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散人
漫游送別
渭城春天的早晨,蒙蒙細雨濕潤了地上的泥土,洗凈了客舍的塵灰。雨后的客舍旁,柳枝顯得嫩綠可愛,新嫩的活色充盈在每一個人的身邊。可惜這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無法使舉斛對飲的王維和元二略露笑顏。
原來,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王維陪伴朋友元二自長安出發(fā),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這里才分手話別。安西地處異域絕境,比陽關(guān)還要遙遠。且不說那里的日子如何,千里的絲綢路途就令人望而生畏。王維似乎聽到了大漠的朔風(fēng)、咴咴的馬叫,似乎聽到了悲歌怨笛、殘酒淚痕。此時此刻,王維縱有滿腹的知心話要說,也覺得說什么都是多余。對,唯有飲酒,才是最得體、最恰當(dāng)、最知心的送行。
在“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的矛盾中,元二漸漸走出了王維的眼簾。此刻,淚眼模糊的王維吟出了千古絕唱《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唐代長安送別,往西去的,大多在渭城進行。渭城也就是秦朝的咸陽古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漢武帝時改名渭城,治所在今咸陽市東二十里。從長安至此約一天路程。李商隱《赴職梓潼留別畏之員外同年》有詩句云:“京華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陽見夕陽?!蓖蹙S用短短28個字,把朋友送別時愁苦的心緒描繪得淋漓盡致。
在送別詩詞中,以朋友相送贈別的最多?!半x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瘪樫e王送別密友,表達了對朋友的忠貞和堅定?!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蓖醪蛣e朋友,不愿學(xué)兒女做派,唱出了奮發(fā)向上的時代之音?!澳钋奥窡o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备哌m給著名的琴師董庭蘭送行時的贈言,多么豪爽自信,給遠行人多大的慰勉!“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保ㄍ跤^《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詞人強壓心中之痛,送給遠去的友人一份暖如春意的祝福?!盎ㄩ_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葉清臣《賀圣朝·留別》)此地一別,何時才能再相見?且讓我們飲酒高歌,暫不提那些離愁別緒了吧。
“憶昔開元全盛日”,“天下朋友皆膠漆”。這是杜甫晚年回憶早年漫游的詩句。唐人漫游天下,為的是游覽天下名山大川,結(jié)交天下之士。而這如膠似漆、親密無間的友誼一旦面臨分別,詩人們的離愁別恨便會汩汩而出。
李白一生愛漫游,其詩集中大半是交游詩,交游友人多達200多位。“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保ā顿浢虾迫弧罚┛梢?,最令李白傾倒的朋友是前輩詩人孟浩然。
開元十六年(728)陽春三月,長江兩岸,煙花爛漫。江邊的黃鶴樓是聞名遐邇的名勝,古往今來,多少墨客騷人登臨,觸景生情,遣興抒懷,留下光輝的詩篇和美談。今天,李白和孟浩然卻是在此告別。佇立在黃鶴樓之上的李白,目送老友的船帆順江東下,漸行漸遠漸小,漸漸融化在碧水藍天之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痹谀捴巳丝诘摹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里,李白用至深的友情、最優(yōu)美的畫面,為孟浩然送行。
李白天生傲骨,對朋友卻十分真誠。桃花潭前,李白自己準備乘船歸去,汪倫仍在苦苦挽留,李白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的千古名句。雖然李白沒有寫自己對朋友的感情如何,但一個能體會到朋友對自己的深情的人,對朋友的感情也絕不會淺薄。在《贈汪倫》中,李白既是對彼之友情的感謝,也是對己之友情的表達。
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更是感動人心。杜甫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謂李白的真實寫照。天寶四年(745),李杜重逢,同游齊魯。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游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今山東兗州城東金口壩)分手。分別時,李白贈詩給杜甫:“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什么時候,我們才能重新舉杯共飲呢?趁我們還在一起,姑且好好痛飲一番吧!分別后,李白更是寄詩給杜甫:“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保ā渡城鸪窍录亩鸥Α罚┍磉_了對杜甫的思念之情。
當(dāng)年因為讀了李白、杜甫的詩,常常遺憾他們不常在一起。韓愈與孟郊是同一時代的人,為什么也像他們一樣別多聚少呢?“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吾與東野生并世,如何復(fù)躡二子蹤?東野不得官,白首夸龍鐘。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鐘。吾愿身為云,東野變?yōu)辇垺K姆缴舷轮饢|野,雖有離別無由逢。”在這首《醉留東野》(孟郊字東野)中,韓愈不僅以李白與杜甫的詩才情誼比配自己與孟郊(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孟郊比韓愈年長17歲),更是不惜以自己來襯托孟郊:自己是青蒿,孟郊是長松;自己是寸筳,孟郊是巨鐘;自己是變幻無形的云,孟郊是呼風(fēng)喚雨的龍。正是韓愈的推崇,孟郊的名氣得以大振。
邊塞贈別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岑參《銀山磧西館》)天寶八年(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了漫漫征途。
離開長安后,古道蒼涼,人煙稀少,岑參開始感到一絲孤寂?!白唏R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保ā洞冎凶鳌罚╇x家已經(jīng)兩個月了,一路所見,均是滿目瘡痍。他在問自己,目的地在哪里呢?剛過隴山,他就給宇文判官自我表白:“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保ā冻踹^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經(jīng)過兩年的長途跋涉,終于到達節(jié)度使行營姑臧(今甘肅武威),包括岑參在內(nèi)的大軍就地駐扎。天寶十年(751)五月,大食國(古阿拉伯帝國)從西北入侵唐境,安西都護高仙芝領(lǐng)兵30萬出兵迎敵。李副使要從武威趕到安西都護府軍中,岑參將他送出武威城??粗宦肺魅ィ瘏⒆鳌端屠罡笔垢按兾鞴佘姟匪蛣e:“火山六月應(yīng)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奔炔粚懴e的深情,也不寫邊塞的艱苦,而是熱情鼓勵友人赴軍中參戰(zhàn)。一同前去的還有劉判官,岑參寫下《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贬瘏⒉粏问撬蛣⑴泄僖蝗耍前颜麄€出征部隊作為送別的對象。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高仙芝又奉調(diào)平叛,封常清繼任安西節(jié)度使,岑參在其部下當(dāng)判官。其前任或許是武某判官,為送他歸京,岑參寫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氨憋L(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币該u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北磉_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
天寶十三年(754),封常清出兵遠征播仙,岑參寫了一首《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為封送行。尤其是“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江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fēng)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fēng)滿地石亂走”詩句,最能打動人心!也是在這一時期,岑參作了《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劍河風(fēng)急云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彪m題為送行,卻重在西征,希望對方掃清邊塵,立功異域。
可以說,岑參的這些離別詩是邊塞贈別的典型代表。唐朝選擇官吏,除了科舉入仕外,還有以門蔭入仕、流外入流、以軍功敘選等幾種途徑??婆e錄取的名額并不多,每年不過一兩百人;以門蔭入仕自然也很少;流外入流者雖然數(shù)量較大,但不為人所重。相較之下,入幕從軍對士人更有吸引力。此外,即使以科舉入仕者,欲求官位顯達,也往往要走入幕從軍之路。因此,通過出塞入幕、從軍立功來謀求仕途之人,也就成了唐時許多士人的夢想和自覺的追求。
在唐離別詩中,邊塞贈別俯拾皆是?!疤斦涎嘀П保爻翘讝|。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這是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絕域陽關(guān)道,胡沙與塞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边@是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書記赴三捷,公車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別意蒼然?!边@是杜甫送韋書記赴安西;“疇昔十年兄,相逢五校營。今宵舉杯酒,隴月見軍城。”這是李端送古之奇赴安西幕。趙都護赴安西,張九齡寫道:“南至三冬晚,西馳萬里寒。封侯自有處,征馬去啴啴。”盧象寫道:“漢使開賓幕,胡笳送酒卮。風(fēng)霜迎馬首,雨雪事魚麗?!?/p>
官場餞別
元和十年(815)二月,作為“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柳宗元《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柳宗元和劉禹錫分別從永州、朗州回到長安。誰知不到一個月,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至更為荒僻的柳州、連州任職。是年三月,二人打點行裝,攜家?guī)Э?,再次踏上了南下之路?/p>
從江陵下長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陽,柳宗元需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劉禹錫則需策馬跨山南下連州。歧路在前,柳宗元年紀小劉禹錫一歲,先作《衡陽分路與夢得贈別》:“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fēng)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p>
10年前,因參加王叔文的革新,柳宗元、劉禹錫分別被貶至永州、朗州。好不容易回到長安了,原以為可以平反昭雪,沒想到卻被貶到更遠的地方。馬援當(dāng)年遠征交趾率軍走過的道路上,風(fēng)云煙霧依舊,可他的墳?zāi)挂殉梢黄瑥U墟,早被淹沒在樹叢荒草之中了。功名顯赫的馬援尚且如此,更何況被發(fā)配至嶺外的你我呢?你我之所以被一貶再貶,就是因為我倆不屑于巴結(jié)權(quán)貴,不肯與他們同流合污,而招致權(quán)貴的非難和陷害。既然如此,以后你我二人應(yīng)當(dāng)老實點,再也不要以文章來刺激他們,爭一時名聲了。想當(dāng)年,蘇武去國離鄉(xiāng),李陵贈別詩曰:“臨河濯長纓,念別悵悠悠?!蹦阄曳謩e,用不著“臨河”取水,這流不盡的淚水便足以“濯纓洗冠”了。彼時彼地的兩位詩人,不只為離別而垂淚,也為坎坷的命運而垂淚,為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而垂淚。
“休將文字占時名”一句,似乎影射累及自身被貶柳州的《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原來,回到長安的劉禹錫閑著無事,到玄都觀游玩。當(dāng)時正是春暖季節(jié),觀里桃花盛開,游客如云。劉禹錫借題發(fā)揮,賦了一首《戲贈看花諸君子》的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此詩很快得到傳播。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面是寫桃花,實際是諷刺當(dāng)時提拔的權(quán)貴的。于是,劉禹錫被貶至偏僻的播州(今貴州遵義)做刺史。劉禹錫家還有80歲的老母需要人伺候,若跟劉禹錫一同到播州,如何受得了這苦。柳宗元得知情況后,連夜寫了一道奏章,請求把派給他的柳州的官職跟劉禹錫對調(diào),讓自己到播州去。大臣裴度在唐憲宗面前替劉禹錫說情,憲宗才答應(yīng)把劉禹錫改派為連州刺史。
讀罷贈詩,惺惺相惜的劉禹錫以《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答之。詩曰:“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寫盡了離別的惆悵和愁苦,也設(shè)想了分別后的相互思念。衡陽一別,萬難重逢;翹首北望,百感交集。大雁北還,“斷猿”哀鳴。在南荒分路之際、酒入愁腸之時,這斷斷續(xù)續(xù)的凄厲猿鳴,更是讓人毛骨悚然。君曰“垂淚千行”,吾則“愁腸百結(jié),欲哭無淚”矣!
為答友情,柳宗元又作《重別夢得》:“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歲晚當(dāng)為鄰舍翁?!必懺拍辏?93),二人同時進士及第,進入仕途,一起投入革新,一起被一貶再貶。今日你我分路,天各一方,并非我們的心愿,而是王命難違。以后如果皇恩浩蕩,允許我們辭官回鄉(xiāng),我們一定要做鄰居,早晚相見,安度晚年。柳宗元之詩,有相互鼓勵、友情永續(xù)之意。對此,劉禹錫以《重答柳柳州》相酬:“弱冠同懷長者憂,臨歧回想盡悠悠。耦耕若便遺身老,黃發(fā)相看萬事休?!眲⒂礤a重提二人年少時曾立下憂國之志,看來他對形勢的估計,要比柳宗元樂觀。
相伴千里,終有一別。柳宗元再作《三贈劉員外》:“信書成自誤,經(jīng)事漸知非。今日臨歧別,何年待汝歸?”劉禹錫以《答柳子厚》相贈:“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會待休車騎,相隨出罻羅。”大家揮淚惜別,各奔任所。
在官場餞別中,流放之后的餞別恐怕是最傷感的了?!耙娬f長沙去,無親亦共愁。陰云鬼門夜,寒雨瘴江秋。水國山魈引,蠻鄉(xiāng)洞主留。漸看歸處遠,垂白住炎州。”(王建《送流人》)“獨向長城北,黃云暗塞天。流名屬邊將,舊業(yè)作公田。擁雪添軍壘,收冰當(dāng)井泉。知君住應(yīng)老,須記別鄉(xiāng)年?!保◤埣端土魅恕罚┥礁咚L,去易歸難;習(xí)俗迥異,瘴氣遍野。此地一別,恐怕兇多吉少。因此,在被流貶之時,有多少親友含淚相送,殷切致意!
杜審言坐事被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宋之問作《送別杜審言》相贈:“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上埲獎?,流落在豐城?!蓖醪g被貶往龍標(今湖南黔陽),李白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迸崂芍斜毁H至吉州,王昌齡作《重送裴郎中貶吉州》送別:“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编嶒诖估现瓯毁H至臺州,杜甫作《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后常稱老畫師。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便與先生應(yīng)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p>
話說衡陽分手后的第5年,劉禹錫扶慈母靈柩北歸,在衡陽得知柳宗元在柳州病逝,遂作《重至衡陽傷柳儀曹并引》,對前事悲嘆不已。其詩引言云:“元和乙未歲,與故人柳子厚臨湘水為別,柳浮舟適柳州,余登陸赴連州。后五年,余從故道出桂嶺,至前別處,而君沒于南中,因賦詩以投吊?!痹娫唬骸皯涀蚺c故人,湘江岸頭別。我馬映林嘶,君帆轉(zhuǎn)山滅。馬嘶循故道,帆滅如流電。千里江籬春,故人今不見?!闭媸蔷渚溆袦I,字字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