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守凱 汪希碩 曹春順 葉海燕
(1.蕪湖市青少年體育學校; 2.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安徽蕪湖 241000)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燦爛的明珠,而太極拳則是武術文化明珠中一塊晶瑩剔透的瑰寶,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結晶[1]。太極拳是一種技術動作在意識指導下柔和緩慢、輕靈圓活、處處帶有弧形、連綿不斷、前后貫徹的運動[2]。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良好的健身、健心的效果。太極拳運動所追求的人自身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價值取向,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當代大學生每天堅持體育鍛煉的人是寥寥無幾,不少學生平時除了上課就是宅在宿舍里上網,再加上不科學的作息時間,使得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體質越來越弱,又由于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學習以及情感問題等因素,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每況愈下,令人堪憂。而太極拳具有集養(yǎng)身、健身、修身、醫(yī)身于一體的特點,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最佳鍛煉方法之一,而且,學習它,還具有傳承中華文化的作用。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訪談部分學生與教師、專家)。
在高度競爭的大學校園里,大學生的神經衰弱現象越來越普遍,有調查顯示[3],造成該現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生活與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學習方法不良,學習負擔過重;個別學生偏重學習而忽視文體活動,使大腦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狀態(tài);情感因素;考研壓力等。神經衰弱日常表現為失眠、多夢、厭食、頭痛等臨床癥狀。
太極拳運動特別要求練習者在練習時“心靜”,即注意力集中,并講究“用意”,即在有意識地運用意念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區(qū)域的轉化,使得大腦運動區(qū)域處于高度的興奮狀態(tài),而皮層的其他區(qū)域處于抑制狀態(tài),從而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得以平衡。
太極拳運動屬于中小強度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大腦新陳代謝,從而提高了中樞神經的機能水平[4]。另外,通過太極拳練習,神經系統也會更專注地支配其他系統如運動系統、呼吸系統等,從而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等。
王國譜等(2007年)通過實驗數據結果表明,練習太極拳能夠加強對身體姿勢的自我控制,它間接地對大腦神經中樞起著訓練的作用,從而促進和易化中樞神經和外周感覺機能[5],提高了神經中樞系統的緊張度,活躍了其他系統與器官的機能狀態(tài),加強了對大腦的調節(jié)作用。
太極拳運動要求“氣沉丹田”,這是一種腹式呼吸(以橫膈運動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整套動作練習要求以腹式呼吸為主,步伐與呼吸節(jié)奏要求開、實為呼,合、虛為吸,一開一合即一呼一吸,通過膈肌的收縮和舒張來調節(jié)呼吸運動,這樣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既能增加肺部的通氣功能,又能通過腹壓有節(jié)奏的改變,使血流加速,從而增強心肺系統功能。
文建生,蘇敏(2012年)通過實驗數據得出太極拳中的逆腹式呼吸,可以使大學生的安靜心率降低,肺活量增大,同時也對微細循環(huán)和心肺機能具有良好影響[6];歐陽燕,唐生釗(2004年)闡述了太極拳運動呼吸方法對呼吸系統慢性疾病的康復作用,如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慢性病,這些疾病表現為明顯的通氣功能障礙,而經常練習太極拳可降低通氣阻力,提高肺泡通氣量,改善肺通氣功能。同時,太極拳以其獨特的呼吸方式對肺換氣功能以及肺動脈高壓狀態(tài)都具有改善作用,從而對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具有預防和康復的作用[7]。因此,在高校中教師在進行太極拳教學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太極拳健身鍛煉,可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心肺功能及有氧代謝運動能力。
大學生消化系統疾病也是比較普遍的問題[8],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1)不規(guī)律及辛辣刺激飲食,有調查顯示,約有15%的大學生早上有不吃早飯的習慣,有時不能按時就餐,或靠方便面充饑,此外,有的大學生經常吃一些過酸或過辣的食物,這些都會對胃腸粘膜造成損傷。(2)神經因素,大學生由于面臨學習與就業(yè)的壓力,常常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并伴有便秘的現象,影響身體的健康發(fā)展。(3)大學生男生中有抽煙、酗酒;女生中有為追求身材“骨感美”而盲目減肥,這些現象都會對消化系統造成損傷。
太極拳運動可使膈肌上下運動,對肝臟與胃腸也有自我“按摩”的作用,從而使腸、胃、肝也隨之發(fā)生運動,一方面加強臟器的運動;另一方面,促進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環(huán)和消化液的分泌,從而改善了體內的物質代謝。因此,經常練習太極拳,可增進食欲,減少便秘現象。
大學生一般處在18~22歲的年齡階段,是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是骨骼、肌肉不斷成熟、完善的階段,而大學生人群是缺乏運動的人群,因此,在一天的學習和工作之余有必要進行一次體育鍛煉。
太極拳的動作柔和、輕靈、緩慢,其運動如抽絲,處處有弧形,似展非展,圓活不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配合均勻細長的呼吸,整套動作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太極拳運動中,能使骨骼肌肉最大程度的放松,但并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為了保持運動的狀態(tài),對抗肌要放松,主動肌則適當收縮,這才叫“松而不弛”[1],加快了骨骼的血液循環(huán),使骨質變得堅韌。另外,太極拳運動中人體的肌肉可放松拉長到其他運動所達不到的長度,使得人體肌肉發(fā)展均勻和富有彈性[9],還可增大柔韌性和靈敏性。
張斌南等(2010年)分析長期太極拳練習對男大學生骨健康的影響發(fā)現:太極拳運動能夠改善男大學生機體骨量和骨強度,促進骨健康狀況改善,尤其是改善跟骨、股骨和腰椎的骨健康狀況,預防和延緩骨質疏松癥發(fā)生。[10]
《世界衛(wèi)生組織憲章》中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態(tài),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健全安好的狀態(tài)。這就表明人們在重視生理健康的同時也應關注心理健康,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令人堪憂[11],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生活不適應、學習壓力大而產生心理困惑;就業(yè)壓力導致大學生的心理焦慮;生活上的困難和挫折導致自卑心理;人際交往能力差而產生心理孤僻。
太極拳運動要求練習者精神與身體完全放松,緩慢、輕松、寧靜地進行肢體活動,它不同于其他劇烈運動,使肌肉緊張和疲憊,在整個太極拳運動中,耗能較少,運動結束后,練習者普遍會感覺心曠神怡,從而能夠緩解學習與生活帶來的壓力。
通過參加太極拳對抗活動,特別是太極推手的技術練習,能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練習者時刻去體會太極推手中所不斷產生的矛盾以及如何去化解矛盾的過程。而集體太極拳練習可以大大增加人群間的交流,協調人際關系,擴大社會交往,打破自我封閉;在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流會使得原有的孤獨感和憂郁感等淡化乃至消失,使個體能夠忘卻煩惱和痛苦,并且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性,增加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劉永峰,章要在(2000年)通過實驗表明大學生長期從事太極拳鍛煉能表現出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對調節(jié)人的心理健康表現出顯著的作用,并隨著習練年限的延長,對人體心理健康的影響越大,心理健康的水平也就越高[12];李凌云(2007年)通過實驗表明以太極拳作為鍛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對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妄想有積極影響,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3];楊祥全(2003年)也做了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有關報道,結果都說明了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4]。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太極拳不僅是中華武林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象征,它涵蓋了哲學、美學、兵法學,中醫(yī)學等文化內容。太極拳承載著中國千年文明發(fā)展的特征,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樹立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有著不可取代的教育功能。而和諧是太極拳文化的核心,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15]。同時,大學生練習太極拳還能夠起到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現代社會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人的自身、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得前所未有的緊張。太極拳以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和理念,能夠促進了人與社會的和諧。
太極拳其練功方式主要是把人的意念、呼吸、動作三者融為一體,可以達到練習者身心的和諧,達到行與神的統一。身體的和諧可強身健體,心理的和諧可減少壓抑和煩惱,只有身心都達到和諧才能使練習者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樂觀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之中[16];只有在身體和精神在和諧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人自身的安祥與和諧。
由于殘酷的生存競爭,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演變成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人定勝天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所產生的極端反映[17],而太極拳的文化體現著一種天人合一的指導思想,調節(jié)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太極拳運動主張“道法自然”,人身一小太極,自然一大太極。當你置身于草原、田野、園林等空氣清新的大自然環(huán)境之中,用一種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的心情去打一套太極拳,以順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觀念來行拳走勢,與大自然靜靜的交流,天人一體,生機無限,你會感受到你是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之中,是大自然中的一個生命體。當你靜下心來,拋開工作以及人際關系所帶來的一切煩惱,隨心所欲、無拘無束[18]。與大自然輕輕地對話,達到一種“寧靜自如”的境界,體悟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隨著現代生活的快速節(jié)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空間不斷縮小,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yè)以及今后發(fā)展的壓力,使得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人與人之間也隨之變得冷漠。
習練太極拳能給人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通過切磋和討論,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消除人們的寂寞,特別是對大學生。太極拳以其綿緩斯文的運動風格,尤其容易增加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觀念。如太極拳推手中,正是兩個人之間不斷產生矛盾,又不斷化解矛盾的過程[19],講究“舍己從人,隨屈隨伸”,“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20],人們在練習中會深深體會到這種哲學思想,它不是對抗,而是應保持自身與他人的和諧。
綜上所述,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影響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研究人員的肯定。因此,不論從養(yǎng)生保健、還是從文化發(fā)展、亦或從社會和諧角度來說,在高校推廣和普及太極拳運動都是非常必要的。
[1]劉麗霞.太極拳對大學生健康的影響[J].體育科技,2008,29(3):5-9.
[2]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3-146.
[3]郭莉娟,祝雁,郝曙光.在校大學生神經衰弱病因調查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6):1045.
[4]陸海燕,施菲菲,朱曉霞,等.淺談太極拳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5,14(4):84-88.
[5]王國譜,松本清,佐久間春夫.太極拳促進中樞神經與外周本體感覺的心理生理學效果[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2):40-43.
[6]文建生,蘇敏.太極拳逆腹式呼吸的生理效應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3):67-70.
[7]歐陽燕,唐生釗.太極拳運動呼吸方法對呼吸系統慢性疾病的康復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6):61-63.
[8]吳秋桃.淺析大學生消化性潰瘍成因與對策[J].科技風,2008(3):58.
[9]王志斌.簡化太極拳普選課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1):132-133.
[10]張斌南,王力,郭義軍,等.長期太極拳練習對男大學生骨健康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5):62-65.
[11]薛靜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探索,2012(7):141-142.
[12]劉永峰,章要在.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4(6):108-109.
[13]李凌云.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及身體自尊水平的影響[J].山東體育科技,2007,29(2):43-45.
[14]楊祥全.太極拳對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1):63-66.
[15]王永勝.論太極拳運動對當代大學生素質的影響[J].山東文學(下半月),2010(4).
[16]范維.太極拳“和諧”文化及文化發(fā)展[J].搏擊-武術科學,2011,8(4):15-16.
[17]王柏利.競爭社會中太極拳的時代價值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25(2):42-45.
[18]徐昶楠,施丹萍.太極拳健身價值與和諧社會的關系[J].科技信息,2011(26):239.
[19]林小美,蘇欣,楊建營.論太極拳和諧思想與當今和諧社會[J].體育科學,2007,27(11):21-24.
[20]邱丕相,田學建.論太極拳的普遍和諧價值觀[J].體育學刊,2005,12(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