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情的觀察者:傷心人類學
作者:露絲·貝哈(美)
譯者:韓成艷 向星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在一切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里面,研究者的存在一定會對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造成影響。你在場記錄下來的情形,一定與你不在場時發(fā)生的情形不一樣,采訪對象對你說的話,一定與他對另外一個人說的話不一樣。既然研究數(shù)據(jù)的生成全部與你的在場有關,想要做出客觀的分析,怎能假裝沒有你的主觀性的參與呢? 所以從田野歸來,開始寫作,研究者的主觀性就變得更加強大,甚至可以說,你所寫的每一句都是在你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這個濾鏡下過濾一遍之后寫出來的,只有你能寫出這樣的語句,只有你這樣組織段落,別人不行。按照這樣的觀點,很容易就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學并不是科學?;蛘哒f,人類學家之所以要研究人類學,完全有自我治療的況味。因為自我介入的生命故事,對人類學家本身也有自療的作用。而“返回自身”的追溯,其實就是人類學家的“易受傷”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