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千山萬水總相連(二)——歷史上呂留良及后人對黑龍江省文化發(fā)展的影響

2013-08-15 00:46:01孫學民
黑龍江史志 2013年4期
關鍵詞:寧古塔呂氏宗譜

孫學民

(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黑龍江省和浙江省早期的文化交流,繼金代之后,在清朝是一個大發(fā)展、大融合的時期。當時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清代統(tǒng)治者將大批所謂“獲罪”的漢族文人墨客,流放到黑龍江地區(qū)。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從順治十四年(1657年)到嘉慶十七年(1812年)的150余年間,發(fā)配到黑龍江地區(qū)的人犯達6 100余人,致使黑龍江地區(qū)文化逐漸繁榮起來,而且出現了獨具特色的“流人”文學。

呂留良,做為清代文字案的始作俑者,雍正皇帝最為痛恨、對其死后鞭尸和親自口誅筆伐的人,其子孫和學生被謫居流放到黑龍江?!逗邶埥靖濉肪砹囄闹驹诰硎讓iT指出:“自方登峰、劉風浩、章汝楠輩暨呂留良子孫,先后謫居塞外,人士慕其風流,執(zhí)經問業(yè),始能讀典籍,識先正之遺訓”?!逗谒让駛鳌分幸矊iT介紹:“自碩儒方登峰、劉風浩、章汝楠輩暨呂留良子孫,先后以罪遠謫,土人慕其風流,執(zhí)經請業(yè),始能讀中國之典籍”。由此可見,呂留良后代及家族,不但給黑龍江省的文化啟蒙和普及發(fā)展帶來巨大影響,對浙江和黑龍江兩省文化的交流也是有貢獻的,成為南北交流的文化使者。

呂留良作為清初一介書生,為什么能有這樣大的影響,在清代和江南地區(qū)名聲顯赫,而且被列入浙江文化名人單獨立傳,后人惠及黑龍江地區(qū),先生何許人也?不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呂留良的不凡人生,是不能理解的。

呂留良一生最為精彩、在清朝引起驚天動地的,就是他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反清思想,以及后來所引起的轟動幾代人的文字獄案。

生于明末清初的呂留良,將清朝入主中原看成是國破家亡,江山俱毀。所以,1644年呂留良聞知清軍進入北京,悲痛欲絕,哭聲震天。有人安慰他說;莊生何太自苦?呂留良正色道;今日天崩地斥,神人共憤,君何出此言也?在呂留良眼里,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儒家文化以漢族為正統(tǒng),而將其他民族視為蠻夷,滿人入主中原,便是看做“率獸食人”了。為此,他曾與侄兒宣忠一起參加太湖抗清武裝斗爭,并且中箭負傷。失敗之后,潛心研究國學,將愛國思想傾注于所著詩文當中,也可以是當之無愧的“愛國文學”。所以,當他和朋友相聚時,看到南宋名畫《如此江山圖》后,以宋亡之元聯想到明亡之于清,在詩中憤然寫到“如此江山真可恥、如此江山不忍視”。在呂留良一生的思想中,這種理念一以貫之,無一刻忘記。呂留良才華橫溢,為當時名儒,但是他的愛國忠義思想,導致他終生不為清廷做事,身避朝野。1678年,康熙皇帝要從民間選賢,清廷下詔:“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振起文運,闡發(fā)經史,以備顧問。朕萬幾余暇,思得博通之士,用資典學。其有學行兼優(yōu),文詞卓越之士,無論已仕未仕,中外臣工各舉所知,朕將親試焉”。當時,呂留良在浙江省是屈指可數之人。但是,呂留良“自誓必死”,家人害怕至極,急走見當事主管,萬般祈求,堅決推辭,最終得免??滴跏拍辏?680),清朝又有薦山林隱逸之舉,浙江嘉興府又推薦呂留良。這一次呂留良干脆當“和尚”逃避,于是“枕上剪發(fā),襲僧伽服”,僧名耐可,字不味,號何求老人。呂留良平生最痛恨僧、道,今日自己為了不在清廷做官,卻主動出家做了和尚。呂留良不但自己不為清廷做事,也反對朋友和家人參加科舉當官,在世之時,不準幾個兒子科舉仕進。

呂留良的愛國反清思想,通過其所著詩文影響了幾代人,從清初至清末,時間長達二百余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他逝世45年之后發(fā)生的震驚朝野、歷時五年的雍正王朝時期最大的文字獄案。據《天蓋遺民》(呂留良傳)書中介紹,湖南人文人曾靜因屢次應試不第,于是憤而讀書、辦學授徒,因閱讀了大量呂留良所著的詩文,深受其“華夷之別”反清思想的影響,于1728年派弟子到陜西省西安川陜總督府,持書遞呈總督岳鍾琪,策動他起兵反清。曾靜之所以給岳鍾琪送信,是因為當時民間盛傳他是岳飛后代,因此在信中寫道“宋武穆王岳飛后裔,今握重兵,居要地,當乘時反叛,為宋明復仇”。不料,岳鍾琪看完之后立即將來人拘捕。而后,對張熙進行誘供,先是“命坐待茶,藹言相接”,遭到拒絕后又上了夾板,動了大刑,結果還是一無所獲。第二天,岳鍾琪獨自一個人假意“殷勤慰勞”張熙,稱其所為是考驗他真?zhèn)?,謊說“昨見你視死如歸,知你大有節(jié)氣,非利害所能搖奪。我今日所以推誠奉問,爾需切實指陳,使我心里了然,方不是捕風捉影之論”。然而,張熙十分防范,聽后還是不說實話。第三天,岳鍾琪將此事寫成奏折上呈,雍正皇帝批示說他對此事“料理急了些,當緩緩設法誘之”,還替岳鍾琪設計了一些誘供的手段和話語。第四天和第五天里,岳鍾琪在密室里假意與張熙結拜為兄弟,各自對天盟誓,并且說前面幾次對他的審訊和動大刑都是不得已而為之,是做給別人看的,終于使張熙受騙,供出老師曾靜和共同反清好友的姓名、地址,并且說:“我輩同志之人,素所宗者系呂晚村(留良別號)”。這些人大都是做學問的文人書生,其中有傳說中“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詩句的作者車鼎豐。雍正皇帝開始高度重視這個案件,當成“根株蔓延,實繁有徒”的大案,特別是看了張熙呈給岳鍾琪的曾靜親筆信以后,驚呼:“朕覽逆書,驚訝墮淚。覽之,夢中亦未料天下有人如此論朕也,亦未料其逆情如此之大也”。后來,將張熙供出的要犯逐一審問后,雖然發(fā)現這些人“一無黨羽亦并無嘯聚匪類”,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但是,雍正皇帝高度重視這個案件發(fā)生的原因及危害,感到人心不服,天下難平,決心要從理論和史實上論證清朝統(tǒng)治中國的合理和合法性,消除一些漢族文人的反清情緒,分化反清力量。于是,開展了中國歷史上一場罕見的“思想教育”活動。在這場歷時5年的平定文人造反的案件中,雍正皇帝帶頭上陣,親自口誅筆伐,寫了10道“上諭”,深入批判呂留良宣傳的反清思想。他在“上諭”里說,自古帝王之有天下,是應上天之命,合億萬人之心,合“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之理。明朝滅亡,主要毀于李自成造反,我們是應吳三桂請求除寇安亂,得國是名正言順的。為了達到教育老百姓的目的,雍正皇帝還煞費苦心的告示全民,把呂留良、曾靜等人的悖逆之言及“上諭”,全部刊刻印刷,發(fā)到天下各府州縣及遠鄉(xiāng)僻壤,讓老百姓和讀書人全知道,并且命令各學校都要儲存一冊,留給后來人學習,如果有人違反這個命令,被查出后將從重治罪。于是,天下學子們按圣旨要求,對呂留良及其學說展開了大批判。有個叫諸葛際盛的人為了討好朝廷,在《京報》上刊登了討伐呂留良的檄文,被兩個不怕死的文人上書京城鳴不平,斥諸葛際盛是無恥小人,結果這兩個人先后遭到清廷的殺害。這場批判和教育活動一直進行到1733年,在各省所有“讀書生監(jiān)各具結狀,咸謂呂留良父子之罪罄竹難書,律以大逆不道”之后,開始了對案件的判決。呂留良作為“千古罪人”,人雖死入土幾十年,從墳墓里挖出來戳尸梟首。其親屬和連案之人,“上至入土之尸,下及襁褓之孩,無一幸免:或挫骨、或凌遲殺頭、或流放、或為奴、或杖責,其牽涉之廣,影響之大,處理之厲,為清朝建國三百年僅有”?!逗邶埥≈?大事記》記載:“1733年1月27日,呂留良文字獄一案了結后,其孫輩多人俱從寬免死,發(fā)遣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同案人的親屬后代,共一百多人,也一起被發(fā)配到寧古塔與人為奴。令人意外的是,引起此案的始作俑者曾靜和張熙,由于在獄中翻然悔悟,“大義覺迷”,被雍正皇帝無罪釋放,從狂熱的反清分子,成為現身說法、美化雍正及清王朝統(tǒng)治和批判呂留良等人的工具。然而雍正去世后,乾隆皇帝對他們并不賞識,即位第二個月,就以“悖亂兇頑,大逆不道”,“況億萬臣民所切骨憤恨,欲速政典刑于今日者”為由,判處二人凌遲處死。

呂留良做為明末清初的名人,不但是愛國反清的民族忠義之士,也是清朝程朱理學的宗師和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通曉經史、醫(yī)學、兵法和書籍印刷經營等業(yè)界,多才多藝,實為罕見和難得。

從社會影響和效益上看,呂留良人生的另一大“亮點”和成功之處,就是專心做學問,潛心研究程朱理學,“精詳反復,窮極根柢”,終成一代大儒。

“天地入胸意,文章生風雷”。呂留良文采飛揚,著文頗多,為人稱頌,先后著有《四書講義》、《四書語錄》等書,提倡經世致用、學以致用的學習宗旨,從事時文評選,為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評點八股文,譽滿朝野,名赫一時。

呂留良本人早年曾經被迫參加清朝科舉考試,因成績優(yōu)異“每試輒冠軍”。后來因為反清逃避官場,不仕科舉,但是他的學問和功力,卻是大家公認的。雍正皇帝在《上諭》里,也說道呂留良“歲科屢試,以其輕浮之才,每居高等,盜竊虛名,夸榮鄉(xiāng)里”。

呂留良后來從事文章點評,最初是感到學界混亂,有些庸腐之儒“壞人心,亂教化”。正是因為“道之不明也久矣,今欲使斯道復明”,“舉鞭驅腐儒”,弘揚朱子之學。另一方面,呂留良也通過文章點評,抨擊八股取士制度的弊端,傳播自己的反清思想。當時江南著名才子車鼎豐,談到呂留良評點時文時說:“痛圣學之將湮,憫人心之陷溺,購刊遺書,廣播宇內。于時文評語中,輒為之厘正是非,大聲疾呼,以震醒聾聵,而朱子之學皎然復明于世”。由于呂留良具有如此抱負,他評點當時的文章,不是講作文的技巧,而是講“圣賢之理”,以文“明道”,后人謂“圣賢心事,曲曲傳達”。很多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通過學習他評選的文章,“胸中疑團,豁然開悟”,以優(yōu)異的成績中舉獲得官位。

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二甲第三十一名進士許承宣,寫信給留良說:我知道足下是從閱讀你的《天蓋樓選》書籍開始的,“使文章一途,披云霧而見青天”,“天下讀《天蓋樓選》,未嘗不仰為景星慶云之見于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壬戍科一甲第二名(榜眼)吳涵亦曾說道:予少讀晚村呂先生所點評時文,深切感到“婆心懇切,理致精微,輒篤信而深嗜之”。

呂留良長子呂公忠,在其父去世后,可能為生活和個人及家族發(fā)展考慮,違背父意。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參加科舉考試,獲丙戍科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后在朝廷任翰林編修。

呂留良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學生,就是才華橫溢的嚴鴻逵。清廷當朝大學士朱軾看重其才識,特意推薦他編修《明史》。后來嚴鴻逵受到呂留良文字獄一案的牽連,其判處和呂留良一樣,在去世后被戳尸梟首,其孫輩發(fā)遣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這些學子的成功,也是呂留良的成功,說明呂留良是一代名師,指點有方,學子受益;這些學子對呂留良的敬仰和高度評價,說明呂留良是一代大師,才華非比尋常,精通傳統(tǒng)儒學和文化,知其要,得其道。正是因為如此,呂留良從事時文評選編輯的書籍,印刷后銷售廣為傳播,以“天蓋樓”名義發(fā)行,在南京、北京和福建等地大受歡迎。一百多年后,清道光年間的文人阮元看到呂留良的《文集》,驚呼“其所著作,皆具大手筆”,“閱其書,知非積學功深,必不能然”。清朝名臣曾國藩對呂留良點評時文評價甚高,在教育兒子學做文章時,推薦呂留良等時文,氣勢最盛。通過刻書出售,使呂留良獲得了生活來源和書籍經營資金,保持了清高的氣節(jié),不必通過科舉考試求仕進,可以自強不息,不食清祿。

呂留良長子呂公忠,參加科舉考試能夠中舉取得好的成績,也說明呂留良家教嚴格,教子有方。孩子們很小時,呂留良就不惜重金,聘請名師宿儒黃宗義、張履祥來家中教學。作為書香門第,呂留良把讀書學習看成是天下第一等大事,時時教誨后代和身邊人,通過讀書學習明理做人。他說:“讀書未必能窮理,然而,望窮理必于讀書也;秀才未必能讀書,然而望讀書必于秀才也;識字未必能秀才,然而望秀才必于識字也”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又說:得少閑即讀書,細心看,溫誦古今文字,有所見即作文以發(fā)之。早晚不可不讀書,讀書便是“提撕法”也,就是提高自己的好辦法。人切不可廢讀書,廢讀書則流入市井,污下而不知矣。呂留良逝世的當天,還勉勵門人:細心努力為學。

呂留良三個兒子在外經商,常年在外,他唯恐學業(yè)荒廢,時時提醒他們不要忘記讀書作文。對于大兒子呂公忠,要求最為嚴格,經常要求他把所寫文章寄回家中,如果連續(xù)幾次信中沒有文章,便追問原因和加以督促。呂留良鼓勵第二個兒子呂主忠說:作文不可畏難,即未能佳,且去做。多做自通,越縮越生疏矣。做文章不要怕人笑,怕人笑便終受人笑,不怕人笑更何人笑得我也。第三個兒子呂寶忠,因為平時學業(yè)不佳有自卑感,認為自己腦子笨,自從經商之后,想專心做買賣,把讀書作文置之度外。呂留良知道后十分生氣,寫了一封長信耐心勸導。鼓勵他不可自棄,人是“好學近知,力行近仁,知恥近勇”。如果“加百倍之功,則愚必明,柔必強”,是有希望成功的。呂留良還擔心的說,我不憂慮你遲鈍,而憂慮你市俗,知其利不知其義,做人如果這樣,“與其富足不通文義,無寧明理能文而餓死溝壑”。

呂留良對家人和后代的言傳身教,特別是在讀書學習方面的嚴格教誨,沒有白費心血,文脈相傳歷代后人,而且隨著后代家族被流放到寧古塔,惠及了黑龍江地區(qū)文化的普及和發(fā)展。

呂留良的后人來到寧古塔地區(qū)后,作為罪犯后裔,雖然不能走“學而優(yōu)則仕”讀書做官的道路,但是在行醫(yī)、經商的同時,不忘先祖訓示,堅持讀書學習,自然對當地的文化教育方面帶來了江南地區(qū)的影響。據龍江古籍《柳邊記略》介紹,寧古塔地區(qū)原為滿族女真各部落和赫哲族等少數民族居住,清初順治十二年時還沒有漢人,文化極其落后,書籍很少,《柳邊記略》作者楊賓的父親,流放時帶去的《五經》、《史記》等幾部書籍,在當地是僅有的少數漢書。正是因為如此,當地以文人為貴。文人富裕后則經商,形成了當地的習俗。呂留良家族111人發(fā)配到寧古塔后,來了一大批有學問的人,盡管缺少這方面史料的詳細記載,但無疑在文化交流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給當地的文化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家族中有些人在寧古塔努力之后,通過行醫(yī)、經商富裕起來。呂留良孫輩有一個叫呂懿兼的,在流放寧古塔五年后,為了改變自己的身份,同時獲得一些人身自由,利用清朝花錢買官的制度,耗費125兩白銀,到北京朝廷里的戶部國子監(jiān)捐了一個監(jiān)生的身份,也就是秀才的名分。其侄呂敷先羨慕叔父所為,也花錢辦了同樣的事。兩個人因為有了秀才身份,更是因為有文化的功底和影響,對寧古塔官員管理流放人員的“點卯”(每5天報到點名)規(guī)定不再認可。但寧古塔官員把呂氏家族當成叛逆重罪人員,對秀才身份不與承認。兩人為此告狀到北京刑部,最后驚動了乾隆皇帝,指責戶部辦事人員辦事違例,于乾隆四十年下圣旨,將呂懿兼、呂敷先叔侄二人及其家屬發(fā)往黑龍江卜奎(今齊齊哈爾市)與披甲人為奴,在呂氏家族史上出現了“二次流放”。這次事件的發(fā)生,說明了呂氏家族在文化上的表現和抗爭,不乏有正“書香門第”之名的含義。

呂氏家族的部分人發(fā)配到齊齊哈爾之后,繼承弘揚前輩讀書明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積累和總結家族成長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經驗,不但通過行醫(yī)和經商獲得了財富,還注重傳播文化,開辦私塾講學,對齊齊哈爾地區(qū)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據《黑龍江志稿*人物志》記載,呂留良玄孫呂景儒,在齊齊哈爾拜名師章汝楠學習,學有所成,和當時齊齊哈爾著名學者西清(《黑龍江外記》作者)、程瑛交往甚密。呂景儒不但勤奮讀書學習,廣交才華出眾之人,還不拘一格用人,啟用有真才實學的仆人。河南人李慎吉戍齊齊哈爾,最初在呂景儒家當傭人,呂景儒見其能文,便請他做自己兒子的老師。呂景儒借鑒寧古塔先輩的經驗,學成輒經商,晚年行醫(yī)。嘉慶年間齊齊哈爾傳染病流行,疫情嚴重,呂景儒為救治百姓,暗地里將解毒的中藥投入井中,救活病人無數。

清道光年間,呂氏家族在齊齊哈爾成為首富,于卜奎城內建造了祭祀祖先的呂氏宗祠,同時在兩側建起了呂氏大宅,共有房屋五十余間,占地面積達萬余平方米。民國元年(1912年),章太炎到齊齊哈爾后,親自到呂氏宗祠祭奠呂留良,并且在撰寫的文章中介紹呂氏“后裔多以塾師、醫(yī)藥、商販為業(yè),土人稱之為‘老呂家’。雖為臺隸,求師者必于呂氏,諸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輕,其后裔亦未嘗自屈也。初,開原、鐵嶺以外,皆故胡也,無讀書識字者。寧古塔人知書,由方孝標后裔謫戍者開之。齊齊哈爾人知書,由呂用晦(留良)后裔謫戍者開之”。

呂氏家族自1733年流放到黑龍江省寧古塔地區(qū)后,至今已三百余年,家族人員不斷繁衍生息,分流居住于黑龍江省內外各地。乾隆年間,呂留良三子呂宏忠的曾孫呂端儒,因為得罪寧古塔副都統(tǒng)安林,被迫由寧古塔遷往拉林,居拉林東二十里的黑牛圈,成為呂氏在拉林(五常)的分支。為了傳承呂氏家族文化,更好的繼承和弘揚先祖遺志,理清家族人員的繁衍發(fā)展脈絡,2003年11月,呂氏在拉林(五常)的分支——呂留良十世孫呂觀州和十一世孫呂東太,開始編纂《呂氏宗譜新編》(卷一),歷時兩年多后,于2005年完成。

據《呂氏宗譜新編》(卷一)介紹,在歷史上,編修宗譜是呂氏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明末清初之時,呂留良就很重視宗譜的編修延續(xù),現存北京圖書館的《河東呂氏族譜》,即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由呂鳴恭等重修,呂留良校正的。近二百年來,呂氏后人曾經先后組織過七次大的宗譜編修活動。新中國成立后,由于諸多社會原因,幾十年里黑龍江的呂氏后人尚未搞過續(xù)譜活動。

這次《呂氏宗譜新編》(卷一)活動,集以往呂氏宗譜編修之大成,廣泛收集資料,借鑒各方面的經驗,具備以下幾個特色。一是回顧了呂氏家譜編修的歷史,闡明了重新編修宗譜的目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強調指出,“為了繼承先祖遺志,發(fā)揚呂氏家族的光榮傳統(tǒng),教育后代子孫奮發(fā)有為,開拓進取,為家族群興旺發(fā)達,為中華民族奮起貢獻才智,擬定重新編撰呂氏宗譜”。二是介紹了歷史上的呂氏的起源和名人。自上古時代“賜姓曰姜,氏曰有呂”,到春秋、戰(zhàn)國、漢唐至清代和今天,先后出現了呂尚(姜子牙)、呂溫、呂蒙正、呂公著、呂公弼、呂好問和呂留良等名人,有的是輔佐皇帝治國的宰相名臣,有的是文采飛揚的名人志士,值得后人敬仰和學習仿效。三是理清和記載了呂氏后人在黑龍江省分布和有關方面的情況。近百年來,呂氏后人在黑龍江省人數增長較快,居住分散凌亂,情況不詳。通過《呂氏宗譜新編》(卷一)的編修,理清了呂氏后人在黑龍江省一分為三的情況。其一是牡丹江寧安、海林部分,其二是齊齊哈爾部分,其三是拉林(五常)部分?!秴问献谧V新編》(卷一)不但接續(xù)了呂氏族脈,還簡要記載了呂氏今人奮斗和發(fā)展的有關情況,以鼓勵后人。如拉林(五常)呂留良十世孫呂觀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任黑龍江省肇州縣縣長、縣委書記、黑龍江省勞動廳黨組成員、省勞動服務公司總經理(副廳級)。拉林(五常)呂留良十世孫呂觀州,也就是編修《呂氏宗譜新編》(卷一)的校正者,1945年生,畢業(yè)于東北農業(yè)大學,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曾任黑龍江省望奎縣副縣長、中共綏化地委委員、黑龍江省綏化行署副專員,黑龍江省經濟技術合作委員會、黑龍江省人民防空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正廳級),黑龍江省政協委員、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在職期間為官剛正,知識豐富,處事干練。平時喜詩文,著有古詩集《閑庭集》、《續(xù)閑庭集》、《滄海集》、《林泉集》。多年來關注和參與呂氏家族文化研究,被聘為浙江省桐鄉(xiāng)市文聯呂留良研究會顧問。

家譜,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國有國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譜。在姓氏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家譜“血濃于水”,傳承著血緣和文化,對于研究歷史、文化、社會、經濟、民俗和人口,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和重要作用?!秴问献谧V新編》(卷一)的編寫,不但傳承了呂氏家族的歷史和文化,也為黑龍江省家族文化的研究和普遍、深入的開展帶來了重要影響,從而為黑龍江省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1]呂留良文集.浙江文叢.

[2]俞國林.天蓋遺民(呂留良傳).

[3]卞僧慧.呂留良年譜長編.

[4]呂東太,呂觀州.呂氏宗譜新編(卷一).

[5][民國]張伯英主編.黑龍江志稿.

[6][清]楊賓撰.柳邊紀略.

猜你喜歡
寧古塔呂氏宗譜
明清易代之際的批判理學:再論呂留良理學思想的基本定位*
行書楊賓《寧古塔雜詩》
關東學刊(2021年2期)2021-10-08 02:36:32
“吃了嗎”原來是鄉(xiāng)約
科教新報(2021年11期)2021-05-12 19:50:11
鄉(xiāng)約“吃了嗎”
“吃了嗎”原來是鄉(xiāng)約
民國《姜山陳氏新祠宗譜》述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6
寧古塔讓清朝人聞風喪膽
清宮劇中的寧古塔竟是世外桃源
寧古塔讓清朝人聞風喪膽
今日文摘(2019年7期)2019-04-18 02:09:22
明清時期洞庭秦氏家族研究——以《洞庭秦氏宗譜》為中心
精河县| 阿拉尔市| 固始县| 大埔区| 长宁县| 卓资县| 安塞县| 江油市| 根河市| 高唐县| 大化| 金山区| 珠海市| 历史| 和龙市| 凭祥市| 毕节市| 福贡县| 旬阳县| 新疆| 工布江达县| 荔波县| 冷水江市| 民县| 浮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缙云县| 锡林浩特市| 灵寿县| 城固县| 连江县| 东乡族自治县| 永仁县| 通化市| 谷城县| 咸阳市| 隆化县| 尉氏县| 沂南县| 吉首市|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