和汗顏,當今的教育讓我們感到蒼白和乏力,當今的教育讓我們感到遺憾和愧疚……
二
然而,我們對中等師范教育的回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自責和愧疚的層面,而應該更多地通過反思受到啟迪。它讓我們時時回想起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的教育,什么是素質教育,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等諸多當今難以破解的問題。
因為,教育的理想是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而理想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
第一,完美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充滿和諧的教育。
教育的過程是人的生命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生命成長的重要組成。它容許個體成長過程有所差異,成長結果有所不同,但它不允許以千篇一律的模式對待不同的生命個體和有著顯著差異的生命成長。所以教育必須尊重生命,對生命負責。當我們尊重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順從人的本性中善良、健康、美好的一面時,教育的過程就會既是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快樂成長的過程,又是教師職業(yè)價值、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教育的功能就會既是對人的本性中善良部分的開發(fā)和張揚(而不是抑制和扭曲),又是對人的本性中自私和丑惡部分的抑制和校正 (而不是放縱和助漲)。
第二,完美的教育是富有自我、充滿智慧的教育。
失去自我的人生是遺憾的,失去自我的教育是悲哀的。在富有自我、充滿智慧的教育中,教師不僅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而且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認識、觀點和見解。教與學不是授受關系,更不是簡單的“你有我沒有”、“你教我學”的關系,而是師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學生的思維得以活動和開發(fā)的過程,是教師的教育靈感充分展示的過程,絕不是抑制學生個體思維發(fā)展和教師教育智慧生長的過程。
第三,完美的教育是人人平等、處處公平的教育。
公平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礎和關鍵,也是完美教育的基本要求。從教育對象受教育的權利到教育資源的享用及教育行為發(fā)生的細節(jié)中,都應該充分體現(xiàn)尊重每一個教育對象的基本權利——平等和公平。一切教育的有意或無意的歧視行為都是對完美教育的褻瀆,都應該擯棄。事實上,教育資源享用的不公平并沒有教育對象受教育的權利和教育者教育行為的不公平帶來的傷害和后患嚴重,所以教育者的教育行為必須建立在教育公平理念的基礎上才會減少教育的不公平。
第四,完美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教育使個別人的品德、智力、生理、心理、知識、技能等單方面得到發(fā)展是片面的教育,完美的教育應該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那些只關注個別學生的教育和只重視某一方面發(fā)展的教育,以及只注重很具體的文科或理科知識灌輸的教育都是狹隘的教育。一直以來,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都把知識的授受與傳承作為主要職責和重要工作,并在此誤區(qū)中難以自拔,其根本原因是教育理念很模糊、教育目標不明確。他們并不清楚課堂教學和知識教學只是教育的載體,并不是根本。所以教育目標很含糊,教育行為很盲目。
第五,完美的教育是注重過程、尊重本能的教育。
教育應該是一個促使人向完美轉變的過程,即完善人的過程。通過教育,可以挖掘人的本性中美好的方面,使之得到開發(fā)和張揚。換言之,它是對人的本性中真、善、美部分的啟迪、開發(fā)和張揚的過程(或許我們從來都沒有這樣思考更沒有這樣努力過);同時它也是對人的本性中或后天形成的假、惡、丑部分的抑制、辨析和矯正的過程(或許我們也從來都沒有這樣思考更沒有這樣努力過);它更是讓人逐步變得聰明睿智的過程,一切盲目、沖動、粗魯和淺薄都源于教育的失敗和無知。
第六,完美的教育是講求方法、完善自我的教育。
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是要講求方法的。而教育這門藝術之博大精深在于其多變的對象與方法、廣泛而深刻的內涵及深遠的意義——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任何一門具體的藝術門類都是對人的單方面藝術造詣和水平的影響,而教育則是對人的知識、能力和品質的全面影響。因此,我們在塑造他人之前先要不斷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為掌握并應用好教育藝術奠基。當我們把自我塑造提高到事關塑造自我、塑造他人和塑造兩代以上人的高度來認識時,我就不是我,或者說我就不僅僅是我。因為我的行為影響到的不僅僅是我自己,更多的是他人。這就是教育藝術對其從事者的獨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