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華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人才素質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擔教育重任的中學各門課程雖然名稱不同,研究對象各異,但是它們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互溝通的。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資源,加強學科間的滲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與語言聯(lián)姻——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1.1 巧用語法知識講清概念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邏輯性極強、語言表述極為嚴密和規(guī)范的學科,這就要求學生在理解和把握概念時要做到科學、準確、全面,否則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含義。如在學習"稅收"這一概念時我借助會意字 "休"引導學生理解"稅"之意,進而分析得出稅收的概念。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1.2 巧用詩詞、成語俗語、幽默、謎語、廣告及歷史典故等理解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觀點有許多深奧難懂,如果直接去解釋,往往是教師講得費盡唇舌,口干舌燥,而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如墜云霧,不知其所以然。如果適當運用語言學中相關知識來加以闡釋,則可使思想政治觀點通俗易懂,促使學生從更高層次上理解這些詩詞、成語等,取得"雙贏"效果。如用"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說明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來說明內因的作用;以"刻舟求劍"來說明物質和運動關系……
除了古今中外的詩詞、俗語等可以用來輔助教學外,寓言、典故等也可以信手拈來,化解教學重難點。如用"打草驚蛇""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等來說明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要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1.3 比喻激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深化理解知識
比喻是說理藝術中的花朵,取喻明理,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以少勝多的教學效果。比喻得當,不僅能給學生理性的啟迪,又增添了藝術的熏染。如把價值規(guī)律和國家的宏觀調控,分別比喻為"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且用"大手拉小手,大步向前走"來說明二者的關系……這些比喻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與數理化結緣——讓課堂教學"動"起來
在政治教學中,與語言學科聯(lián)姻,已"活"起來,如果與數理化結緣,既能加強學生對政治道理、概念的理解,又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2.1 運用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如在學習"儲蓄存款"時,為使學生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可以出題讓學生計算,如:小王四萬元人民幣以五年定期的形式存入銀行,年利率是2.25%,五年后,其得到的稅后利息是多少?通過計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鞏固了所學知識。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正:"在我看來,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來獲取新知識,這時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而在政治教學中,借助數學知識組織教學,不僅使枯燥抽象的理論淺顯化、形象化,而且可以為學生獲取、發(fā)現新知識提供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科間知識的遷移能力。
2.2 運用物理知識,深化理解哲學道理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恰當適時地借助物理學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而且可以升華學生的理性認識,吃透基本觀點。如在講"透過現象看本質"時:事先準備好一玻璃杯水,然后插進一根筆直筷子,請讓學生觀察筷子是直的還是曲的。經過觀察學生很快認識到:筷子本是直的,但這時候看到卻是曲的,原因在于發(fā)生了光的折射現象。老師進而引導學生概括出:"眼見不一定為實",只有透過事物的現象,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因此,我們在認識問題和分析事物時,一定要透過表面現象,把握其內在的本質。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基本原理有了深刻把握,而且還對學生適時進行了思想教育。此外在講"對立統(tǒng)一"這個問題時,還可以講愛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相性"理論;在講"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時,用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與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的關系……
2.3 巧用化學知識,化解教學難點
恩格斯曾經說過:"化學可以說是研究物體由于量的成份的變化而發(fā)生質變的變化。"在講"量變與質變"時,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石墨、金剛石或乙醇、乙醚的分子結構。通過對二者的對比分析,同學們很容易地得出:二者都是由同一原子構成,但由于內部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發(fā)生了質變,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物質。
3.與藝術教育相伴--讓課堂教學"美"起來
3.1 音樂陶冶情操,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美好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把音樂引入課堂,可以感召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自然地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在講"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時,可以播放《真心英雄》;講"矛盾的普遍性時"時播放《苦樂年華》……。學生是喜歡歌曲的,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中的哲理,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3.2 美術寓理于形,提高思想覺悟
把美術作品,包括漫畫、簡筆畫等巧妙的引入課堂,不但能寓理于形,寓教于樂,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教"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時,可以出示漫畫《"專一"干部》并提出問題"為什么畫中干部可以一聞辨?zhèn)瘟樱幻騾^(qū)高低,一摸明花點,而對群眾生活卻一問三不知。"學生通過思考,明白了基本原理,同時通過對此類現象的深層揭批,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將知識內化為覺悟,這樣就可以將來外化為行動。諸如此類還有講"聯(lián)系"觀點時用《鳥為什么沒了》……只要用得巧,用得妙,一定可以讓課堂教學"美"起來。
4.文科大綜合——長知識、增能力
4.1 運用歷史知識增強政治教學的德育性
如在講"事物發(fā)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tǒng)一"這一原理時,,我請學生回憶歷史名人遭遇挫折時的表現: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并鼓勵學生要正確對待人生中的逆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2 運用地理知識增強政治課教學的實踐性.
俗語說:"學以致用",思想政治課最突出的特點是與現實緊密聯(lián)系,與時俱進,尤其是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哲學的目的之一就是運用正確地哲學觀點,更好的指導實踐。在哲學的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入地理學科的知識,不僅有助于理解哲學觀點,而且也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意義、價值,使學生受益匪淺,如講"事物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這一內容時,可以出示地殼演化史的圖片;在講正確價值觀對人們的導向作時,可以引入地球重大環(huán)境問題,從而讓學生深深懂得樹立科學生態(tài)價值觀、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性;從組成地理環(huán)境因素分布的不平衡、"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工程建設讓學生領會"根據事物固有聯(lián)系,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的必要性.......
只要我們政治教師用心、細心、留心,就一定可以從其它學科中汲取和挖掘豐富的營養(yǎng)來增強政治教學的趣味性、科學性,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真正起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