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武仁行
丁偉:善于用制度破解立法難題
文/本刊特約記者 武仁行
人物簡介: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曾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五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第三屆中國杰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首屆上海市優(yōu)秀中青年法學家學術稱號。
深秋時節(jié),在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里,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與本刊編輯部就本屆人大和法工委的立法工作,進行了一次長談。時間雖已悄然過去兩月有余,但我們還清楚地記得,那天,他手里拿著一疊材料,剛一進門,就說起了法工委正在討論的信訪條例修改草案。原來那邊的會議還沒有結束,丁主任是提前趕來這邊!我們在心里默默地表示著感謝,也更加冀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多多傳遞人大立法的酸甜苦辣和豐富成果。
在許多人看來,丁偉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專家型立法工作者,因為從高等學府到人大機關,從法學教授到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他的這種經(jīng)歷在歷屆常委會中并不多見。他自己也感到有些“特殊”:“我本身是從事法律工作的,到人大后,基本上還是從法律角度為常委會履職提供服務。”他告訴我們,他在人大已連續(xù)做了兩屆,到2013年月正好滿10年。10年來,他感覺收獲很多,學到了很多。他也因此將“加強自身學習,練好內(nèi)功,不斷增強自己的履職能力”,作為在人大工作年的首要體會。
立法是人大很重要的一項職能,也是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談到這點,丁偉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坦率地告訴我們,履行好這個職能需要有五個方面的能力,即政治識別能力、法律專業(yè)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他體會,這幾個能力需要到人大工作后,不斷學習才能得到。他選擇前兩種能力給我們做了具體闡釋。
其一,政治識別能力。丁偉認為,吳邦國委員長一直講人大工作政治性很強。政治性很強體現(xiàn)在立法工作中,就是怎么樣提高自己的政治識別能力,怎么樣確保我們地方立法和國家法律保持一致,自覺維護法制統(tǒng)一的原則,保證地方立法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斑@個很重要,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北热纾诒臼写迕裎瘑T會選舉條例修改中,如何對待“海選”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有敏銳的眼光,既要考慮上位法,又要考慮“海選”的成本及其影響,處理好各種關系。
其二,法律專業(yè)能力。立法工作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專業(yè)性非常強,有很多問題不去學習,就解決不了。比如年國務院依法行政綱要出來以后,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法等許多行政法律都出臺了,這些新出來的法律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丁偉強調(diào):“從事法律專業(yè)的同志,比如搞部門法或者理論法學的人,可能熟悉上位法,但是不一定很懂立法學是什么意思,因為立法工作有它的特殊性。比如立法技術規(guī)范,立法學中的許多制度,立法工作的許多規(guī)律,都需要運用、總結,不是從事哪個部門法研究就能勝任的。他進一步說,對法規(guī)草案起草,我們經(jīng)常講要提前介入,同步推進。這個提法在特定時期、特定項目上是需要的,但是人大立法工作有科學規(guī)律,立法的節(jié)奏可以加快,法律上的程序卻不可以斷。從法工委的角度說,提前介入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介入過深,就可能沖淡專門委員會的積極性,甚至代替別人審議,這不符合立法法和本市地方立法的有關規(guī)定,而且我們對有些問題的看法,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丁偉總結:“所以我想在法工委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強學習。一是向實踐學,向書本學;二是向有經(jīng)驗的老同志學,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法工委內(nèi)部,我們也長期堅持學習,目的是把法工委建設成學習型委員會。這是我第一個方面的體會?!?/p>
“第二個方面的體會,是我們?nèi)绾斡掠趫猿终胬?,積極運用立法智慧,妥善處理立法中的矛盾?!倍ヒ詫W者特有的理性思維,給我們講解了他在人大工作的另一個主要感受。
立法是一個博弈和利益協(xié)調(diào)的過程,多年從事立法工作的丁偉,對此感觸尤深。他告訴我們,地方立法涉及到很多部門利益如何處理的問題。過去經(jīng)常講,要防止部門利益法律化,這有一定的根據(jù),因為在目前的體制下以上的法規(guī)草案是由政府部門起草的,有些部門可能想借此把部門利益固化下來,擴大自己的權力,減少自己的義務?!傲⒎üぷ髡撸貏e是法工委的同志作為常委會的工作人員,要為地方立法把好第一道關?!彼貏e提到上一屆法制委主任委員謝天放說過的一句話:“法工委工作的底線是不要在合法性問題上引起分歧?!彼J為這點很重要,因為上海的一舉一動大家都很關注,在合法性問題上必須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在法工委內(nèi)部,他一直強調(diào)在立法工作中要堅持講真話、講實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既要敢于提出問題,又要善于提出問題;既要能夠提出問題,又要善于運用立法智慧,有效破解難題,使地方立法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
接著,丁偉用兩個實例作了具體說明。第一,房地產(chǎn)登記條例的修改。他說,這個條例的關鍵條款,是損壞房屋承重結構要不要限制轉移登記。當時爭論很大,也提出了很多方案。最后他提出了一個方案,也被接受了,就是規(guī)定破壞房屋承重結構并有記錄的,如果轉移登記,必須要提交整改以后經(jīng)過行政管理部門認可的文件。這樣既不沖撞上位法,又體現(xiàn)了本市地方立法的宗旨和導向。第二,法工委正在討論的信訪條例修改草案。這里面也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比如信訪終結制的問題等。但是我們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在問題提出后,怎么去解決,怎么把不行變成可行。他由此引申說“:對制度設計有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法工委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組織協(xié)調(diào),通過不斷地協(xié)調(diào)、不斷地溝通、不斷地磨合,統(tǒng)一思想、形成共識。而如何既堅持真理、把握原則,又妥善處理各種關系,這是對我們立法智慧的一個考驗?!?/p>
立法工作頭緒繁多,許多問題的協(xié)調(diào)解決,最終要靠制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丁偉反復強調(diào),立法工作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個規(guī)律最后必須要落腳到制度的層面。他一直告誡自己,法工委的工作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對立法工作中暴露出來的經(jīng)常性、普遍性問題,怎么樣從制度上去解決它。他認為這一點至關重要,并把它稱為自己第三個方面的體會,也就是“要勇于探索、銳意進取,在完善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彼榻B,本屆以來,法工委在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并得到了兄弟省市人大和全國人大的充分肯定。
第一,法規(guī)的定期清理。前幾年上海搞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法規(guī)集中清理。比如,中國加入以及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出臺以后,本市都分別開展了法規(guī)集中清理,但都是按照國家大法的要求進行的,缺乏制度性的保障。近年來,法工委就建立清理工作長效機制進行了一些探索。首先,開展了地方性法規(guī)清理長效機制課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擬訂了一個試行辦法,向黨組會議匯報通過后實施。按照這個辦法,法工委密切跟蹤國家立法,發(fā)現(xiàn)與本市地方性法規(guī)明顯不一致的,及時和有關部門溝通,提出清理意見,同時將法規(guī)清理與下一年度的立法計劃銜接起來,由此形成了一個定期清理的動態(tài)機制。
第二,立法專項論證。丁偉認為,上海人大一直重視中長期立法計劃的制定,不僅每年編制年度立法計劃,新一屆人大成立的第一年,還要編制五年立法規(guī)劃。編制年度立法計劃有個流程,就是上報正式項目的單位都要進行立項論證,只是過去沒有用這個名詞。本屆人大借鑒北京的做法,搞了一個法規(guī)立項論證試行辦法,核心是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琢磨。比如,在立法資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大家對必要性、可行性認識比較一致的項目,能不能正式立項?大家不認同但很有必要的項目,能不能上會審議?等等。所以法工委總結經(jīng)驗,于年對原來的立項論證制度作了完善,要求在原來必要性、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著重就四個問題進行專項論證。一是制定或修改法規(guī),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二是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現(xiàn)有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本市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章四種法律資源,是否已經(jīng)有相應的規(guī)定;三是如果需要立法解決的,那么新制定的法規(guī)能不能采用有幾條立幾條的方式;四是無論制定還是修改,新法規(guī)的核心規(guī)定有幾條。這樣修改的目的是用制度把一些探索固化下來,使制度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第三,不斷健全現(xiàn)有的一些制度。比如修訂了立法技術規(guī)范;建立了政府規(guī)章備案審查制度;積極探索民主立法的新途徑,力求使立法過程既講民主,也講實效。丁偉認為,這些制度與法規(guī)清理、專項論證一起,構成了立法各個階段的工作制度。同時,法工委在立法聽證的小型化、常態(tài)化,充分發(fā)揮代表作用等方面,也正在積極探索,力求使立法民主進一步對立法工作產(chǎn)生推動作用。他再次強調(diào),立法中的許多問題只有進入了制度層面,解決起來才更有保證。
“法工委工作比較具體,甚至有些瑣碎,但我們在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立法任務的同時,一定要有想法,千萬不能陷入事務堆里。有想法,踏踏實實去做,就會有幫助,就會有收獲?!倍ブ魅蔚囊幌胃?,讓我們的思緒一下子飛揚起來。常言道:有思想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法工委的工作不正是對此最生動、最真實的詮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