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惠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名泵衰竭,是心臟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引起的心肌收縮能力逐漸減退,會導致排出血量減少,也可伴隨左心室舒張末壓的增高。臨床表現(xiàn)為肺淤血、周圍循環(huán)灌注不足的特征,患者常因運動耐受性逐漸降低而生存時間大幅減少。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臨床開始使用血管擴張劑治療心力衰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為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1]。對2011年5月-2012年5月來院就診的25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血管擴張劑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5月-2012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 例,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20~73 歲,平均(35.9±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癥狀中的兩條或以上:夜間有陣發(fā)性呼吸困難或睡眠時被憋醒;出現(xiàn)端坐呼吸或有肺水腫癥狀;頸靜脈怒張或搏動明顯增強;肺部可聞及干、 音或呼吸音的減弱;心率加快同時可聞及第三心音奔馬律或二尖瓣雜音;體液潴留如腳踝部水腫、尿量減少而體重增加或胸腔積液等;頸靜脈壓增高超過14 cmH2O;肝區(qū)疼痛、肝大肝靜脈逆流征陽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且對治療計劃知情并自愿服從治療安排。將50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5 例,兩組的性別構成和年齡結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使用利尿劑、洋地黃等藥物,并隨病情發(fā)展和出現(xiàn)的癥狀做出相應處理[2]。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血管擴張劑,并根據(jù)其病情特點選用不同血管擴張劑,主要表現(xiàn)為左心衰患者使用酚妥拉明每日10 mg靜脈滴注;主要表現(xiàn)為右心衰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每日5~10 mg靜脈滴注,并據(jù)血壓和療效控制滴數(shù),2 周1 個療程。
1.3 治療評價標準 痊愈:水腫、肺部干濕 音消失,頸靜脈怒張減退,肝臟恢復正常大小、無疼痛,無臨床體征,心功能恢復;顯效:水腫消失,肺部 音明顯減小,頸靜脈怒張減退,肝臟回縮2 cm,臨床體征基本消失,心功能進步2 級;有效:水腫、頸靜脈怒張及肺部 音減輕,肝臟回縮1 cm,臨床體征有所緩解,心功能進步1 級;無效:以上指標均無改善甚至加重??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痊愈8 例,顯效10 例,有效6 例,無效1 例,總有效率96.0%(24/25),對照組痊愈4 例,顯效9 例,有效8 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4.0%(21/25),組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血管擴張劑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核心機制是用減輕心臟前、后負荷來改善心臟的活動情況。在發(fā)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時,心排出量降低,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受到反射性刺激而興奮,造成外周血管收縮,心臟射血后負荷增加[3]。因此使用小動脈擴張劑可以有效地減少心臟射血阻力,緩解動脈壓力,增大排出量;而使用容量血管擴張劑則能夠直接作用于容量血管,使其擴張,增大靜脈系統(tǒng)的總容量,緩解靜脈張力,減少回心血量,從而使心室舒張末壓降低以減輕心臟的前負荷。因此,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血管擴張劑可以擴張周圍動靜脈,有效降低射血阻抗,增加心排出量,使心臟的前后符合同時降低、減少心肌的耗氧,可以使心臟功能進一步得到改善[4]。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遠高于對照組的84%,組間差異顯著(P<0.05)。這充分說明,在傳統(tǒng)的治療基礎上使用血管擴張劑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心臟負荷、恢復心臟功能、增強心肌活力、改善病情,為患者贏得生存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1]吾斯曼·達吾提,管家富.不典型心力衰竭選擇血管擴張劑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8):83.
[2]王自陶.血管擴張劑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9):14-15.
[3]王紅云.應用血管擴張劑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8):1314.
[4]李一代,唐兆杰,劉克成.心通口服液輔助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 例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