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富平(溧陽市文化館 江蘇溧陽 213300)
埃德加·德加是法國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他的色粉畫富于創(chuàng)新,構圖新穎,描繪細致,對姿態(tài)的表達獨到,這一切,使他成為19世紀末色粉畫藝術大師。德加逝世,距今已有百年,但時間的久遠并不能掩蓋色粉畫一代宗師巨大的藝術魅力。盡管人們對他的解讀極多,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繼續(xù)深挖這座“光芒四射又保持神秘”(德加語)的富礦,從中找到對我們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所富有借鑒意義的藝術啟迪。
“我是善于用線的色彩畫家”,這句話,是德加本人對自己畫作鮮明藝術特色的高度概括和準確評價,也突出地表現了畫家一生不竭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
德加的祖父是一名畫家,他從小耳濡目染,熱愛繪畫。中學畢業(yè)后,德加報考了美術學校,他在意大利學習意大利的藝術,同時,他又在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的一位得意門生路易·拉莫特的畫室里學畫。那時的德加臨摹了從15到16世紀的許多繪畫和素描,當他回到巴黎時,他已經是一個學到一手安格爾畫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這為他一生的作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德加對素描有天生的愛好,他喜歡纖細、連貫而清晰的線條,并認為這種線條是高雅風格的保證和達到他所傾慕的那種美的唯一方法,在線的運用上,他達到了妙筆生花的地步。不錯,德加是屬于印象派畫家,但他絕不是那種學院式的死守清規(guī)戒律的印象派畫家,在傳統的印象派畫家筆下,“形”有溶解于氣氛和色彩之中的傾向,而在德加那里,色彩始終是為“形”服務的,盡管在德加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色彩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些畫作里線條在色彩中隱退,但總體上說,德加的畫始終保留著嚴格的形,他用形來反映生動活潑的世界,并以新的繪畫方式擴大和豐富了印象派繪畫形式。德加創(chuàng)作方式就是干凈的線條加明暗的技巧再加上絢麗的色彩,這種方式給他帶來了遠超出同代畫家的藝術成就。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德加聞名于世的芭蕾舞女系列作品上,他筆下的芭蕾舞女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有的在后臺休息,有的在前臺排練,有的在更衣室打扮,他利用簡潔靈活的線條和人物繪畫明暗對比的相互作用,展示出獨特的運動感和空間感,畫面上絢爛多彩的色彩始終在為形象服務,令形象生輝,為擴大的視野和獨特的畫面布局服務。
德加是一個不甘于墨守成規(guī)的人。他一生都在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之中,傳統遠遠沒有限制住他,反而促使他更為深入的去探索古代大師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為此,他采用了十分廣泛的方法,如使用膠彩、蛋彩、水彩、汽油等作畫,當然,最后他在色粉畫中找到了最為適合于自己的表達方式。另外,為了在油畫中獲得影線之間的透明效果,他還擅于同時運用多種不同手法,巧妙地將以色彩連續(xù)固定下來,讓它們重疊在一起。在他的晚年,由于視力下降,他更喜歡作木炭畫,簡潔有力地增加層次,再以白粉畫出亮光。正是堅持不懈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使德加最終成為一位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大師級人物。他用畢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留給后人最大的啟示:藝術存在于永恒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之中。
德加出生于富有的家庭,父親是銀行家,但后來家道中落,他不得不為了償還父親留下的債務賣掉了自己的房屋和很多財產。德加在一生中并沒有享受到持久的浪漫,他的人生是苦樂參半的一生。正因為這種復雜的人生,使德加在少年時代,因家庭富有得到了良好的系統的藝術教育和熏陶,而以后,又使他飽嘗人生的艱辛,使他得以接近下層勞苦大眾,了解社會下層群眾的生活狀態(tài)和思想感情,同情他們,從而產生“制作對下層群眾有益的藝術”的想法。
生活的需要使德加去認真觀察和描繪那些工作場所中的勞者,在真切的現實中抓住他們的形象,畫出了日常生活場面中的藝術形象。德加筆下的下層女性,有帽子店熨燙女工、制帽女工、棉花工場女工、咖啡店歌女以及下層舞女等,無論是什么職業(yè),他們通常都顯露出疲乏和勞累,表現出生存困苦和無奈,這些女子,既不聰明也不漂亮,氣質舉止十分平常甚至庸俗,迥異于沙龍貴婦的珠光寶氣和高貴典雅。但畫者筆下飽含情感,以致能夠做到化腐朽為神奇,使平庸無奇的姿勢迸發(fā)出優(yōu)美的韻律。正因為如此,德加被稱為印象派畫家中的現實主義巨匠,這些現實主義的作品,樸實、真摯地表現了所見的事物,忠實地表現出人性中毫不虛偽的本質,深切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現實,從而被永遠地流傳下來,成為藝術大師藝術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普通的現實生活中去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有生命力的美,創(chuàng)作對人民群眾有益的作品,這亦是德加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
德加在談到自己如何作畫時曾對人說:“我要光芒四射又保持神秘?!钡拇_,德加的色粉作品確實達到了曠古未有的光芒四射,而同時又保持著某種神秘的成分。這種光芒四射和神秘,集中地體現在畫者“抓拍”式的對瞬間的捕捉、非對稱性非中心性的構圖和獨特的觀察視角(如俯視)等方面。如為大家所熟知的《舞臺上的舞女》,畫面即展示了舞者某一個瞬間的定格,這在照相技術尚未發(fā)明的年代是前所未有的舉動。
德加何以能做到這點,除了歸功于其天才的創(chuàng)造能力之外,我們也要贊嘆其善于借鑒當時世界上各種藝術流派和科學技術的高超“拿來”能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1880年前后,攝影師已經可以用膠片來固定人物運動的瞬間,如果說,照相技術未發(fā)明之前,德加已用繪畫的方式和攝影師做著同樣的事情,那么,以后德加則是更加自覺地運用這種“新聞圖片”式的手法來構圖作畫,用繪畫的方式捕捉瞬間的畫面,德加在此后曾一度熱衷于對照相和暗房沖洗技術的學習和鉆研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德加還借鑒了當時風行一時的東方藝術——日本浮世繪的構圖手法,他在創(chuàng)作中所應用到的俯視、將主要人物偏移中心、夸張的出乎意料的近景以及為了襯托人物生動而淡化背景等手法,甚至與21世紀攝相機時代人們的美學觀點和視覺偏好不謀而合。
善于學習和借鑒當時最新技術和藝術流派,多方汲取“營養(yǎng)”,學習百家自成一家,這也許是德加贈給我們的另一寶貴啟示。
德加作畫方法有一點是十分特別的,就是他特別強調用記憶的方法作畫,反對像其他印象派畫家那樣完全對物象進行寫生的方法。他說:“眼睛看到什么東西,就表現什么東西,這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把記憶的東西用素描形式固定下來豈不是更好,那就是想象力加記憶力共同產生的變相作用,這樣就會得到更強烈的印象,也就是說這才是真正的再現。只有在這時你才會認識到你的回憶,你的幻想才會從自然權威束縛下解放出來,這該是多么寶貴?!彼诓蹲絼討B(tài)的一瞬間形象,有著敏捷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并且以自己精確的素描技巧表現出那些生動的形象。這種方法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多的體現并給后來的表現派藝術以大量啟示。
德加不被戶外作畫所吸引,他很少畫風景,他曾說過:“當我們愛著大自然時,我們從來也不知道她同我們是否兩廂情愿。他還曾說過,人們從一幅畫中呼吸到的空氣與人們在畫外呼吸到的空氣不是一回事,他不想去發(fā)現大自然即興安排的美,而更鐘愛由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享有盛名的《舞臺上的舞女》,就是德加憑著記憶在畫室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樣的佳作還有許多。德加的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曾遭到一些人的置疑,筆者認為,這恰恰是德加的過人之處,成功之處。這是因為,畫家不是純自然主義地去“臨摹”事物,“復制”真善美,而是去創(chuàng)造美,畫家需要“源于生活”,但更要“高于生活”,既需要寫生,更需要“創(chuàng)造”。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方法,不可簡單地模仿他人,但德加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無疑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在如何創(chuàng)新作畫的方法方面,對我們也是有啟迪的。
斯人已去,佳作不朽,其留予我們的啟示更是彌足珍貴。
1.何政廣主編.《德加,超越印象派大師》.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法]盧瓦雷泰著.吳靜宜譯.《德加:舞影爛漫》.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版.
3.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