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生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探究式教學中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必不可缺的氛圍。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倡導民主,努力使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自由的心理氣氛,為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究、研究和討論中,在平等、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發(fā)表觀點、交換看法。教師要自始至終做到保護學生的探究熱情,不隨意否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讓學生在樂于學習、樂于創(chuàng)新中享受到成功的體驗。
1.交流情感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其實質是師生間信息情感的雙向交流。師生關系融洽,交流渠道就暢通,教師發(fā)出的信息學生就會很快接受,教學活動就能順利進行,師生間心靈就能產生共鳴,教師的愿望就成了師生共同的需要,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就有了創(chuàng)新的愿望和追求。
2.尊重學生 教師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chuàng)造的才能,尊重每個學生,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的探究學習營造民主氣氛。尤其要善待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愛護而不排斥,幫助而不責難,說服而不壓服,啟發(fā)而不包辦。如《斑羚飛渡》是篇故事驚險、可讀性強的文章,讀后學生興奮不已,有許多感受要說。為了激勵學生自主探究,針對分析能力稍弱的同學,教師可以以鼓勵的口氣對他說:“你可能有許多感受要說,請隨便講一講自己的看法,行嗎?”而對于自主探究能力較強的同學可進一步啟發(fā):“從本文斑羚這一動物群體身上我們得到了哪些啟示呢?”由于思維的再次激活,學生們就不難回答出“整體意識”“團隊精神”“嚴密的組織性”等,這樣,就能給學生以民主、平等的機會,維護了學生的自尊,使不同層面的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充分發(fā)揮。
3.延遲評價 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提出后,教師應以延遲評價來調控評價過程,不宜及時評價,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便于誘發(fā)其他學生說出過多、更好的想法。如果一個學生回答后,教師立即給予了最高的評價,其他學生就覺得無須再多談了,這樣就將一個“開放”性問題導向了“封閉”的結果,造成了眾口一詞,人云亦云的后果。所以,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變“及時評價”為“延遲評價”,誘導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善于從不同側面思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語文教材給我們探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凝結著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體現著作者的智慧。無論是對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體裁的運用,還是對生活的思考方式、感情的表達習慣以及審美趣味、語言特色等,無不凸顯出作者的個性。學生在自主解讀課文的探究活動中,要善于發(fā)現作家、作品的個性,來豐富自己的探究材料。如朱自清的《春》,可體會出景物描寫的含蓄;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可感受出語言描寫細膩;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可品味出詩人超強的想象力;茅盾的《白楊禮贊》,可挖掘出思想內涵美等等。
面對如此豐富的材料,一方面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廣泛搜羅、大膽猜測、積極探索、互相交流,總結出相關規(guī)律,以此來積累探究材料,激發(fā)閱讀興趣。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和愛好,在自主解讀文本時,相機讓學生與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盡情聊敘——浪漫者去會李白,豪放者去找蘇軾,內秀者去見李清照,幽默者去訪老舍,犀利者去拜魯迅……
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深入挖掘教材因素,精心設計適合學生的熟悉的、典型的材料,選擇適當的時機,提供給學生,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使學生在愉快中主動探究,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如在《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講完最后一課后是這樣結束全文的——“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只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弊髡咴谶@里沒有大段的抒情、描寫和議論,卻含不盡之意于言外。教師此時作短暫“靜場”處理后,抓住時機,給學生及時提供探究材料——韓麥爾先生此時心情如何?學生通過置身于課文環(huán)境,親身體驗探究,大膽猜測交流,迅速從韓麥爾先生那無言的手勢中,感受到他此刻是一種難以言狀的復雜心理——對普魯士侵略者的憤慨、對法蘭西共和國的深情、不甘作亡國奴又無力救國的無奈……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對教材產生了相當嚴重的依賴心理,有的甚至達到了迷信的程度,不僅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解讀文本的能力。只有在教師引導下,在民主、開放的教法中,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學生才能大膽質疑問難,突破對教材的依賴心理,重新喚起創(chuàng)新的勇氣,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從而形成愛探索、愛創(chuàng)新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隨時調控質疑方向。激發(fā)學生質疑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加以引導。如暗示法,通過表揚積極質疑的學生,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質疑;激將法,對學生的質疑熱情欲擒故縱,激發(f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zhí)著精神;反示法,讓學生從反示的謬誤中加深對問題的正確認識等等。同時,教師要有目的地去調節(jié)控制,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應進行誘導啟發(fā);對于學生的思路障礙和表達障礙,要適時點撥;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偏離主題的問題,要及時導引。其次,教師在評點整合過程中要民主。學生在質疑問難過程中可能產生激烈的碰撞:有的是因持不同主張而各執(zhí)一端,形成爭執(zhí)態(tài)勢;有的是全班討論的思想沖擊波又滋生了新的疑點,需要深入研討……此時教師在評點整合時,要善于因勢利導,在肯定答案多元化的同時,形成主流意識,允許個人存疑,不強求一律,倡導民主開放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