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仕,高 曉
(臨沭縣鄭山街道中心校,山東臨沂276700)
2012年5月,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 “三通兩平臺”建設工作,并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標和標志工程,明確了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方向。去年以來,山東省臨沭縣開始實施教育信息化云平臺建設,并率先在全國建成首個縣級教育“云平臺”,在全縣范圍內實現了“校校有平臺、人人有空間”,對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
為積極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促進各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開展,提高“云計算”教育教學應用研究水平,臨沭縣鄭山街道中心校根據縣教育體育局關于加快教育信息化暨教育云平臺建設應用工作的實施方案,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實效性,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注重課堂教學實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入開展,切實提高了學校管理、課堂教學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一是完善組織領導機制。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廣,涵蓋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為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規(guī)范管理,學校專門成立了由校長親自任組長的學校信息化暨“云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技術組、督查組、考核組、后勤保障組,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和開展,并明確各組人員職責。街道中心校要求全體教職員工徹底轉變思想,統(tǒng)一認識,重視管理,樹立服務意識,把學校信息化建設放在學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重要地位上考慮;同時要求由教研室牽頭,負責具體云平臺建設的應用指導工作,抓好云平臺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應用。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學校完善技術裝備,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去年以來,中心校對全街道除了中心小學、南古小學以外的其他8處小學進行了校園網絡系統(tǒng)改造,采用了光纖接入,提高了傳輸速率。目前,中心校10所小學均通過100M光纖接入教育城域網。為全面提升街道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根據上級文件,并結合街道實際,中心校積極申報了溝頭小學、翔雁小學為“市級數字化校園”,經過專家的認定,申報的這兩所學校均被確定為全市首批數字化校園;最近,中心校又申報了中心小學、南古小學“市級數字化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各項工作目前正在實施中。同時,又籌措資金近20萬元,為中心小學等學校配齊了超短焦電子白板,電子白板的投入使用更好地為學生架設了云平臺建設應用的橋梁。
三是完善教師云空間建設培訓機制。中心校不斷采取各種形式和措施,加強教師云平臺應用技能培訓,積極推進信息化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心校對有云平臺空間賬號的老師加強了培訓,幫助他們盡快熟悉掌握云平臺空間的各???、各欄目的設置和運用方法,為更好地研究使用該平臺空間奠定了技術基礎。云平臺運用之初,中心校就組織各校教導主任、骨干教師首次參加了縣里組織的云平臺建設應用培訓活動,緊接著就對各校各個層面的教師進行培訓,為更好地使用平臺提供了技術支撐。為了更好地引導和督促教師對云平臺的使用,中心校教研室每周都會對教師的平臺數據進行整理公布,并選出優(yōu)秀教師的空間放在機構平臺上,供其他教師學習。同時,中心校還建立健全了學校信息化建設推進制度、世界大學城云空間培訓制度、云空間建設新老教師結對幫扶制度、云空間建設量化考評制度等,確保云平臺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是突出師生互動、家校互通功能,為課堂教學改革帶來革命性轉變。學校通過對學生、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之后,師生們相繼通過私信、跟帖、留言等形式,實現了家校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遠程網絡交流。交流方式的轉變也帶動了師生之間教與學觀念和方式的轉變。師生們利用云空間的課堂魔方等模塊,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課堂。教師在課前利用課堂魔方提前上傳預習學案,課堂上應用空間功能著力解決重難點,課后利用課堂魔方為學生答疑解惑,極大地拓展了課堂容量,延伸了教育教學的空間。
二是突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個性發(fā)展功能,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中心校積極開展了學校教育管理與云平臺有機結合的探索工作。各學校將平安健康校園建設、道德大講堂建設等學校重大活動通過網絡云平臺展開,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空間參與各種社團活動,通過云空間,同學們可以方便地進行活動作業(yè)提交、建議意見征集、心得體會交流、優(yōu)秀作品展示、活動資料上傳等操作,學生們的點滴進步、個性特長、綜合素質都可以直觀地反映出來,成為學生綜合素質展示的有效平臺。
三是突出網絡教研功能,便于教師開展教研工作。中心校本著“邊建邊學、邊學邊用”的原則,利用學習空間積極推進各學校網絡教研工作的開展。鎮(zhèn)教研室制定了“網絡教研為主、各種形式并存”的網絡教研實施方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網絡教研的新路子。各學科組、各備課組均通過“讀世界”、“課堂魔方”等功能模塊,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老師均能夠對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網絡交流、研討,有效地延伸了教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增強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
加強云平臺、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將云平臺的運用與課堂教學合理整合,推動了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
“云平臺”的運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信息化邊界,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概念,集教學、管理、學習、交流于一體。一年來,中心校在信息化教育手段的運用、云平臺空間建設的研究與運用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借助云平臺推動了學校管理的信息化。利用云平臺構建了街道中心?!行男8髀毮芄芾砜剖摇鲗W?!鲗W校職能科室—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具體到相關教師的機構管理網絡平臺。利用此平臺可以高效地完成各層面通知的下達、工作安排,同時各層面的工作狀況與進度也能得到及時的反饋與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時效性。
二是與課堂教學相整合,實現了課堂教學信息化。利用云空間里的海量教學資源及優(yōu)秀教學資源,展示教學教案、知識結構、課件、視頻、習題等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是實現了海量資源的共建共享與交流。老師們將自己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文章、反思等上傳到自己的云空間,特別是課堂魔方,方便自己保存使用的同時也共享給他人使用和交流學習,云平臺中的海量優(yōu)秀教育教學資源為老師們提供了更多的參考與交流學習的機會,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是拓展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教師利用云空間可將教學、學習資源、作業(yè)布置展示出來,供學生學習、參考,在空間中完成學習任務與作業(yè),同時老師也可在空間中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批閱、點評,并且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可以在家里、假期、周末、課余時間,學生與老師可隨時隨地在有網絡的環(huán)境下進行交流探討。
“空間作文”的操作就是很好的范例,學生的作文不只是自己的老師能看見,同時也可以讓其他老師、同學參與點評與修改,同時自己也可以更多地對其他同學的作文進行點評、交流、學習,使作文教學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展,有利于學生寫作興趣、寫作水平的提高。
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項基礎工程,目的是通過信息化來帶動學校教育的現代化。云平臺的應用大大豐富了教學信息,拓寬了教學資源,教師們的思維也變得更加靈活了,教學方式、教學模式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