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實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青島 266100)
大豆分離蛋白(SPI)是一種重要植物蛋白產品,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具有多種功能性質,如凝膠性、乳化性、持水性等[1]。凝膠性質是大豆蛋白產品在食品中應用最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蛋白凝膠網(wǎng)狀結構可吸附水分、脂肪、風味物質、糖及其他成分,因此廣泛應用于肉制品、膨化食品和濃縮食品等許多食品當中[2]。乳酸菌是人體腸道中的重要微生物,能調節(jié)人體腸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3]。如果將混合乳酸菌引入SPI中進行發(fā)酵,乳酸菌可以利用單糖發(fā)酵產酸,誘導SPI形成凝膠;同時部分蛋白質經(jīng)乳酸菌發(fā)酵產生多肽,有利于改善SPI凝膠的功能性和營養(yǎng)性。國內外大多數(shù)文獻都是將乳酸菌用來發(fā)酵乳蛋白,而在SPI中的應用研究較少,采用混合菌發(fā)酵SPI的研究更少。
欲尋找混合菌發(fā)酵SPI制備凝膠最佳配方,需進行混料設計。在混料設計中,單純型重心設計、單純型格子設計和軸設計等都是主要的混料設計方法[4]?;炝显囼炘O計已廣泛應用于食品產品的配方試驗研究中,特別是各組分間有交互作用的情況下[5-8]。Gobbetti等[9]利用從開菲爾中分離到的菌株進行多種比例混合,發(fā)酵牛奶,嘗試用混合菌種代替開菲爾粒。周劍忠等[10]采用混料設計研究了發(fā)酵劑中5種菌種的不同組合對發(fā)酵奶風味成分的影響,獲得藏靈菇奶純培養(yǎng)發(fā)酵劑的最優(yōu)組合為乳酸乳球菌27%、明串珠菌37%、開菲爾乳桿菌11%、干酪乳桿菌10%、克魯維酵母15%。
本試驗采用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及其混合菌對大豆分離蛋白進行發(fā)酵,應用流變儀和質構儀等手段進行分析,比較單一菌和混合菌發(fā)酵產酸性能及對SPI凝膠性質的影響,并對混合菌發(fā)酵SPI制備凝膠的發(fā)酵條件和混合菌配比進行優(yōu)化。通過試驗分析了解其變化規(guī)律,為提高我國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和應用價值提供一定參考,改善和拓寬SPI在食品、醫(yī)藥領域的應用。
SPI購自哈高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蛋白質含量92.4%),發(fā)酵菌種(保加利亞乳桿菌L12,嗜熱鏈球菌S1,嗜酸乳桿菌LA2)由東北農業(yè)大學乳品重點試驗室提供。
高壓滅菌鍋: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PHS-3C型酸度計:上海鵬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精密電動攪拌機:江蘇省金壇市榮華儀器;電熱恒溫水浴鍋:余姚市東方電工儀器廠;恒溫培養(yǎng)箱: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廠;TA-XT2i質構儀: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馬爾文旋轉流變儀: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3.1 菌種的活化
培養(yǎng)基配方(改良MRS液體培養(yǎng)基):5.00 g乙酸鈉,2.00 g 檸檬酸二胺,2.00 g 磷酸氫二鉀,0.25 g硫酸錳,0.10 g 硫酸鎂,5.00 g 蛋白胨,10.00 g 葡萄糖,10.00 g胰蛋白胨,5.00 g 牛肉膏,5.00 g 酵母膏,1.00 g吐溫80,1 000 mL蒸餾水,加熱直到完全溶解。
從冷凍保存菌株的凍存管中取300 μL菌液接入10 mL滅菌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40℃下靜置培養(yǎng)24 h,然后吸取1.5 mL菌液于50 mL滅菌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40℃下靜置培養(yǎng)18 h,再吸取3 mL菌液于100 mL滅菌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40℃下靜置培養(yǎng)16 h作為發(fā)酵種子液。
1.3.2 混合菌發(fā)酵SPI制備凝膠工藝過程
稱取一定量SPI,加水攪拌使其溶解,再添加葡萄糖,攪拌水化30 min,得到SPI溶液。60℃殺菌30 min,殺菌后,快速冷卻至室溫。在無菌條件下,將培養(yǎng)好的不同菌種以一定比例接種到已殺菌的SPI溶液中,充分混合。將接種后的溶液放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恒溫發(fā)酵產凝膠,4℃冷藏12 h。
1.3.3 混合菌發(fā)酵條件的確定
基本發(fā)酵條件:SPI質量分數(shù)12%,葡萄糖添加量5%,混合菌接種量3%,40℃發(fā)酵5 h。首先在基本發(fā)酵條件下,考察單一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和混合菌(3種菌配比1∶1∶1)的發(fā)酵產酸性能及對SPI凝膠流變性的影響。然后將混合菌接種到SPI溶液中,觀察發(fā)酵狀態(tài),測定SPI凝膠的強度和持水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選取SPI質量分數(shù)為8%、9%、10%、11%、12%、13%、14%,葡萄糖添加量3%、4%、5%、6%、7%,混合菌接種量1%、2%、3%、4%、5%,發(fā)酵溫度36、38、40、42、44 ℃。
1.3.4 混合菌復配比例的優(yōu)化
試驗采用混料設計中的單純型重心(Simplex Centroid)試驗設計。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根據(jù)混料試驗設計原理,利用Design-Expert軟件中的單純型重心設計進行過程優(yōu)化,以凝膠強度R1(g)和持水性R2(%)為響應值,選擇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X1(%)、嗜熱鏈球菌添加量X2(%)、嗜酸乳桿菌添加量X3(%)和發(fā)酵時間X4(h)為影響因素,每個因素設定5個水平進行試驗,其因素水平編碼表見表1。
表1 因素水平編碼表
1.3.5 pH 和酸度的測定
采用PHS-3C型酸度計測定樣品溶液pH,在不同發(fā)酵時間測定SPI發(fā)酵液的pH。酸度(°T)采用滴定法進行測定[11]。
1.3.6 凝膠流變性的測定
將接菌后的樣品溶液混合均勻,取一定量置于流變儀的承載器中,設定上下探測平行板距離1 mm,待板間完全充滿樣品溶液,擦去多余溢出的溶液,加上保溫套。先進行動態(tài)應變掃描,應變保持在線性粘彈區(qū)域。然后將溫度調節(jié)到實驗所需溫度,進行時間掃描,掃描頻率為1 Hz,40℃下連續(xù)測定4 h。
1.3.7 凝膠強度的測定
將凝膠樣品置于質構儀中,采用TPA穿刺法對凝膠強度進行測定。測前速度:2.0 mm/s,測中速度:l.0 mm/s,測后速度:2.0 mm/s,測定距離:凝膠厚度的40%,兩次下壓間隔時間:3.0 s,觸發(fā)力:5 g,觸發(fā)類型:自動,探頭類型:P/0.5,每個試驗重復3次。凝膠強度用硬度(Hardness)表示,即探頭下壓過程中的最大感應力(單位g)。
1.3.8 持水率的測定
稱取一定質量的凝膠體樣品,放入離心管中,然后在轉速4 000 r/min下離心20 min,除去上清夜稱重,凝膠持水率按下式計算:
持水率=m2/m1×100%
式中:m1為離心前凝膠質量;m2為吸去水分后凝膠質量。
圖1為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菌發(fā)酵產酸曲線。由圖1可以看出,不同乳酸菌對SPI發(fā)酵液pH和酸度的影響有所不同,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pH逐漸降低,發(fā)酵酸度均逐漸增大。在發(fā)酵前期,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產酸速率較快,使SPI發(fā)酵液pH下降的較快,酸度升高的較快;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嗜酸乳桿菌對SPI發(fā)酵液pH和酸度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在發(fā)酵后期,嗜酸乳桿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最終的pH和發(fā)酵酸度相近,說明兩者發(fā)酵產酸性能相近。從總體上看,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對SPI發(fā)酵液pH和酸度的影響較為顯著,且產酸能力強于嗜熱鏈球菌。圖1中混合菌發(fā)酵液的pH低于單一菌發(fā)酵液的pH,而酸度高于單一菌發(fā)酵液,說明混合菌的發(fā)酵產酸性能優(yōu)于單一菌。原因可能由于混合菌相互之間是互利共生的關系,彼此能夠提供各自生長所需的條件,因此發(fā)酵產酸性能優(yōu)于單一菌。發(fā)酵產酸性能的順序:混合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嗜熱鏈球菌。
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菌對SPI凝膠流變性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無論是單一菌還是混合菌發(fā)酵SPI體系,彈性模量G'比黏性模量G″大的很多,即體系呈彈性較大的凝膠態(tài)。單一菌中保加利亞乳桿菌發(fā)酵SPI的 G'最高,其次是嗜酸乳桿菌,最低的是嗜熱鏈球菌,表明保加利亞乳桿菌發(fā)酵SPI體系的凝膠強度最大。原因可能是保加利亞乳桿菌發(fā)酵SPI體系產酸速度較快且pH最低、酸度最高(圖1),接近SPI等電點(pH 4.5),在等電點附近由于蛋白質分子之間有強的作用力[12],有利于SPI凝膠網(wǎng)絡的形成。混合菌發(fā)酵SPI體系的G'比單一菌發(fā)酵SPI體系的G'高,表明混合菌發(fā)酵SPI體系的凝膠強度優(yōu)于單一菌發(fā)酵SPI體系。綜合考慮,本試驗對混合菌發(fā)酵SPI體系制備凝膠工藝進行研究。
如圖3所示,SPI質量分數(shù)、葡萄糖添加量、接種量和發(fā)酵溫度對混合菌發(fā)酵SPI體系制備凝膠均有影響。
圖3 不同發(fā)酵條件對SPI凝膠強度和持水率的影響
由圖3a和圖3b可知,隨著SPI質量分數(shù)和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凝膠強度和持水率先逐漸增加,隨后保持平緩。這可能是由于蛋白質量分數(shù)的升高增加了蛋白間及蛋白與多肽間碰撞的概率,從而使凝膠網(wǎng)絡結構更加緊密,使凝膠強度和持水率增加[13-14];而蛋白質量分數(shù)較低時,蛋白質 - 溶劑的相互作用占主導使體系不易形成凝膠[15]。另外,葡萄糖作為乳酸菌的碳源,在一定范圍內,葡萄糖添加量會影響乳酸菌的生長,從而影響其發(fā)酵產酸能力以及凝膠強度和持水率。由圖3c和圖3d可知,隨著接種量和發(fā)酵溫度的增加,凝膠強度和持水率先增加后降低。酸致凝膠在pH下降過程中的分子重排是增強網(wǎng)絡結構的基礎,由于高接種量使混合菌發(fā)酵SPI體系的pH下降的過快,沒有足夠的時間發(fā)生分子重排就已到達發(fā)酵終點[16],因此過高的接種量使凝膠強度和持水率降低。而發(fā)酵溫度高于菌株的最適生長溫度會影響菌株新陳代謝速率,降低其發(fā)酵能力,使凝膠強度和持水率降低。綜合考慮,選擇SPI質量分數(shù)12%,葡萄糖添加量5%,混合菌接種量3%,發(fā)酵溫度40℃。
以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X1(%)、嗜熱鏈球菌添加量X2(%)、嗜酸乳桿菌添加量X3(%)、發(fā)酵時間X4(h)分別代表的因素為自變量,以凝膠強度R1(g)和持水率R2(%)為因變量,試驗設計與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統(tǒng)計軟件Design-Expert來完成,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2。
表2 試驗安排及結果
續(xù)表
通過統(tǒng)計分析軟件Design-Expert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建立凝膠強度回歸模型如下:R1=130.26X1+83.84X2+115.40X3+90.00X4- 51.30X1X2-213.02X1X3+135.71X1X4-11.25X2X3+71.02X2X4+125.97X3X4+1 081.87X1X2X3- 191.71X1X2X4+620.48X1X3X4+17.83X2X3X4
采用Design-Expert軟件對凝膠強度模型方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凝膠硬度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結果
由表3可知,該模型回歸顯著(P<0.05),失擬項不顯著(P>0.05),并且該模型 R12=96.8%,R12Adj=92.63%,說明該模型能很好地擬合該試驗。通過F值和P值可知X1X2X3之間的交互作用和X1X3X4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凝膠強度影響顯著,也就是說3種乳酸菌添加量之間的交互作用和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嗜酸乳桿菌添加量及發(fā)酵時間3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凝膠強度影響顯著。交互作用對凝膠強度的等高線分析見圖4。
通過統(tǒng)計分析軟件Design-Expert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建立凝膠持水率回歸模型如下:
R2=74.67X1+82.45X2+73.74X3+69.96X4-22.12X1X2- 27.83X1X3+42.72X1X4- 4.77X2X3+41.29X2X4+21.72X3X4+144.40X1X2X3+152.74X1X2X4-133.58X1X3X4+128.81X2X3X4
采用Design-Expert軟件對凝膠持水率模型方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凝膠持水率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結果
由表4可知,該模型回歸顯著(P<0.05),失擬項不顯著(P >0.05),并且該模型 R22=94.34%,R22Adj=86.98%,說明該模型能很好地擬合該試驗。通過F值和P值可知X1X2X3之間的交互作用和X1X2X4之間的交互作用對持水率影響顯著,也就是說3種乳酸菌添加量之間的交互作用和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嗜熱鏈球菌添加量及發(fā)酵時間3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對持水率的影響顯著。交互作用對凝膠持水率的等高線分析見圖5。
圖4 混料設計因素交互項對凝膠強度的等高線分析
由圖4可以看出,X1(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X2(嗜熱鏈球菌添加量)、X3(嗜酸乳桿菌添加量)、X4(發(fā)酵時間)的交互作用對凝膠強度的影響。當發(fā)酵時間固定時,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酸乳桿菌以一定比例混合,凝膠強度有較大值;而嗜熱鏈球菌添加量對凝膠強度影響很小。當乳酸菌添加量固定時,凝膠強度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
圖5 混料設計因素交互項對凝膠持水率的等高線分析
由圖5可以看出,X1(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X2(嗜熱鏈球菌添加量)、X3(嗜酸乳桿菌添加量)、X4(發(fā)酵時間)的交互作用對凝膠持水率的影響。當發(fā)酵時間固定時,凝膠持水率隨著嗜熱鏈球菌添加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當3種乳酸菌以一定比例混合時,凝膠持水率有較大值。發(fā)酵時間過長,凝膠持水率反而下降。
圖6為混合菌最佳配比的混料設計優(yōu)化結果。由圖6可知,當混合菌發(fā)酵時間編碼為0.454水平即4.82 h時,無需添加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與嗜酸乳桿菌添加量水平值配比為42.3∶12.3,即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1.27%、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37%,凝膠強度有較大值在146.823 g左右。當混合菌發(fā)酵時間編碼為0.462水平即4.85 h時,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嗜熱鏈球菌添加量與嗜酸乳桿菌添加量水平值配比為 16.04∶33.11∶4.61,即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0.48%、嗜熱鏈球菌添加量0.99%、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14%,凝膠持水率有較大值在88.49%左右。
圖6 混合菌配比對凝膠強度(a)和持水率(b)的混料設計優(yōu)化結果
為了驗證模型預測的準確性,基于單因素試驗的結果,分別按照凝膠強度最大值優(yōu)化的配比和凝膠持水率最大值優(yōu)化的配比重復5次驗證試驗取平均值。當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1.27%、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37%,發(fā)酵4.82 h時,凝膠強度平均值為145.98 g與預測值146.823 g較接近;當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0.48%、嗜熱鏈球菌添加量0.99%、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14%,發(fā)酵4.85 h時,凝膠持水率平均值為87.28%與預測值88.49%較接近。由于優(yōu)化凝膠強度的發(fā)酵時間(4.82 h)和優(yōu)化凝膠持水率的發(fā)酵時間(4.85 h)非常接近,因此確定發(fā)酵時間為4.8 h,改變混合菌配比就可得到不同性能的SPI凝膠。最終確定混合菌發(fā)酵SPI制備凝膠最優(yōu)工藝為:SPI質量分數(shù)12%,葡萄糖添加量5%,40℃發(fā)酵4.8 h,4℃冷藏12 h。當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1.27%、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37%時,可得到凝膠強度較大的 SPI凝膠;當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0.48%、嗜熱鏈球菌添加量0.99%、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14%時,可得到持水率較大的SPI凝膠。
不同乳酸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及其混合菌發(fā)酵對SPI體系凝膠性質的影響不同,混合菌的發(fā)酵產酸性能最好,并且混合菌發(fā)酵SPI體系的彈性模量G'最高。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混料設法對混合菌發(fā)酵SPI制備凝膠的發(fā)酵條件和混合菌配比進行優(yōu)化,確定制備SPI凝膠的最佳發(fā)酵條件為:SPI質量分數(shù)12%,葡萄糖添加量5%,40℃發(fā)酵4.8 h,4℃冷藏12 h。改變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3者的配比可得到不同性能的SPI凝膠。當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1.27%、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37%時,可得到高強度的SPI凝膠,最優(yōu)凝膠強度為145.98 g;當保加利亞乳桿菌添加量0.48%、嗜熱鏈球菌添加量0.99%、嗜酸乳桿菌添加量0.14%,可得到高持水率的SPI凝膠,最優(yōu)持水率為87.28%。
[1]劉鴻飛.大豆蛋白質的變化及功能性[J].中國植物蛋白通訊,1998(2):35-40
[2]Fukushima.Recent progress of soybean protein food:trends in food.science&technology and nutrition[J].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1993,7:323 -351
[3]吳斌秀.嗜酸乳桿菌發(fā)酵大豆蛋白粉的工藝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29(2):50 -53
[4]Cornell J A.Experiments with Mixtures:Designs,Models and the Analysis of Mixture Data[M].New York:Wiley,1981
[5]Hare L B.Mixture Designs Applied to Food Formulation[J].Food Technol,1974(3):50 -54,62
[6]Hour S S,Ahmed E M,Rao P V,et al.Formulation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a fruit punch containing watermelon juice[J].J Food Sci,1980,45(2):809 -810,812
[7]Castro I A,Tirapegui J,Silva R S F.Protein mixtures and their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Nutritionresearch,2000,20(9):1341 -1353
[8]Castro I A,Silva R S F,Tirapegui J,et al.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response variables in protein mixture formulation:constrained simplex method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iry Technology,2003,38(2):103 -110
[9]Gobbetti M,Rossi J.Batchwise fermentation with Ca - alginate immobilized multistarter cells for Kefir production[J].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1994,4:237 - 249
[10]周劍忠,黃開紅,董明盛,等.混設計在藏靈菇奶純培養(yǎng)發(fā)酵劑配方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8,41(3):816-822
[11]GB/T 6914—1986生鮮牛乳收購標準[S]
[12]Puppo M C,An - o'n M C.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heat- induced soy protein gels as affected by ionic strength and pH[J].J Agric Food Chem,1998,46(9):3583 -3589
[13]Otte J,Schumacher E,Ipsen R,et al.Protease - induced gelation of unheated and heated whey proteins:effects of pH,temperature,and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enzyme and salts[J].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1999,9:801 -812
[14]Pan Meirong.High quality fat replacers from whey proteins[D].Columbia: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2000
[15]Tang C H,Chol S M,Ma C Y.Study of thermal properties and heat-induced denatur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soy proteins by modulate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netry[J].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07,40(2):96 -104
[16]Cavallieri A L F,Cunha R L.The effect of acidification rate,pH and ageing time on the acidic cold set gelation of whey proteins[J].Food Hydrocolloids,2008,22:439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