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峰
陳存仁曾對“白話文”運動中劉半農(nóng)拜訪章太炎先生時的對話做過記錄,在太炎先生問及劉“白話文”以何為據(jù)時,劉對以“以國語為標準,國語即為北京話”。此言一出便立時遭到太炎先生的哂笑,便又問道:“你知不知道北京話是什么話?”劉又對以“明清以來,京城人所說的話”。太炎先生當即以明朝時的音韻誦讀了一首文天祥的《正氣歌》,其中多與北京話不同,說得劉半農(nóng)無言以對,魯迅先生也因主張白話文,而“不敢再去見他了”。
知太炎先生,始從魯迅于病榻之上所作憶太炎先生二文,而據(jù)《太炎先生二三事》開篇所述,桃李滿天下的太炎先生,其追悼會卻赴者不滿百人,此文雖作于1936年,今時讀來,尚覺酸楚。我國素來以文化大國自我標榜,而歷數(shù)各代文化名人,無不命途多舛,時運乖蹇。死后遭人詬病,每每提及,尚有不明真相之人,跟風叫罵者也不在少數(shù),即便“贏得生前身后名”,也往往難得善終,最后終落得“荒冢一堆草沒了”。而其衣缽傳承,每每因后人的口舌相傳而失了原有的味道。文化之衰落隨歷史的衍變、當政者需求的不同,以及解讀者的個體差異而愈趨明顯,經(jīng)年累月,對同一文本竟也有數(shù)種闡釋。單就杜甫“天子呼來不上船”中“上船”二字,今即有學者引據(jù)《康熙字典》所注“船”為“衣領(lǐng)”解,為此語增設(shè)了新釋義為“衣裝不整”;而又有學者將李白名篇《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字解為“井柵欄”,倚窗望月也變作了憑欄望月。去年的方韓論戰(zhàn)中,方尺規(guī)一篇《質(zhì)疑魯迅》便是頗具典型的實例,其中引證雖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不乏牽強之辭,但其中疑點,若不明歷史真相卻實難辨別。足可見于今社會對先人的尊崇已過余溫,更多的則是我輩中人的所謂“質(zhì)疑”。而這種質(zhì)疑,卻屢遭跟風,不知是民智開化讓豎子亦有飽學現(xiàn)百花爭鳴之繁盛兮?還是文化潦倒令匹夫巧鼓簧舌顯嘩眾取寵之病態(tài)兮?
循開篇所述,劉半農(nóng)所解“白話文”之意想來也并非其所獨創(chuàng),而太炎先生向來主張“白話文言,古人不分,其不同乃修飾與不修飾爾”,也引據(jù)《水滸》與《老殘游記》亦為白話小說加以辯證,胡適“你死我活”之論不但是對“文白”總分關(guān)系的混淆,更是對文言的莫大褻瀆。而無論太炎先生如何引經(jīng)據(jù)典、博古通今,也萬難扭改革新的浪潮,以致終于在北洋政府的推動下,掃文言而出校門。時至今日,雖盛行國學,連外國人也來登門取經(jīng),專家學者四處講學冠以“傳承民族文化”之深意,聽者也頗有所得,餐前飯后不經(jīng)意間誦出子曰詩云,提升了身價,倍感卓然。一群有理想有抱負有新思想的青年文化公知對傳統(tǒng)權(quán)威進行挑戰(zhàn),并也奇跡般地憑借一腔熱忱擊潰了身披傳統(tǒng)文化甲胄的古文學究,讓我們于今不必用繁瑣拗口的文言書寫表達,足可見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較,國人素來對后者更加喜聞樂見,由此觀之,也便不難決斷其究竟“繁盛”或“病態(tài)”否了。
我想,于文化之中先人反不及后人。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讓人們獲得新知愈加便捷,網(wǎng)絡(luò)信息時代的快餐文化更是將各式典籍剖析詳解,便于讀者消化咀嚼。前人著述雖言經(jīng)典,今人新解亦頗具玩味。而今雖說文化氣氛愈顯濃郁,可國民素質(zhì)反現(xiàn)倒退之象,令人枉思而終不得解。魯迅雖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但實則未然,前些年欲掃魯迅出課本的教育機構(gòu)也惹得社會一片嘩然,聲討檄文連綿不絕,可見速朽尚未成功,剔除業(yè)已先行,而多年之前跟風批駁者,想來于今也對魯迅著作難展一卷,雖崇敬有加,關(guān)護備至,卻也只當古董,作遠眺的觀摩。
文化經(jīng)典的不斷解讀與演繹寵壞了后人,讓我輩沉浮于世,難見文化真容。對創(chuàng)新喜聞樂見乃因我們?nèi)狈?chuàng)新,于世間不平心下難起悲憫只因過往麻醉了善心。魯迅在1972年于上海光華大學的一場《文化與社會》的演講中曾提出:“是文學改變社會?還是社會改造文學?”并以為“實在是社會改造文學,社會改變了,文學也改變了”,可見,白話文運動之所以難由國學泰斗太炎先生撼動分毫,實是時代所致,罪不在國人不尊傳統(tǒng):而今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或“遠觀”或“褻玩”也實乃時勢所趨,不應加罪于國民。
可文化較之文學與文言較之白話相通,一樣在邏輯關(guān)系上存有總分。似不經(jīng)意間踱出嘴邊的幾句刻意背好的文言妙語也只是文化中一微粒,徒有其表。慘狀后的冷漠與不平后的淡然所麻木的心性已讓文化萬難薪火相傳。
竊以為,是文化改變社會,社會改造文學,而文學又可傳遞文化,我愿排這萬難,也愿候這改觀。但在改觀之前,此文也只為匹夫巧舌之辯,嘩眾取寵之言爾。
(責任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