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清
中國文字學會和中國訓詁學研究會于2005年和2010年在河南漯河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兩次會議都有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就“許慎文化”與《說文解字》進行學術研討。經過近年來的研究、倡導和宣傳,“許慎文化”成為河南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在河南文字學會會長王蘊智教授提出“許慎文化”概念并大力倡導中原家鄉(xiāng)進行許慎文化資源開發(fā)建設后,也有部分學者加以響應并撰寫了有關文章①。關于如何理解“許慎文化”的內涵、如何利用“許慎文化”強化河南文化建設乃至中華文化建設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本文擬就上述兩方面內容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并加以簡單論述。
許慎用數十年心血完成的《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不僅在漢字學史上為奠基之作,而且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說文》自產生以后幾乎成為讀書人的必讀之書,歷朝歷代研治《說文》者大有人在。至有清一代,更是大家層出,學者們對《說文》的推崇更是達到頂峰?!凹矣袥╅L之書,人習《說文》之學”②,《說文》獲得了崇高的地位。歷代注疏之學,多得益于《說文》,歷代工具書大抵是直接或間接祖述《說文》。今天,《說文》仍是我們認識漢字、分析形義關系所必需借助的工具書,也是我們弄懂其他古代文獻的鎖鑰與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橋梁,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核心地位是無可爭議的。
正是由于《說文》的重要地位,后來形成了所謂的“《說文》學”或稱“許學”。在大力建設先進文化的時代大背景下,河南文字學會會長王蘊智教授明確提出“許慎文化”的概念。這與近年來學術界重視《說文》研究、重視《說文》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密切相關。1985年,在河南大學教授、中國訓詁學會顧問于安瀾先生的倡議下,中國訓詁學會在河南大學和許慎故鄉(xiāng)漯河市郾城縣召開了全國第一次紀念許慎學術研討會,同時建立了許慎紀念館,修葺了許慎墓、許南閣祠,擴建了許慎陵園。王蘊智教授參與了紀念許慎的各種學術活動,并撰寫了一些論著,逐漸將“許慎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提出來。③2005年和2010年在漯河召開的兩次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以及學者們的相關論著標志著“許慎文化”已經得到學界的認可和重視。
2005年7月初,王蘊智教授在《許慎的歷史貢獻和許慎文化資源的開發(fā)》一文中提出許慎文化的內涵“包括了許慎精神和《說文》學兩方面。這個界說還可以廣義一點來理解,即‘許慎文化’當是指華夏同胞熱愛漢字、學習研治漢字的傳統(tǒng)人文精神以及由許慎所發(fā)凡、創(chuàng)立的漢字學”。此后,河南文字學會也發(fā)出過“關于進一步弘揚許慎精神、促進許慎文化資源開發(fā)的倡議”。河南漯河利用許慎和許慎文化的宣傳作用,進行了較多的文化資源開發(fā)和文化設施的建設。不過,大家對于許慎文化的內涵并未再進行深入探討。在2010年10月的第二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專門舉行了“許慎與中華文化”名家訪談活動。訪談專家包括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教授、清華大學彭林教授、臺灣大學葉國良教授、香港大學單周堯教授、日本京都大學古勝隆一教授等。學者們就許慎文化的內涵、許慎作為經學家和文字學家的關系、許慎文化在國內外的研究情況以及許慎文化在“漢語熱”中起到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學者們大多認為許慎文化的核心是漢字文化、經學成就和許慎精神。④我們認為許慎文化的最高層面是許慎精神,呈現出來的是漢字學、漢字文化以及經學貢獻。
許慎在東漢時期的今古文之爭中,不滿對于一部經書的隨意解釋,而要從本源上來清理文字,從而為正確釋讀經書打下基礎。漢代很多學者對經學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都希望憑自己的學說走上仕途。許慎和他們不同,他用20多年寫書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做學問,并且表現出求真求善的研究精神。他身上具有近現代學術的很多精神,比如善于歸納和分析。《說文》具有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地位與許慎寫作的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許慎不滿當時今文學者根據隸書隨意解釋經典的做法:“諸生競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⑤他自己的研究都是“信而有征”,“其于所不知,蓋闕如也”⑥。許慎之子許沖在《進說文解字表》中也說,其父秉承了“圣人不空作,皆有依據”的問學傳統(tǒng),而這一傳統(tǒng)恰恰是我們古已有之又經過許慎發(fā)揚光大的實事求是的精神。用這種基本精神來研治學問,就能做到求真務實的考辨。許慎正是具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夠寫出下面這一段實實在在的話:
敘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⑦
沒有一種認真的求學態(tài)度,不可能寫出這5個非常精確的數字。用這種精神來治學就是實實在在的學問。在許慎時代,有不少學者具有這樣的求實精神,在做扎扎實實的學問,所以漢代學術被稱為漢學,后世又稱之為樸學。樸學在中國學術史上影響深遠,一直到現代還有大批的追隨者。
兼容并包是說許慎在寫作《說文》過程中,能兼采眾長、吸收各家說法,按照許慎的話說就是“博采通人”。通人是當時有學識的儒家學者。許慎本人雖然是古文學家,但是他兼通古今文之學。根據許沖《進說文解字表》等史料看,許慎少年所學很可能是今文經學,到了洛陽之后,師事賈逵,又改治古文經學。在古今文學派的斗爭中,許慎善于客觀評判是非,兼取兩家之長。根據清人陳壽祺輯錄的《五經異義》記載,其中既有“古尚書說”,又有“今尚書歐陽夏侯說”,既有毛詩說,也有魯、齊、韓三家詩說;既有“古春秋左氏說”,又有今春秋公羊說……另外的經書說解也都是今文和古文說解并存?!墩f文》一書中,直接指明引經的地方有20余處,群書及通人之說有40多種,方言土語40多種。許慎真正做到了好學深思,博學多聞,在創(chuàng)作《說文》中既能堅守師承,又不墨守成規(guī)。這樣才能憑借自己的深厚功力,又兼采眾長,發(fā)現漢字構形的規(guī)律和系統(tǒng),在漢語言文字的研究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發(fā)展創(chuàng)新是指許慎能在博采通人的基礎上,發(fā)揮可貴的科學獨創(chuàng)精神,寫出了劃時代的偉大著作。許慎之前的類似著作都是童蒙識字課本一類的材料,如《史籀篇》、《倉頡篇》、《急就篇》等,這些著作是沒法和《說文》相比的。北齊的顏之推曾經給予《說文》以高度評價:
大抵服其為書,隱括有條例,剖析窮根源,鄭玄注書,往往引以為證;若不信其說,則冥冥不知一點一畫,有何意焉。⑧
段玉裁也稱贊說:
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chuàng),若網在綱,如裘挈領,討源以納流,執(zhí)要以說詳,與《史籀篇》、《倉頡篇》、《凡將篇》亂雜無章之體例不可以道里計。⑨
許慎通過對小篆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提煉出540部,闡明了六書體例并用其分析9353個小篆。許慎創(chuàng)立了漢字部首,提出了六書條例并以之揭示了漢字內在的系統(tǒng)性,編寫了第一部漢字字典,體悟到漢字表意性質并進行漢字形義關系闡釋——他的很多工作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正因為《說文》的博大精深,所以自從公元121年產生以來它就在學術界發(fā)揮著廣泛而持續(xù)的影響,成為解釋經典的鈐鍵,規(guī)范正字的標準,分析六書的依據,編寫字典的示范,考據文字的階梯,研究古韻的資糧。其影響早已經超越語言文字本身,而遍及整個知識界。這都是許慎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并以之來創(chuàng)作《說文》的結果。
在第二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的“名家訪談”中,黃德寬先生明確提出許慎文化就是漢字文化,香港大學單周堯教授指出許慎文化的核心是漢字文化。日本學者古勝隆一教授說:“我認為許慎文化的核心是漢字學。漢字學不僅對中華民族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國外文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許多國家,至今都保持著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傳統(tǒng)。漢字本身比較難認,但許慎通過《說文解字》,為國外學者打通了一個學習、認識、理解漢字的管道?!雹恻S德寬教授提到許慎對文字學最重要的貢獻有三個方面:一是許慎的文字學思想具有現代科學意識;二是《說文》保留了當時的很多文字數據,是后人研究古文字的橋梁;三是對中國人傳播漢字和漢字文化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些說法都是中肯的。
從文字學的角度看,《說文》是一部奠基之作。其在文字學上的價值更多體現在保留了經過人為規(guī)整同時體現原始構形意圖的小篆系統(tǒng),開創(chuàng)了遵循形義統(tǒng)一原則進行構形分析的基本體例,充分認識并分析了漢字的構形系統(tǒng)性?!墩f文》小篆字系在整個漢字發(fā)展史上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漢字從古文字階段到今文字階段的橋梁和紐帶。“漢字的一切規(guī)律全部體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文金文以后的最后階段,它總結了漢字的全部趨向,全部規(guī)律,也體現了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保?1)因此,在近代以前,整個的漢字學史基本上都是圍繞《說文》進行的,《說文》學甚至成為文字學的代稱?!墩f文》小篆研究一直長盛不衰。新中國成立后,《說文》研究有了很大進展?!墩f文》研究始終是文字學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文字學研究的重要分支。對于這樣的一部經典性著作,我們不應該像當代有些學者那樣,因為其存在個別的局部的不足就加以貶斥,那種做法是不合乎學術事實的。
從漢字文化的角度看,《說文》也為后來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基礎。而這與許慎對經學的研究和貢獻是分不開的。清華大學的彭林教授說:
所謂的許慎文化就是通過準確地解釋文字來揭示經典的意義。中國的學術是經、史、子、集,它們是并列的關系,同等重要。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一個人的生活理念,需要一套理論的表述,而這些東西都在經典里面,即中國的核心文化五經。……許慎開辟了一條揭示經典的途徑。許慎認為,只有先把每一個字的字義理解準確,才能對經義有個準確的把握。許慎從研究文字入手,以文字解釋經學,以經學解釋文字。從這個意義上講,許慎樹立了中國人研究中國學典范,創(chuàng)立了通過文字學研究經學的一種范式。(12)
他認為許慎是為了研究經學而研究文字,研究文字是其研究經學的工具,因此許慎對中華文化的最終貢獻應該定位在經學方面。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葉國良教授也認為《說文》本身就是一部經學著作,不能只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待它。
關于這一點,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曾經提到,《說文》這部書其實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說字、解經、談文化。如果不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說文》,那么對《說文》的理解將是不全面的。比如《說文》對“王”字的解釋: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笨鬃釉?“一貫三為王?!保?3)
現當代的文字學家,尤其是古文字學家根據甲骨文和金文的材料,對“王”的原始造字意圖做出新的解釋,現在多數學者認可其造字意圖是“斧頭”。在這樣的情況下,許慎對“王”字的解釋大遭非議。批評者說,許慎的分析和解釋是維護封建道德,為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涂脂抹粉。其實,許慎列舉的“王”的詞義及體現出的王權思想,并不是他自己的思想,而是時代的思想。孔子和董仲舒都推崇王權,被許慎拿來作為例證。“王”的原始造字意圖不會是一貫三,從字源的角度看,許慎的說法一定是被否定的,但如果從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獲得認識上的價值。“中國古代王權至上的思想,從周朝到漢朝,歷經一千多年,不斷擴散侵潤,早已構成一種文化,從思想家到平民,無不接受這種文化的灌輸和熏陶。而且人們充分利用漢字的表意功能,把這種文化濃縮附著在‘王’這個形體結構中,使之永久化?!保?4)從這樣的角度來看,許慎對文字的解釋,與其說是在解字,不如說是在談文化。因此,《說文》是一部經學和文字學合一的著作,漢字學和漢字文化學構成了“許慎文化”的核心內容。
在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上,學者們的意見并不完全一致,尤其在發(fā)揚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該如何協(xié)調等方面還很值得研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建設當代中國文化,不可能全盤搬用西方文化。近代以來,在中國新文化建設方面,學者們就一直有爭議。真正有識見的學者認為,我們是需要吸收西方文化乃至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但決不能全盤西化。近現代著名學者張君勱先生曾在一次演講中說:
吾們要問的是,這時期中國人一方面非學外國不可,但學習之后,是否全跟外國走。我想不會。如學生跟先生走,起初跟先生走,但慢慢學生有自己的認識,有自己的看法,亦有其自己前進之方法。所以我們雖然學外國,但我們自己之自覺心、自信力亦因之而增加。二者是互相影響的,學別人的時候,不會瞎睛只跟走的。在此時代中,無論學任何外國,你不會忘記你是中國。中國人在任何學科中,有自己種種眼光,所以你盡管學人,對于國家應如何貢獻,有你自己的觀察和方法,不會完全與外國人相同。(15)
張君勱先生的這段話講于70年前的抗戰(zhàn)時期,但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適用。今天我們建設自己的文化,仍然必須先弘揚和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許慎通過《說文》為中華經典的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對支配中國人思想的五經有重要貢獻?!霸S慎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在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地域文化建設上,“許慎文化”對河南中原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華文化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地域文化的不同特色為豐富中華文化內涵起到重要作用。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原文化曾經在中華文化發(fā)展歷史上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中原文化可以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內容極為豐富。從精神文化的傳承來看,由許慎開創(chuàng)的漢字文化研究對中華文化的承載和傳播具有特別的作用和意義。漢字的產生及其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幾乎都與中原文化密不可分。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漢字——甲骨文都出現在中原大地上。至今我們還在使用的規(guī)范性字體“宋體”產生在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出現在這里。而以許慎為代表的漢字文化更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今天的中原文化建設在新的歷史時期也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但不管怎樣,都應該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發(fā)揚光大,而以許慎為代表的漢字文化是今天中原文化繼續(xù)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原動力。
弘揚和發(fā)展“許慎文化”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志,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并對周邊國家如越南、朝鮮、日本等國的文字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古代的文化十分發(fā)達,早在兩千年之前,漢字就先后傳入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經作為這些國家的正式文字使用。漢字在促進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與文化交流中,功不可沒。同時,漢字在這些國家的文化發(fā)展中也留下了鮮明的印記。因此,中國周邊幾個曾經或正在使用漢字的國家,在文化傳統(tǒng)上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
漢字流入朝鮮半島并被使用的時代,現在還沒有定論。但到公元5世紀初,在朝鮮半島的各個國家,漢字的使用已經相當普及。而隨著漢字被廣泛地使用,漢文化的影響也在逐漸擴大,漢字在朝鮮半島成為正式的文字。盡管1444年朝鮮創(chuàng)立了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但漢字的使用一直沒有被廢止,相反,在朝鮮民族的文化與教育活動中,漢字一直都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漢字在朝鮮半島的流傳使得中國文化也在那里生根發(fā)芽,深入到朝鮮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可以說漢字是中朝人民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漢字傳入日本后,日本人很快就利用漢字記錄日本的語言,不僅如此,日本人還改造了漢字,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文字——假名,就是借用漢字字形的部分筆劃作為符號來表示日語的音節(jié)單位的文字體系。假名的創(chuàng)立并沒有完全替代漢字,直到現在,日本文字中還有常用漢字2000個左右。
中國與越南更是自古就有密切的交往。漢字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曾經是越南的官方文字。后來,越南人在漢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文字——“字喃”。雖然越南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漢字在越南的地位一直相當高,直到19世紀中葉,法國殖民者侵入越南,推行拉丁化的國語字,漢字的地位才逐漸被取代。
由于漢字在亞洲的重要影響,使得文化界用“漢字文化圈”這個術語來指稱東亞、東南亞文化的某些一致性??梢姡瑵h字在歷史上曾經代表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產生重要影響。今后我們應當繼續(xù)弘揚發(fā)展?jié)h字文化,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更好地作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個重要力量為世界文化發(fā)展做出進一步的貢獻。
近年來,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數量逐年增加,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并已經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學院。在這個世界上,希望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人價值觀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漢字不僅是華人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早已成為凝聚華裔民族情感的紐帶,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很多國家,華語和華文也是華族的標志之一。這應該與許慎的初衷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加強“許慎文化”的宣傳和研究,對增強中華民族的軟實力,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對當前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都會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注釋
①參見王蘊智、吳艾萍、郭樹恒主編《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許慎文化研究》,中國文藝出版社,2006年;劉春亮:《許慎文化與漯河城市文化建設探析》,《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等。②(清)謝啟昆:《小學考》俞樾序,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影印浙江書局本。③其中有《中國的字圣許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字圣許慎評傳》、《〈說文解字〉的學術價值及其歷史局限》、《新時期中原家鄉(xiāng)紀念許慎活動紀略》、《許慎的歷史貢獻和許慎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許慎的家鄉(xiāng)應該成為“三個中心”》、《關于開發(fā)許慎文化資源的規(guī)劃構想》、《關于進一步弘揚許慎精神、促進許慎文化資源開發(fā)的倡議》等文章。參見齊航福:《字圣故里綻奇葩 四海鴻儒話說文——2005年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紀要》,第二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④⑩ (12)參見《“許慎與中華文化”名家訪談(摘要)》,《漯河日報》2010年10 月27日第2版。⑤⑥⑦ (13)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年,第 315、316、319、9 頁。⑧程小銘:《顏氏家訓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6頁。⑨(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64頁。 (11)姜亮夫:《古文字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9頁。 (14)王寧:《〈說文解字〉與中國古代文化》,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頁。 (15)張君勱:《明日之中國文化——中印歐文化十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14—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