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雨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藝術系)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指在審美活動中,感受美、體驗美和創(chuàng)造美,從而獲得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陶冶。國家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在高校中大力提倡審美教育,并將藝術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形式,通過對藝術的欣賞、表演和創(chuàng)作,達到審美教育的功效。管樂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音樂表現(xiàn)力,自然是藝術教育中的主力軍,而且因為其自身所獨具的藝術特征,還呈現(xiàn)出了以下鮮明的優(yōu)勢。
首先,管樂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雖然管樂藝術教育本身并不是思想教育,但是卻能夠在欣賞和表演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完成思想教育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優(yōu)秀的管樂作品,其思想因素是蘊含于作品之中的,通過鑒賞、表演等形式,就可以接觸到這些思想。而且這種接觸并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從審美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滲透和擴散。雖然不能夠立竿見影,卻是細致和深入的。其次,管樂藝術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21世紀,創(chuàng)新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乎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管樂藝術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潛能的激發(fā),有著獨特的功效。比如可以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即興演奏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使創(chuàng)新的意識得到培養(yǎng)和激發(fā)。最后,管樂藝術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素質。管樂藝術本身就是和身體機密結合在一起的,因為管樂演奏主要是氣息的運用,而各種音樂表演中都將氣息作為第一要素,這就使得管樂要比弦樂、鍵盤樂來說,能夠和音樂實現(xiàn)更加緊密的接觸。這本身就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一個鍛煉。而且在演奏中,需要演奏者有良好的風貌,將精神美和行為美表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一種心情愉快,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之前很多不良的身心行為,都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
人類的思維,分為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兩大類,兩者是有機組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而管樂藝術對這兩種思維的培養(yǎng),都有著獨特的功效。作為邏輯思維來說,在演奏作品的過程中,要對作品進行有機的分析。如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了解作曲家的信息、熟悉整個作品的結構等等,然后眼、耳、口、手協(xié)調并用,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發(fā)展。而作為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來說,音樂本身就是一門形象的藝術,對于音樂的理解,就是一個對音樂形象構建的過程。很多科學家都紛紛表示,自己在音樂活動中受益匪淺。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錢學森先生就多次表示,一個人只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邏輯思維,就容易形成片面的認識,從而犯下機械和片面的錯誤,而一個科學家如果有著豐富的形象思維,則是其成功的重要保證。在管樂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并且有效的促進形象思維的發(fā)展。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一個人是不是具有豐富的情感,對于其一生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管樂藝術的作用不僅僅是掌握一門樂器,或者是演奏一首樂曲,而是能夠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接受情感的陶冶。這是一個多種感情合一的過程。學生真正覺得鋼琴是一門情感的、優(yōu)美的藝術時,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會被激發(fā),從而為更好的表現(xiàn)作品中的情感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時刻注重的對作品進行情感體驗,有了這種體驗基礎,能夠將作品的情感和自身的情感融為一爐,繼而藝術的表達出來。演奏者沒有一絲一毫的緊張,從容大方的開始演奏,完全融入到作品中去,這樣的演奏一定是充滿情感的,觀眾們也會為這種情感表達所感染,從而獲得和觀眾的情感共鳴。
管樂藝術教育是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判斷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大學生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樂藝術教育是以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jié)奏、豐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地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大學生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同時,加強和發(fā)展管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音樂藝術素質和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古今中外,許多著名人物都喜歡音樂,如孔子、列寧、愛因斯坦,他們把學習音樂當成對自己事業(yè)的催化劑,從音樂中啟發(fā)自己的靈感,啟迪智慧,最終成為有成就的人。這不能否認音樂教育的功勞。管樂藝術在音樂實踐基礎上,通過音樂作品生動的內容、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鮮明的音樂形象潛移默化地達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管樂藝術教育用各種手段表情達意,鮮明的節(jié)奏,能使人陶醉于無窮的聯(lián)想與想象之中,美妙的音色,又使人感到快意和滿足,而恰如其分的配器,則使人置于音樂的獨特境界。
相對于鋼琴、聲樂等藝術種類來說,管樂學習的起步年齡要晚很多,或者說不需要有太長時間段的童子功練習作為基礎。進入大學之后,完全可以從零開始。雖然之前沒有基礎,但是這一時期的大學生,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趨于一種成熟的階段,學習起來將會更加的容易。而且相對于鋼琴和弦樂藝術來說,管樂的學習周期比較短,即使是普通的學習者,經過一兩年的學習之后,也基本上能夠掌握一些出初級的演奏技能,當其它樂器的學習者還站在音樂門外時,管樂藝術的學習者已經可以演奏一些簡單的音樂作品了。所以完全可以在高校中大力普及管樂藝術,能夠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的獲得成功的喜悅。
因為大部分管樂樂器的體積都比較小,所以十分便于攜帶,演奏者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演出?,F(xiàn)實中、影視作品中,不乏有這樣的場景出現(xiàn)。很多學生們都認為演奏者十分有魅力,將其看作是一種帥氣和時尚的行為,所以當有了學習的機會時,管樂藝術往往更受青睞。尤其是作為學校方面來說,一些大型樂器,如鋼琴、電子琴等,其數(shù)量是有限的,難以滿足眾多學習者的需要,而管樂樂器相對價格則比較低廉,處于學習者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所以更加具有普及的優(yōu)勢。當學生獲得他們心目中喜歡樂器的學習機會時,就會倍加珍惜,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21世紀的發(fā)展,區(qū)別于以往的任何時代,對于人才的水平和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國家之所大力開展審美教育和藝術教育,就是為了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和世界觀。本文中分析了管樂藝術在審美教育中所具有的優(yōu)勢和意義,希望各個學校對此有充分的重視,在公共音樂教育中對管樂藝術更加關注,使之成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形式。充分發(fā)揮出管樂藝術在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和獨具的優(yōu)勢,這對于管樂藝術和學生的發(fā)展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1.易松《論現(xiàn)代管樂的審美特征》美與時代2003年6月下
2.張道一《論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中國音樂教育 1995年第2期
3.杜曉十《面向學生素質的高等音樂教育》中國音樂教育1997年第3期
4.陸京華《高校管樂隊建設之我見》福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10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