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萬萬 陸阿明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6)
在南京市公園及社區(qū)隨機征集男性中老年志愿者。篩選出符合要求的60名中老年男性,其中馬拉松鍛煉者30名,作為馬拉松組;不經(jīng)常從事體育鍛煉的30人,作為對照組。馬拉松組中老年人運動史為一年以上,每周鍛煉至少3次,每次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對照組的中老年人基本不鍛煉,偶爾進行散步。對照組成員無嚴重的心肺肝腎系統(tǒng)障礙,無運動禁忌癥。兩組在人數(shù)、年齡、身高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文獻資料法
閱讀有關馬拉松、生活質(zhì)量、SF-36量表有關的文獻,作為本文的理論參考。
1.2.2 觀察法
選取指標進行測量:身高、體重、BMI、血壓、安靜心率、肺活量、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腳站、臺階試驗。通過這9項指標的測量,對兩組中老年人的形態(tài)、機能、素質(zhì)指標進行比較。
1.2.3 問卷調(diào)查法
使用中文版的SF-36量表,講解填寫的注意事項之后由受試者自行判斷填寫,當場收回問卷。
采用重測信度的方法對SF-36量表進行信度檢驗。組織受試者1周后再次填寫SF-36量表。由調(diào)查者逐項復核,用SPSS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錄入調(diào)查資料,計算每個維度的得分,轉(zhuǎn)換為最終得分。計算得出SF-36量表各維度的r系數(shù)都比較高(P<0.01)具有較高的信度。
1.2.4 個人訪談法
采取面對面的談話方式,詢問馬拉松組鍛煉目的、次數(shù)、時間、自定訓練計劃等。
1.2.5 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
將統(tǒng)計好的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測試數(shù)據(jù)結(jié)果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結(jié)果采用t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為P<0.01。
表1 形態(tài)、機能、素質(zhì)指標指標情況(±s)
表1 形態(tài)、機能、素質(zhì)指標指標情況(±s)
馬拉松組(n=30) 對照組(n=30) P值身高(cm) 169±0.05 167±0.05 0.072體重(kg) 64.46±7.00 68.93±6.36 0.012 BMI指數(shù)(kg/m2) 22.33±1.65 24.66±1.71 0.000收縮壓(mmHg) 133.37±18.95 147.13±20.87 0.010舒張壓(mmHg) 84.93±10.35 91.27±13.18 0.043安靜心率(次/分) 69.70±8.61 71.57±7.82 0.383肺活量(mL) 3612.00±807.42 2830.60±900.51 0.001臺階試驗指數(shù) 77.57±8.36 53.81±14.86 0.000坐位體前屈(cm) 5.22±4.97 3.31±6.23 0.195閉眼單腳站(s) 20.16±10.65 8.17±5.56 0.000
表2 SF-36量表各維度得分比較(±s)
表2 SF-36量表各維度得分比較(±s)
維度 馬拉松組(n=30) 對照組(n=30) P值PF 100±0.00 85.83±14.26 0.000 RP 99.17±4.56 80.83±18.19 0.000 BP 97.60±2.98 96.26±6.49 0.311 GH 92.70±7.51 77.46±18.75 0.000 VT 86.33±6.68 79.50±14.52 0.023 SF 93.75±8.52 92.50±10.68 0.618 RE 96.6±10.19 93.32±16.16 0.343 MH 78.80±8.14 72.40±11.85 0.018 PCS 389.46±9.90 340.23±38.71 0.000 MCS 356.54±17.22 337.72±33.41 0.008
2.3.1 馬拉松對中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響
體重是人體骨骼、關節(jié)、肌肉、韌帶和脂肪組織等各部分以重量為單位的總和,體重過輕或過重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由表1可以看出兩組體重差異顯著(P<0.05),說明長期馬拉松鍛煉使脂肪大量消耗、體重減輕。
BMI指數(shù)常用來診斷肥胖。經(jīng)過計算發(fā)現(xiàn)兩組BMI指數(shù)差異非常顯著(P<0.01),對照組中部分中老年人超重,馬拉松組中老年人們BMI指數(shù)都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肥胖會增加相關疾病的發(fā)病率,縮短壽命。超重這個信號提醒中老年人們應當開始調(diào)整飲食習慣,增加體育鍛煉,保持適宜的體重,降低患病幾率。
表1結(jié)果顯示,兩組血壓值差異顯著(P<0.05),說明長期的馬拉松運動能夠控制中老年人的血壓狀態(tài),降低血管硬化的發(fā)生幾率,預防動脈硬化,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但是安靜心率的結(jié)果無顯著差異(P>0.05),與何海燕、張春美等的研究結(jié)果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本文研究對象的樣本含量較小。但是測試中發(fā)現(xiàn),堅持10~20多年健身運動的中老年人中,有安靜心率低于60次/分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長期堅持有氧鍛煉的人,安靜狀態(tài)下心率可比常人略低一些,安靜狀態(tài)下心率低,說明心臟功能強,有規(guī)律的堅持馬拉松鍛煉可以減緩因衰老而導致的心功能下降。
肺活量可以作為衡量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指標,肺活量大,說明個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能力強。從表1可以看出馬拉松組肺活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非常顯著(P<0.01),說明長期的馬拉松鍛煉能夠增強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坐位體前屈主要反映受試者髖、背彎屈以及腘肌伸展的能力。從表1可以看出兩組坐位體前屈結(jié)果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馬拉松組的平均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由于跑動時髖關節(jié)活動幅度比行走時大,且馬拉松組成員運動之前進行弓步壓腿、體前屈等進行熱身,這些動作可以發(fā)展肌肉的伸展性。
表1結(jié)果顯示馬拉松組閉眼單腳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非常顯(P<0.01),說明在不依賴視覺的情況下,馬拉松組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比對照組強。有研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下降和前庭迷路的這些退行性變化易造成老年人的平衡受損,容易摔倒。馬拉松這種全身性運動可以改善平衡能力,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2.3.2 馬拉松對中老年人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馬拉松組PF維度得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說明馬拉松運動能夠明顯改善中老年人的軀體功能,使日常生活不受限制,能夠完全自理。通過與部分馬拉松組受試者訪談得知,通過馬拉松運動提高了免疫力,使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大大增加。RP維度中,兩組差異非常顯著(P<0.01),馬拉松組得分也是滿分,說明馬拉松組的中老年人沒有因為身體健康的原因影響到生理功能。BP維度得分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GH維度差異非常顯著(P<0.01),與馬拉松組成員訪談了解到,通過馬拉松運動自感健康,提高了總體健康水平。VT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說明馬拉松組對自身的精力主觀感覺良好,為了使運動不單調(diào)乏味,馬拉松組受試者經(jīng)常調(diào)整運動方式使運動保持新鮮感并富有活力。兩組SF維度得分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馬拉松組得分高于對照組,說明馬拉松運動對提高社會功能方面效果不明顯,也有可能與運動形式有關,有些成員喜歡獨自練習,有些則喜歡結(jié)伴練習。結(jié)伴練習的成員認為團隊能使人更重視人際交往,在運動的過程中保持語言和精神上交流,能夠使煩惱和壞情緒在長跑結(jié)束后消失,心情也變得舒暢。兩組RE維度得分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馬拉松運動在改善情感職能方面效果不顯著。MH維度得分差異顯著(P<0.05),訪談得知運動組成員享受跑步的過程,感覺快樂的時間增多,情緒低落的時間減少。兩組生理健康總評和心理健康差異顯著(P<0.01),說明馬拉松運動能夠使中老年人身體的各個部分功能保持旺盛,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訪談得知,堅持十多年以上馬拉松運動的中老年人不單單將馬拉松作為健身運動,更多的是享受到達終點的成功,將跑步融入了生活,與競技運動的目的完全不同,這成為一項自主的、挑戰(zhàn)自我的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運動。
長期進行馬拉松鍛煉能夠改善中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有效的降低或控制血壓、提高心肺功能、增強柔韌素質(zhì)和平衡能力,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積極效果,提高人體健康水平。
馬拉松組PF、RP、GH維度得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馬拉松組與對照組心理健康總評差異非常顯著,部分原因是有規(guī)律的馬拉松運動會讓人在心理層面上得益,使其獲得成就感,提高生活質(zhì)量。
[1] 周繼明.馬拉松三大獨特魅力[N].中國體育報,2010-10-13(2).
[2]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王曉琴.有氧運動對延緩衰老的作用及機制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0,31(4):62-65.
[4] 張?zhí)N琨.運動生物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何海燕,宋瑛.河北省11個地市16254名成年人體質(zhì)與體育鍛煉的相關性調(diào)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6):87-91.
[6] 張春美.有氧運動對中老年人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的影響[J].遼寧體育科技,2005,8(4):21-22.
[7] 錢偉.肺活量:生命長短的標尺[J].生命世界,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