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姚啟峰
萬里之遙、千里之外,采訪照樣進行,可以說,電話采訪的對象較面對面采訪的對象范圍更廣、更遠,讓無數(shù)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是電話采訪這種形式的突出優(yōu)點。同時由于電話采訪不受時空限制,因而可以節(jié)約大量采訪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電話必然涉及到話費,因而電話采訪不能“煲電話粥”,時間一般不會太長,采訪的問題必須設計得簡明扼要,抓住重點,使采訪對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給出答案。所以,當新聞事件較為復雜,或者采訪的內(nèi)容較多需要受訪者經(jīng)過一定的思考時,他們對記者采訪的配合程度就要打折扣,甚至會出現(xiàn)中途掛斷電話終止接受采訪的情況。
由于記者沒有與受訪者面對面,因此,電話采訪缺乏現(xiàn)場感和視覺沖擊力,對于精確度、現(xiàn)場感要求較高的新聞,一般不適合采用這種方法。
總而言之,電話采訪有著一定的弊端,然而對于那些并非重大新聞題材、新聞事實較為簡單明確,記者一時無法到達現(xiàn)場又需及時對新聞事實進行公布傳播的新聞而言,仍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采訪方式。
記者這門職業(yè)需要不斷地與人溝通,與人打交道,從而不斷獲取有價值的新聞素材。不能與受眾面對面,僅僅通過電話來從對方那里捕捉信息,顯然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面對對方的防備、推脫甚至責難,我們唯有調節(jié)自己、適應對方、引導對方。當我們能認識到自己作為新聞從業(yè)者所肩負的任務,認識到記者的工作本分,能夠用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去與相關人員打交道,我們的采訪就能變成一個成就自己、傳播新聞、使大眾獲益的過程。在這樣的采訪過程中,我們就能體會到各色人等所獨有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與不同人群溝通交流的快樂與收獲。要成功組織好電話采訪,必須注意抓好以下幾個細節(jié)。
這種采訪提綱的問題設計必須盡可能簡明扼要,把握重點,整個采訪時間不宜過長;同時,由于受通話時間和記憶規(guī)律的約束,對一些重要新聞要素、受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可以采用手機發(fā)信息等方式來讓受訪者回答,這樣可以減少受訪者口頭回答問題的難度,防止受訪者表述不準確、不全面。
就一件新聞事件,當我們的電話撥到相關部門單位后,應首先向該部門單位的電話接聽人主動亮明自己的身份職業(yè),其中包括自己所在的媒體名稱、個人姓名職務等,并簡單介紹采訪的意圖,說明希望請來哪方面的人士接聽電話。那種唐突冒失,不做自我介紹,上來就提要求,常常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會直接導致采訪的失敗。
這里有個技巧,就是在電話轉接前,要詳細問清楚將要接電話的那個人的身份、職務、所屬部門單位等信息,這樣可以在電話接通后直呼其職務,表明你事先對對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下子就跟對方拉近了距離。另外,如果對對方部門單位不熟悉,自己很難讓誰來接電話時,可以請求對方部門單位的領導接電話,一般情況下,部門單位的領導都很有禮貌,也能幫助你找到恰當?shù)娜诉x來回答你的問題,而且,由領導安排的人接電話,他們的合作態(tài)度會更好,溝通交流將會很愉快。
好頭腦不如爛筆頭,為了避免在電話中漏記一些重要的事實,電話交流時一定要做好筆記。遇有重大題材的電話采訪,我們可以進行電話錄音,現(xiàn)在智能電話和手機都有這個功能。
禮多人不怪,在電話采訪中,要多使用感謝的話語,多使用恭敬的稱謂,這會使對方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愉悅感和成就感。當然,我們的這種謝意必須真誠,必須建立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務,同時加強感情溝通交流的基礎上。這些細微之處,往往關系一次采訪能否成功進行。
隨著電信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電話的更多功能正在不斷開發(fā)出來,視頻電話、多方電話等也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電話采訪這種形式必然會在我們的新聞采訪工作中發(fā)揮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記者應親臨一線去實地采訪,這樣才能掌握第一手新聞素材,掌握最真實的現(xiàn)場情況。但在受眾更加重視新聞的實效性和現(xiàn)代通信手段層出不窮的情況下,電話采訪也是一種高效、快捷的采訪方式。國家工信部最新發(fā)布的統(tǒng)計公報顯示,至2013年一季度,我國電話普及率已達100%,總裝機量超過13.7億部;手機用戶超過11.12億戶,成年人手機普及率已達到人手一部以上。在電話全面普及的時代背景下,記者完全可以采用電話這種科技手段,去獲取急需掌握的新聞信息,讓電話在新聞采訪中大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