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輝 于 揚 隋 淼 于曉靜 王曉梅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遼寧 大連 116001)
WHO將糖尿病足(DF)定義為〔1〕: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jīng)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潰瘍是DF發(fā)展的常見后果,致殘率較高,在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可達2.7% ~14.5%,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截肢甚至死亡〔2〕。本文回顧性分析DF潰瘍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的DF潰瘍患者110例為觀察組,男、女各55例,年齡(64.3±7.2)歲,糖尿病病程(10.1±6.2)年。選擇同一時期內在我院治療的無DF潰瘍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為對照組,男63例,女57例,年齡(62.5±6.5)歲,糖尿病病程(9.7±7.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均符合WHO關于2型 DF診斷標準〔3〕。
1.2 方法 建立患者資料庫,對患者臨床資料、治療經(jīng)過和隨訪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具體內容包括:①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和糖尿病病程。②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生化(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和血糖)、血糖譜、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釋放、C肽釋放等。③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各項檢查:自主神經(jīng)功能、身體感覺(溫度覺、痛覺、觸覺和振動覺)、踝肱指數(shù)、潰瘍誘因和Wagner分級。④其他: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患者滿意程度。Wagner分級Ⅰ~Ⅴ級〔4〕:潰瘍Ⅰ級為在淺層皮膚;Ⅱ級深至肌腱、關節(jié);Ⅲ級皮膚深層,并伴有膿腫或者骨髓炎;Ⅳ級足趾部壞疽;V級足大部分或者全部壞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危險因素分析。
2.1 DF潰瘍患者年齡、病程分布特點 DF潰瘍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增長呈現(xiàn)增長的趨勢(50~60歲31例,61~70歲33例,71~80歲46例);隨著病程的增加,DF潰瘍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增加(<5年33例,5~10年37例,11~15年40例)。
2.2 DF潰瘍危險因素分析 經(jīng)過單因素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自主神經(jīng)功能、溫度覺、痛覺、觸覺及振動覺分數(shù)以及下肢踝肱指數(shù)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DF潰瘍危險因素分析
?
將DF潰瘍發(fā)病與否作為因變量,各種危險因素作為自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自主神經(jīng)功能、溫度覺、痛覺、觸覺及振動覺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溫度覺、痛覺、觸覺及振動覺異常是DF潰瘍的主要危險因素。見表2。
2.3 DF潰瘍誘因 54.5%的DF潰瘍是由于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忽視而造成的,如水燙傷,硬物碰傷、扎傷、擦傷,鞋襪壓迫、磨損,瘙癢等,DF以燙傷最常見〔20例(8.2%)〕。
2.4 DF潰瘍Wagner分級與住院時間、費用的關系 DF潰瘍Wagner分級越高,患者的住院時間越長,花費越高(P均<0.05)。見表3。
2.5 DF潰瘍Wagner分級與預后的關系 Wagner分級越低DF潰瘍預后越好。見表4。
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表3 DF潰瘍Wagner分級與住院時間、費用情況
表4 DF潰瘍Wagner分級與預后情況(n)
臨床研究證明,年齡、病程是DF潰瘍發(fā)生的重要因素〔5〕。DF潰瘍與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有很大的關系,包括自主神經(jīng)功能、溫度覺、痛覺、觸覺、振動覺以及下肢踝肱指數(shù)。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診斷方法對大神經(jīng)病變較明確,但對診斷小神經(jīng)病變缺乏一定的手段〔6〕。大多數(shù)老年DF潰瘍是由于足部表皮的小損傷而誘發(fā)導致的〔7〕。DF潰瘍是因為患者足部感覺減退而引起。因此,必要的防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F潰瘍的發(fā)生率。隨著Wagner分級的增加,DF潰瘍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呈增加的趨勢,隨著DF潰瘍愈合難度的增加,患者的截肢率也升高。有益于Wagner I~Ⅱ級潰瘍可能不伴感染或者伴存在淺表的神經(jīng)的感染,其愈合優(yōu)于深部的血管性潰瘍;到達骨部位的深潰瘍愈合更差〔8〕。當患者出現(xiàn)嚴重缺血合并深部感染時可引起患肢無法逆轉的損害,預后差,且截肢率極高進一步。因此,早期對潰瘍的性質進行鑒別,并合理評估潰瘍的嚴重程度,以此為依據(jù)選擇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可減少治療的費用和避免截肢。
1 楊群英,薛耀明,曹 瑛,等.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3):189-91.
2 梁麗榮,譚 巖,趙維彥,等.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療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5):381-3.
3 關小宏,李寶軍,楊彩哲,等.糖尿病足感染的細菌譜變遷與抗感染治療〔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0):1029-32.
4 李曉嵐,王敏哲,羅 荔,等.老年糖尿病足發(fā)病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0):2062-4.
5 韋 華,王民登,李鳳玲.高壓氧對糖尿病足潰瘍臨床效果及血漿纖溶系統(tǒng)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2;19(3):213-5.
6 孫海東,儲 君,劉 軍.生肌膏聯(lián)合德莫林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1;51(40):7-8.
7 張雅坤.自制簡易負壓吸引器在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創(chuàng)面中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20):70-2.
8 柳嵐王,玉 珍,陸祖謙,等.不同血管狀態(tài)的糖尿病足潰瘍臨床結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8):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