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維范
▲施永安書法作品
▲施永安書法作品
與施永安相識是在一位書法界前輩的生日宴會上。
施永安的名字于我早已如雷貫耳,曾想像此兄一定文質(zhì)彬彬,舉止當有碩士風(fēng)范。然見面時卻感大相徑庭。施兄身坯粗頎,“噸位”較我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下綽號“魁梧”,公斤90 尚余,但見施兄后卻大感慚愧,猶小巫之見大巫也。同屬重量級,便惺惺相惜,與永安開始交往、走動。
那日,應(yīng)施兄之約,赴其家小酌。另有侯、曹二仁兄同往。
進施兄溫馨之居,頓感書卷氣拂面,幾個書柜擺放著書法、篆刻、文物鑒賞等書籍。墻上掛著他親筆書寫的字畫,書架上擺著數(shù)方篆刻作品。
長談。施兄的藝術(shù)之路如在眼前……
1949年,施永安出生在我省的伊通滿族自治縣。滿族在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史中,不乏啟功等藝術(shù)大家,在先輩的藝術(shù)成就的感召下,施永安從小就喜歡繪畫、書法。讀初中時就以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得到同學(xué)老師們的交口稱贊;1971年至1975年間,他在部隊從事宣傳工作,板報、墻報加上營區(qū)里的標語和偉人語錄,無一不是他親手操辦??瑫?、行書、魏體、宋體等美術(shù)字琳瑯滿目,紅極軍營,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是初級階段。
▲施永安書法作品
1978年,施永安來到了省博物館。世界在他的眼前倏然變大,書界名家、碑帖典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研習(xí)中去,一部《康熙字典》、一部《說文解字》,成了他的兩支拐棍。在書法字體中,他非常喜愛篆書和隸書,兩年時間,他把《康熙字典》眉線的所有篆字,臨了五六遍,可謂韋編三絕。他苦讀古漢語、歷史和書法相關(guān)書籍,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他的有獨到風(fēng)格的“篆隸”體作品,雄渾大氣、不假雕琢、若篆若隸、韻味悠長,令人擊節(jié)叫好。這是他幾十年的心血結(jié)下的碩果。
施永安的書法已成大氣候,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與之相輔相成的還有篆刻,那被外賓、朋友、同行所珍藏的六七千方印鑒便是證明。說到篆刻,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一年,施永安的書法已小有名氣,他想請一位名家為自己治一方印,但那位老人家卻淡忘了這件事。年輕氣盛的他以為受到了輕視,便自己動手治了一方,一用,感覺還可以,于是,他又開始研究篆刻藝術(shù)。當功成名就之時,與那位老人談及此事,二人拂掌大笑,以為一大快事。
▲施永安書法作品
施永安從1980年開始,就在當時的吉林省文物店做文物保管部主任兼保管員的工作,接觸了大量的日本書畫與陶瓷,這使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和研究欲望。然而,當時無論是學(xué)術(shù)研究還是鑒賞方面,都缺乏起碼的資料。他感到很不安,這么豐富的藏品,卻沒有一份可以引導(dǎo)人們欣賞的資料,作為我們這樣的文明古國來講,是一件遺憾的事。一種強烈的責(zé)任感趨使他開始了添補這項空白的工作。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在中日兩國邦交正?;?0 周年的1992年,二十多萬字的《日本古陶瓷》問世了;相距十年,在中日兩國邦交正?;?0 周年的2002年,一部收入了從日本5 世紀到如今一千五百余年共一萬五千多名畫家生平的《日本古今畫家名典》問世,這是一部辭書形式的日本繪畫史,其資料之全,含量之豐富,價值之高,令人嘆為觀止。2007年出版首部詩集《平若堂書稿》。2009年出版《施永安書法作品集》。2010年,施永安又出版了篆刻專著《施永安治印》。這些專著的出版奠定了施永安先生學(xué)者型藝術(shù)家的崇高地位。
▲施永安書法作品
如今的施永安,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xué)會會員、研究員、長春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白山印社副社長等于一身,光環(huán)已令我等不敢正視,然施兄卻仍樸實如昨:興致高時手足具蹈,心有苦楚,亦潸然淚下……
酒酣情濃之時,施兄拿來一些詩作讓我賞析。觀其中各篇,皆為平時有感而發(fā)的拾零之作,文字簡潔、哲理深邃,吾讀后感嘆:兄實為文人也。
俗話說文人相輕,我忝為文人,亦不能免俗。然我對施兄,“輕”易為“青”,學(xué)宿哲周樹人先生,白眼輕蔑世事,青目以對施兄,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