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波
(湘潭大學(xué)哲學(xué)與歷史文化學(xué)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古代讀書人寫詩作賦很少提到豬,因為豬既不屬于風(fēng)花雪月,也跟科舉功名無關(guān);即使涉及,大多也是描寫豬肉的香甜,將它作為一種美食對待。不過翻閱古書,偶爾也能看到一些讀書人與豬的趣事,例如以下的“豬能過河”、“以豬還債”、“與豬同飲一盆酒”等等。
豬能不能游泳?也許可以。那么,豬能否勇敢、順利地游過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恐怕很難,至少絕大多數(shù)人沒看見過。但是在先秦,由于讀書人的誤會,卻讓豬成了能游泳的高手。
據(jù)《呂氏春秋·慎行論》記載,孔子高足子夏某天去晉國,他途經(jīng)衛(wèi)國時碰上一位書生正在讀書。這位書生興趣盎然,書聲瑯瑯,子夏卻越聽越不對勁,因為其中有一句“晉師三豕涉河”的話。古代的“豕”便是豬,“三豕涉河”等于說三頭豬要過河。豬過河倒也罷,偏偏還跟晉國的軍隊聯(lián)系在一起(“晉師”),不能不讓人納悶。
幸好子夏博聞廣識,他立馬指出那位書生肯定念錯了,或者是那本書上抄寫錯誤。后來他們找到其它“版本”一核對,果真如此,“晉師三豕涉河”應(yīng)該是“晉師己亥涉河”才對?!凹汉ァ北硎具^河的具體時間,因為古代習(xí)慣于用干支記時,這樣“晉師己亥涉河”的意思就十分通暢了。
之所以將“己亥”、“三豕”兩者弄錯,當(dāng)然是由于兩組詞十分形似,“己”像個三橫連寫的“三”字;“亥”與“豕”乍一看更像一對雙胞胎。因此,鬧了個豬要過河、豬能過河的大笑話。
在漢代,豬肉價格不錯,有專家統(tǒng)計當(dāng)時一頭豬的價錢相當(dāng)于一位青壯年勞動力一個月的“工錢”,可見一斑。因此,不少讀書人也加入到養(yǎng)豬隊伍中來,“半工半讀”。書生梁鴻就是如此?!逗鬂h書·逸民列傳》說梁鴻從“太學(xué)”畢業(yè)后,“乃牧豕于上林宛中”。上林苑天地廣闊,放放豬,讀讀書,對于不圖富貴的他來說應(yīng)該是很愜意的。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一天梁鴻因燒火發(fā)生火災(zāi),殃及了他人房屋。于是,梁鴻將所養(yǎng)的豬統(tǒng)統(tǒng)趕到對方家門前,以豬還債。那位“受害者”見梁鴻實(shí)在,便得寸進(jìn)尺,認(rèn)為這些豬不夠抵償,要求梁鴻為他再做一段時間苦工。這下鄰居看不過去了,紛紛責(zé)怪那家主人欺人太甚。主人慚愧不已,要將豬還給梁鴻。梁鴻認(rèn)為欠債還錢,無錢則以豬代替,天經(jīng)地義,所以他堅決不要。
這件事讓梁鴻的名聲大振,許多有錢人紛紛上門提親,“勢家慕其高節(jié),多欲女之,鴻并絕不娶?!绷壶櫼灰痪芙^,不做“富二代”。后來,梁鴻娶了一位相貌平平但十分賢惠的孟光,他們還為后人留下一段“舉案齊眉”的佳話。
文人最有個性,或者說個性文人最多的朝代,無疑屬于魏晉時期。魏晉文人率真、任性、甚至放蕩不羈,他們喜歡談?wù)撔摗⒑染迫鰸?、服食五石散。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還寫過一篇題為《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guān)系》的大作,專門討論這一時期的士風(fēng)。
如果單論飲酒,魏晉時期能喝的不少,比如劉伶曾宣稱自己以酒解渴、以酒解醉,而且至少五斗才能喝清醒,“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比罴蚕矚g喝,為了躲避皇親貴族的拉攏,他日日喝酒,據(jù)說連醉了六十來天。后來他母親去世,下葬時阮籍竟然蒸了一只小肥豬,并且“飲酒二斗”。
阮籍的侄兒阮咸更夸張。一次阮氏家族聚會,大家圍成一圈坐下,在中間擺滿美酒。他們盛酒不用小碟小碗,而是以大盆代替。正當(dāng)喝得高興的時候,突然來了一群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著盆子嗷嗷喝起來。阮咸見了直樂,二話沒說跑到盆邊,干脆與豬們一起痛飲,“時有群豕來飲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飲之?!比绱朔耪Q的行動,也許只有只有魏晉時期的讀書人才做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