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單語學習詞典配例原則的理論構建

2013-06-10 09:12
外國語文 2013年1期
關鍵詞:詞條詞典用法

張 宏

(四川外語學院 英語學院,重慶 400031)

1.引言

確立配例原則指導配例實踐在編纂實踐層面和詞典學科理論構建層面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當前隨著多語種、多品牌的學習詞典不斷涌現(xiàn),學習詞典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對其配例原則的研究也日趨活躍,所提的配例原則呈現(xiàn)出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勢態(tài),這些原則既在一定程度揭示了配置例證的內(nèi)在規(guī)律,又在很大程度上人言人殊,缺乏定論。為何會出現(xiàn)人言人殊的狀況?學習詞典的配例原則能否參照客觀依據(jù)建立?這些問題尚無人關注。下文將回顧前人研究,分析其不足,然后引入新視角,采用新方法對學習詞典配例原則進行理論構建。

2.文獻回顧

對學習詞典配例原則的研究有三類:(1)國外學習詞典研究者就選擇例證提出的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看法,如例證要易懂(Lemmens & Wekker,1991:1),例證要有趣(Fox,1987:142)。例證要有時代性(Kirkpatrick,1980:vi)等;(2)編纂者較為系統(tǒng)地總結出的所編詞典的用例原則(孫全洲,1986;李憶民,1989;徐玉敏等,2005;鄭定歐,2003;魯健驥、呂文華,2006);(3)研究者針對單語學習詞典這一詞典次類(而不是某一部詞典)提出的成套配例原則(劉川平,2006;李祿興,2006;鄭定歐,2006)。

在這三類原則中,被學者們普遍認同的原則僅有兩條,即“例證要反映典型或常見的詞語意義和用法”、“例證要簡潔”,而其他原則僅得到部分學者贊同①“普遍贊同”和“部分學者贊同”是個相對概念,難以在兩者之間精確地劃定人數(shù)界線。。表面上是研究者的側(cè)重點不同造成了這種人言人殊的狀況,但根本原因是這些研究存在著六種缺陷:

(1)研究者對例證難度的認識存在局限性,致使其論述存在遺漏。例證的難度可以由語法結構、詞匯以及內(nèi)容的復雜度這三個因素引起,但籠統(tǒng)強調(diào)例證要簡單易懂者有之(Lemmens&Wekker,1991:1),強調(diào)語法結構和詞匯要簡單者有之(Atkins,1995:38;魯健驥、呂文華,2006:63),僅強調(diào)要控制難詞者亦有之(李祿興,2006:195-197;鄭定歐,2006:2)。

(2)對例證和詞條其他成分的關系認識不清,致使論述不夠全面。例證能夠綜合體現(xiàn)各種詞語知識,要同多個其他詞條成分協(xié)調(diào)一致,但只有個別學者注意到了這種全方位的一致(劉川平,2006:104-105),有些學者只是片面強調(diào)例證要與釋義一致(魯健驥、呂文華,2006:63-64;李祿興,2006:194-195)。

(3)對例證功能的認識混亂,致使原則重復。李祿興(2006:197-200)在一條原則中規(guī)定,例證要提供句法信息或搭配信息,在另一條原則中又提出,例證要能幫學習者造句。其實,這兩條原則猶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從例證提供的信息類型視角來看,例證提供的信息有句法、搭配、語用等;從例證信息的使用視角來看,例證包含的各類信息都能幫助用戶造句(張宏,2012)。

(4)國內(nèi)研究者對國外配例研究進展掌握得不夠全面。例如,使用整句例還是語段例國外研究者早有定論: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句例或語段例取決于詞目的語言特征(Jacobsen,1991:2788),但還有學者贊成一律使用整句例(徐玉敏等,2005:231)。再如,使用控制詞匯撰寫例證是英國學習詞典編纂者經(jīng)過嘗試而最終摒棄的策略,優(yōu)先使用真實例早已成為國際詞典學界的共識,而國內(nèi)還有人提倡自造例證(徐玉敏等,2005:231;鄭定歐,2006:2)。

(5)研究者均使用單純的歸納法確立配例原則,致使結論帶有此法的內(nèi)在缺陷:受觀察對象和范圍的限制,得出了以偏概全的結論;理論的概括高度有限,所提原則多為簡單的經(jīng)驗描述與匯總,如劉川平(2006:100-102)所提一些原則實為例證的幾種功能。

(6)研究者均采用單一的編纂者視角確立配例原則,由于目前詞典學尚缺乏成熟的理論體系,這種視角致使其原則存在兩個缺陷①這些缺陷并不意味著其原則沒有真知灼見。:研究者自由創(chuàng)造概念概括配例經(jīng)驗,這些概念松散不成體系,原則更不成體系;概念多為直覺的感受與經(jīng)驗性認識,理論抽象程度較低。

針對這些缺陷,下文在構建新的配例原則時將采取對治措施:較為全面地掌握國內(nèi)外例證配置的研究進展;厘清例證功能,例證同詞條其他成分的關系這兩個問題②拙作“詞典例證功能分類再探——以普通單語詞典和學習詞典例證功能研究為例”(張宏,2012)和“詞條語篇微觀結構描述再探及其語義單位關系分析”(張宏,2010)分別嘗試著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用演繹法補充歸納法;引入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視角。

3.配例原則的理論構建

本研究的直接研究對象是學習詞典配例原則,間接研究對象是學習詞典例證。對例證我們有以下三點基本認識:

觀點(1):例證是代表語言的樣本。

觀點(2):例證是一種語言輸入。這表現(xiàn)在,在課堂教學中例證常用作例句,在課外學習中它像課文一樣是學習者模仿的語言樣本。

觀點(3):詞條本身是一個具有語言教學作用的語篇(Wiegand,1984,轉(zhuǎn)引自 Gouws,2003:34),其交際過程可用語用學的順應論加以解釋(張宏,2007:99):例證是詞條的組分,它必須順應詞典語篇的交際語境、語言語境(即信道和語篇)。

對學習詞典配例原則我們有兩點認識:

觀點(4):配例原則是編纂者選擇、展示例證時所遵循的指導性方針和準則,是詞典學家對選擇和展示例證這兩種編纂活動的本質(zhì)性特點和內(nèi)在規(guī)律性的認識。

觀點(5):配例原則不僅可通過歸納法加以總結,也可根據(jù)詞典學原理及相關教學規(guī)律用演繹法推導得出。

基于上述五點認識,下文將以編纂者的基本任務為出發(fā)點,由概括到具體,分三個層級逐步推導影響配例的因素,以這些因素為依據(jù)在不同層級上確立原則。原則的編號形式為羅馬數(shù)字后接阿拉伯數(shù)字,羅馬字母代表原則的概括層級,阿拉伯數(shù)字代表原則在該層級中的序號,例如Ⅲ-2表示該原則是第三層級中的第2條原則。文中“詞語描述”、“詞語特征”、“詞語知識”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編纂者揭示詞語意義和用法的行為是詞語描述,描述的結果從編纂者視角來看是詞語特征,從用戶視角來看則是詞語知識。

3.1 第Ⅰ層級原則的確立

詞典學家描述語言的目的是要把語言知識傳遞給大眾,在種種語言知識和用戶的不同需求之間進行協(xié)調(diào)。(Kirkness,2004:54)例證是一個可以綜合體現(xiàn)各種詞語知識的詞條成分,基于Kirkness的觀點可得出推論:配置例證就是編纂者協(xié)調(diào)示例行為和用戶需求的過程。如果再考慮到詞典的屬性和例證所處的位置,我們會發(fā)現(xiàn)配置例證時協(xié)調(diào)的對象還應包括出版因素、詞條構建方式,因為一方面詞典是一種文化產(chǎn)品,商業(yè)出版因素會影響編纂者用例,另一方面例證同詞條其他成分之間的配合關系也會影響配例。根據(jù)這些認識,可確立一條配例總原則:

原則Ⅰ 協(xié)調(diào)原則

在配置例證時,編纂者必須協(xié)調(diào)示例行為、出版因素、詞條構建方式和用戶需求之間的關系。對例證的協(xié)調(diào)有兩方面:(1)使用什么樣的例證說明某項詞語知識,這涉及例證功能的設定、例證類型的選擇等;(2)如何通過例證展示相關詞語知識,這涉及例證的排列順序、信息的凸顯方式、例證與其他詞條成分的配合方式等。

3.2 第Ⅱ?qū)蛹壴瓌t的確立

Atkins(1993,轉(zhuǎn)引自 Rundell,1999a:88)將詞典編纂流程分為兩個階段:分析階段(the analysis stage)和合成階段(the synthesis stage)。在分析階段,編纂者要基于語料發(fā)現(xiàn)盡可能多的相關語言事實;在合成階段,編纂者要根據(jù)目標用戶的需求、查閱技能、商業(yè)和出版方面的制約條件,從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語言事實中提取那些同在編詞典相關的語言事實。協(xié)調(diào)原則中的四個協(xié)調(diào)對象(示例行為、出版因素、詞條構建方式、用戶需求)分布在這兩個階段中,我們可根據(jù)每個階段的特點對四個協(xié)調(diào)對象進行分析,并確立配例原則。

首先,從分析階段到合成階段就是通過分析語料歸納詞義和用法、配置例證。據(jù)此可確立如下原則:

原則Ⅱ-1 順應客觀描述原則

例證應當取自真實語料,用來體現(xiàn)編纂者要突顯、強化的詞語特征。

其次,合成階段的商業(yè)出版因素對進入詞典的例證具有制約作用,因此可確立這一原則:

原則Ⅱ-2 順應商業(yè)出版原則

例證要受商業(yè)出版因素制約。

再次,合成階段產(chǎn)出的結果就是詞條,是例證必須順應的語篇語境,據(jù)此可確立如下原則:

原則Ⅱ-3 順應微觀結構原則

例證必須同詞條語篇的微觀結構協(xié)調(diào)一致。

最后,合成階段所涉及的用戶需求即是查閱需求(reference needs),它是“促使個體用戶在諸如詞典這樣的工具書中尋求信息的情況(circumstances)”(Hartmann&James,2000:116),該定義是在微觀層面根據(jù)使用詞典的具體情景定義的。如果從較為宏觀的學習目的來看,學習者查閱詞典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握L2詞匯體系,換言之,用戶的查閱需求就是L2詞匯發(fā)展需求。因此可確立下列原則:

原則Ⅱ-4 順應詞匯發(fā)展原則

作為語言輸入的例證必須滿足學習者的L2詞匯發(fā)展需求。

3.3 第Ⅲ層級原則的確立

第Ⅱ?qū)蛹壍乃臈l原則的具體化過程分四個小節(jié)闡述如下。

3.3.1 順應客觀描述原則的具體化

順應客觀描述原則要求例證客觀地體現(xiàn)編纂者所要突顯的詞語特征,這一要求可從揭示詞語特征的手段、語言使用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詞匯的體系性這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例證僅僅是語言樣本,本身不帶有理論色彩,它體現(xiàn)詞語特征的準確程度和完備程度取決于語言理論對詞語的描述質(zhì)量。據(jù)此可確立下列原則:

原則Ⅲ-1 依從語言理論原則

例證是語言證據(jù),它本身沒有任何語言學理論立場,它所說明的意義和用法必須是為相關語言學理論所揭示的詞語特征。

其次,從語言使用的創(chuàng)新性來看,語言的創(chuàng)新性使得詞義的邊界常常被超越,編纂者容易選擇體現(xiàn)非典型意義和用法的例證(Fox,1987:138-139)。因此,可確立下列原則以避免該問題:

原則Ⅲ-2 典型特征原則

例證(作為一個整體)應當客觀地體現(xiàn)典型的詞語特征,單條例證不可體現(xiàn)邊緣意義和用法。使用語料庫是確保例證典型性的有效手段。

再次,從詞匯的體系性來看,在詞匯網(wǎng)絡中具有相同語義或用法特征(如雙賓結構)的詞語匯集在一起構成了各種集合,當這種語義或用法特征具有重要教學價值需用例證說明時,詞匯系統(tǒng)的體系性要求屬于該集合的所有詞語的詞條都配有例證說明該特征。因此可確立如下原則:

原則Ⅲ-3 系統(tǒng)處理原則

重要的詞語特征需要系統(tǒng)配例說明?!跋到y(tǒng)”是指在共同具有某個用法特征的多個詞語的詞條中,該特征必須統(tǒng)一用例證說明。

3.3.2 順應商業(yè)出版原則的具體化

出版社要對詞典篇幅加以限制,節(jié)約篇幅會導致一個現(xiàn)象(Cowie,2002:135):詞典中多數(shù)例證通常是孤立的、自足的短語或句子。因此,有必要確立如下原則:

原則Ⅲ-4 簡潔明了原則

例證必須簡潔明了?!昂啙崱笔侵咐C必須簡短,沒有無助于說明詞語意義或用法的成分;“明了”是指例證的意義必須清楚,沒有歧義,理解例證不需要依賴超出例證自身之外的上下文。

3.3.3 順應微觀結構原則的具體化

例證同詞條語篇的微觀結構協(xié)調(diào)一致體現(xiàn)在:例證補充、強化詞條其他成分(如釋義、釋義詞匯、句法結構描述等);多個例證之間彼此相互補充、對照。當前研究者對例證之間的關系有三點認識:(1)當數(shù)個例證并列使用時,其功能要互補(Drysdale,1987:219);(2)例證排列要符合三種順序,即從字面義到比喻義(Toope,1996:70-71)、從編碼用途例證到解碼用途例證(周小兵,1997:85)、由簡單結構到復雜結構(張宏,2009:47-48);(3)多個搭配詞語應當基于語義類別分組展示(Cowie,1983:140)。

基于上述認識,可確立下列配例原則:

原則Ⅲ-5 組分協(xié)同原則

例證要同詞條其他成分彼此配合,構成關系協(xié)調(diào)、具有組織性的微觀結構。一個義項之下的多條例證也構成一個需要系統(tǒng)安排、組織的結構體,這意味著:(1)多條例證要相互配合共同說明詞語的語義和用法范圍,其功能不可重復;(2)多條例證需要根據(jù)一定順序(排列可以綜合三種順序:說明詞語本義的在先,說明比喻義的在后;偏重解釋詞義的在先,偏重提供用法信息的在后;體現(xiàn)簡單語法結構的在先,體現(xiàn)復雜語法結構的在后);(3)多個搭配詞語要基于語義類別分組展示。

3.3.4 順應詞匯發(fā)展原則的具體化

VanPatten(1995:170)對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的描述如圖1所示:

圖1 語言習得的基本過程(VanPatten,1995:170)

在圖中,輸入的語言形式或結構首先必須被學習者所吸收,然后所接受的內(nèi)容經(jīng)過同化、重組融入中介語發(fā)展系統(tǒng),最后中介語發(fā)展體系中的語言材料被提取用于語言產(chǎn)出。

根據(jù)該模式可對詞典編纂作三點依次遞進的邏輯推斷:(1)例證是一種L2語言輸入,它所包含的編纂者意圖舉例說明的詞語知識,也要經(jīng)歷上述認知加工過程;(2)例證的內(nèi)容和展示方式要能夠促使詞語知識內(nèi)化到中介語系統(tǒng)中;(3)詞典編纂者可依據(jù)有關詞語知識如何內(nèi)化為語言發(fā)展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來控制例證的內(nèi)容和展示方式,提高內(nèi)化效率。

下文從六個方面考慮影響配置例證的因素:輸出對輸入的要求,輸入的難度,輸入轉(zhuǎn)變?yōu)槲盏倪^程,輸入轉(zhuǎn)化為吸收的效率,輸入的信息量,吸收的內(nèi)化過程。

(1)從輸出對輸入的要求來看,學習者產(chǎn)出語言是為了進行交際,這要求例證提供的知識必須包含同學習者的日常交際相關的語言知識,并兼顧L2文化知識。因此可確立如下原則:

原則Ⅲ-6 交際需求原則

例證提供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要符合用戶的交際需求。其交際情景應當是學習者的日常交際情景,體現(xiàn)的L2文化知識必須是用戶可以接受的當代社會主流文化,文化知識還必須適量(過量或不足都會引起理解困難)。

(2)從語言輸入的難度來看,給學習者提供的語言輸入必須是學習者所能理解的(VanPatten,1996:5)。據(jù)此可確立原則Ⅲ-7:

原則Ⅲ-7 控制難度原則

編纂者必須使得例證能夠被用戶理解,為此就要確保例證內(nèi)容的復雜程度、詞匯和語法結構的難度要同用戶的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相適應。此外,例證中不宜使用代字號,必要時還可給例證添加注解和標簽以促進理解。

(3)從語言輸入轉(zhuǎn)變?yōu)槲盏倪^程來看,不是所有的輸入都會變?yōu)槲者M入語言發(fā)展系統(tǒng),只有被學習者注意到的輸入才有可能變?yōu)槲者M入語言發(fā)展系統(tǒng)。(VanPatten,1996:7)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編纂者在展示例證時,必須使學習者注意到編纂者使用例證意圖說明的是什么詞語知識。如果再考慮到Rundell(1999b:47-48)的觀點——學習者的常見偏誤要舉例說明,可確立下列原則:

原則Ⅲ-8 凸顯示例焦點原則

編纂者必須通過例證與其他信息項(如句型描述,語用標簽等)的配合或其他手段(如字體加粗、對比展示具有轉(zhuǎn)換關系的語法結構①如OALD7對比展示offer的兩個轉(zhuǎn)換結構:“They decided to offer the job to Jo./They decided to offer Jo the job.”。等)清楚、易懂地向用戶展示,每條例證說明的是哪些重要詞語知識,以引起用戶注意,尤其是容易導致可預測性偏誤的詞義或用法。

(4)從輸入轉(zhuǎn)化為吸收的效率來看,為了使吸收效率最大化,在教學中一次應當只展示一項用法規(guī)則或語言形式,使學習者將注意力焦點集中在有待轉(zhuǎn)變?yōu)槲盏捻椖可稀?Wong,2004:38)據(jù)此教學規(guī)律,一條理想的例證所體現(xiàn)的焦點信息也應只有一項,但實際情況是詞典篇幅非常緊張,編纂者有時必須進行整合,使單條例證所體現(xiàn)的焦點信息不止一項。據(jù)此可確立原則Ⅲ-9:

原則Ⅲ-9 限制焦點數(shù)量原則

編纂者在單條例證中凸顯的詞語用法不宜過多,以使這些信息易于轉(zhuǎn)化為吸收。理想的情況是,一條例證凸顯一種詞語用法信息,但編纂者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整合。

(5)從輸入的量來看,研究者普遍認為L2學習者所接收的語言輸入必須是大量的(VanPatten,1996:5)。但詞典篇幅有限,不容許配置大量例證,例證數(shù)量要要因詞、因義制宜,原因有三:(1)每個詞語的語義、用法復雜程度不同,所需例證數(shù)目不同;(2)同一詞語的不同詞語特征往往具有不同教學價值,為其配例的必要性也各不相同;(3)在不同的詞條或義位中,例證同詞條其他成分的配合關系千差萬別,這些關系會影響配例數(shù)目。因此可確立下列原則:

原則Ⅲ-10 數(shù)量相宜原則

詞條沒有理想的例證數(shù)目,例證數(shù)目取決于詞語自身的語義和用法復雜程度、用法特征的教學價值以及例證同詞條其他成分的配合關系。

(6)從吸收的內(nèi)化過程來看,詞語知識被學習者吸收后就會融入中介語發(fā)展系統(tǒng)中的L2詞匯體系中。Schmitt(2000:131-132)提出,詞匯學習的目標就是把短期記憶中的詞語知識轉(zhuǎn)移到更加永久的長期記憶中,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使新知識同心理詞庫(mental lexicon)中已有的某些知識建立聯(lián)系。據(jù)此可推知例證所載的信息應有利于詞匯記憶②例證對記憶詞語的幫助作用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Johnson-Laird 1982,轉(zhuǎn)引自 Summers 1988:16-117)。,并確立第三級的最后一條原則:

原則Ⅲ-11 輔助記憶原則

例證的信息應當有助于詞語知識有效地存儲在L2心理詞庫中,為此編纂者可有意識選擇符合詞匯記憶策略的例證,例如根據(jù)并列、同義、反義、語義場等語義關系把新詞同已知的其他相關詞語聯(lián)系起來,把詞語同學習者過去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等③Schmitt(1997:199-127)。。

3.4 配例原則的縱觀

本文構建的配例原則體系之全貌如圖2所示:

該體系具有層級性,從第一到第三層級,原則變得越發(fā)具體。第三層級雖然處于最低層級,但仍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它們各自提出局部性的配例要求,這些要求逐級上傳到第一層級,供編纂者進行全局性的權衡取舍。

這套配例具有多維度性,通過融合詞典學、商業(yè)出版、詞典語篇觀和L2詞匯習得這四個維度,有效整合了雜散的配例經(jīng)驗和理論認識,演繹出新的原則,如依從語言理論原則、輔助記憶原則、限制焦點數(shù)量原則、凸顯示例焦點原則。

圖2 配例原則體系

該體系具有開放性,其框架有足夠的靈活彈性和靈活性吸收新的例證配置、詞語習得規(guī)律,以確立新的原則。

4.結語

確立配例原則是一種理論構建研究,一方面,理論的特性要求原則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詞典編纂實踐的獨特性決定了原則構建工作不可照搬其他學科的方法,要求構建的原則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本研究的結論也許尚存商榷之處,但其研究過程表明,研究者需要在較長的時期內(nèi)認真思考兩個問題:在詞典學科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研究者須從編纂經(jīng)驗中提煉理論的情況下,如何厘清一些基礎性概念之間的關系?如何消除研究方法給結論所帶來的經(jīng)驗性色彩和隨意性?

[1]Hartmann,R.K.K.& G.James.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Kirkpatrick,E.M.Chambers Universal Learners’Dictionary[Z].London:CUP,1980.

[3]Wehmerier,S.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Seventh edition)[Z].Oxford:OUP,2005.(OALD7)

[4]Atkins,B.T.S.The Role of Examples in a Frame Semantics dictinary[C]//M.Shibatani& S.A.Thompson.Essay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In Honour of Charles J.Fillmore.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25 -42.

[5]Cowie,A.P.The Pedagogical/Learner’s Dictionaries for the Foreign Learner[C]//R.R.K.Hartmann.Lexicography:Principles and Practice.London:Academic Press,1983:135-144.

[6]Cowie,A.P.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A Hist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2002.

[7]Fox,G.The Case for Example[C]//J.M.Sinclair.Looking Up.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87:137-149.

[8]Gouws,R.Types of Articles,Their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Lemmata[C]//P.V.Sterkenburg.A Practical Guide to Lexicography.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3:34 -43.

[9]Jacobsen,J.R.,J.Manley & V.H.Pedersen.Examples in the Bilingual Dictionary[C]//F.J.Hausmann et al.Wrterbücher/Dictionaries/Dictionnaires.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exicography(Vol.3).Berlin - New York:De Gruyter,1991:2782 -2789.

[10]Kirkness,A.Lexicography[C]//A.Davies& C.Elder.The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54-81.

[11]Lemmens,M.& H.Wekker.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xis and Grammar in English Learners’Dictiona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91(1):1-14.

[12] Rundell,M.Recent Trends in Publishing Monolingual Learner’s Dictionaries[C]//R.R.K.Hartmann.Dictionaries in Language Leaning.Berlin:Freie Universitt Berlin,1999a:86-98.

[13]Rundell,M.Dictionary Use in Prod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99b(1):35-53.

[14] Schmitt,N.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UP,2000.

[15] Summers,D.The Role of Dictionar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R.A.Carter& M.McCarthy.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Longman,1988:111-125.

[16]Toope,M.Examples in the Bilingual Dictionaries[D].University of Ottawa,Ottawa,1996.

[17]VanPatten,B.& C.Sanz.From Input to Output:Processing I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ve Tasks[C]//F.Eckman et al.Second Language Theory and Pedagogy.Philadelphia:Lawrence Earlbaum,1995:169-186.

[18]VanPatten,B.Input Processing and Gramma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orwood: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6.

[19]Wong,W.The Nature of Processing Instruction[C]//B.VanPatten.Processing Instruction:Theory,Research,and Commentary.Mahwah-New Jersey:Erlbaum,2004:33-63.

[20]李祿興.單語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的設例[C]//鄭定歐等.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93-213.

[21]李憶民.詞匯動態(tài)研究和教學詞典編纂——《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用法詞典》的特色[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3):96-103.

[22]劉川平.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用例的一般原則[J].辭書研究,2006(4):99-114.

[23]魯健驥,呂文華.編寫對外漢語單語學習詞典的嘗試與思考——《商務館漢語詞典》編后[J].世界漢語教學,2006(1):59-69.

[24]孫全洲.《現(xiàn)代漢語學習詞典》編纂中的探索[J].辭書研究,1986(3):83-88.

[25]徐玉敏,李祿興,杜健,張偉.編纂漢語學習詞典理論與實踐之探索[C]//鄭定歐.對外漢語教學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05:225-249.

[26]張宏.外向型學習詞典配例研究——以《漢英雙解詞典》為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

[27]張宏.詞條語篇微觀結構描述再探及其語義單位關系分析[J].外語研究,2010(3):66-70.

[28]張宏.詞典例證功能分類再探——以普通單語詞典和學習詞典例證功能研究為例[J].外語研究,2012(5).

[29]鄭定歐.序二[C]//徐玉敏.當代漢語學習詞典(初級本)[Z].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3-6.

[30]鄭定歐.前言[C]//鄭定歐,李祿興,蔡永強.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3.

[31]周小兵.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寫[J].辭書研究,1997(1):82-86.

猜你喜歡
詞條詞典用法
address的高級用法你知道嗎?
米蘭·昆德拉的A-Z詞典(節(jié)選)
米沃什詞典
“作”與“做”的用法
詞典引發(fā)的政治辯論由來已久 精讀
特殊用法
2016年4月中國直銷網(wǎng)絡熱門詞條榜
大數(shù)據(jù)相關詞條
漫畫詞典
尼勒克县| 蒲城县| 满洲里市| 孟村| 广昌县| 马公市| 鹿邑县| 页游| 南皮县| 漳平市| 定安县| 天峨县| 白水县| 大化| 额敏县| 太白县| 庄浪县| 璧山县| 西林县| 东乌珠穆沁旗| 若尔盖县| 陆川县| 蛟河市| 丽江市| 紫金县| 河北省| 镇平县| 陇西县| 彭泽县| 米易县| 广平县| 福建省| 弥勒县| 肃宁县| 开封市| 三门县| 会理县| 霍林郭勒市| 宁阳县| 封开县|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