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英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勞力進城或到沿海發(fā)達地區(qū)打工。在偏遠山區(qū),青壯年勞力十室九空,他們帶著五彩的淘金夢,背井離鄉(xiāng),到充滿誘惑的地方去,可家里卻留下年幼的孩子,時代賦予他們的名字叫“留守兒童”,即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到了其它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這些留守兒童的存在,必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越來越突出的教育問題。我是一位長期在偏遠山區(qū)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就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簡單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類型與特點
1、父母均外出,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是一種較普遍的方式,占80%左右。這種方式一是由于監(jiān)護人與被監(jiān)護人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血緣、親緣關系,使得監(jiān)護人在監(jiān)護和施教時,缺少精神上的約束和道德上的引導;二是監(jiān)護人與被監(jiān)護人之間年齡差距較大,且監(jiān)護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在農村,大多數(shù)是文盲。因此在智力和體力上都是勉為其難地承擔起監(jiān)護的重任,特別是當有幾個孫輩一齊交由他們監(jiān)護時,更顯得力不從心。
2、把孩子托付給親友,如叔舅或姑姨。這種方式的特點是:一是監(jiān)護人往往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便向孩子的父母交待,對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少有關注;二是親友也有自己的孩子,易與養(yǎng)家的孩子發(fā)生矛盾,因此,容易造成留守兒童心理上的落差。
3、沒有上述兩種條件,監(jiān)護的責任自然落到年長孩子的身上。我校有這樣一例:母親亡故后,父親到外地打工,長子從讀小學三年級起就負責照顧年幼的妹妹。父親覺得虧欠太多,只往家中寄錢,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而對于孩子其它方面的需要和關注卻鞭長莫及。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在社會上屬于弱勢群體。由于長期不與父母共同生活,勢必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由于沒有父母很好的照顧,部分兒童營養(yǎng)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主要是由年長孩子承擔監(jiān)護責任的,由于缺乏燃料,不會做飯等原因,加上學習時間的約束,他們往往生一頓熟一頓,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根本不在乎營養(yǎng)充足與否。長此以往,他們的身體健康的確令人擔憂。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缺乏親情,缺乏情感和心理關懷,一些兒童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往,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別人的勸告聽不進去,我行我素,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
三是學習習慣問題,由于缺乏恰當?shù)谋O(jiān)督與培養(yǎng),他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有厭學、逃學的行為。我的班上有一位姓閔的學生,因為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第二天就逃學,我打電話到他家詢問,他的爺爺四處尋找,在草堆里找到時,他已睡著了。有時放學帶著妹妹到街上去打游戲,幾天都不回家。
四是道德行為問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兒童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講究衛(wèi)生,衣著不整潔,想要什么,就必須達到自己的要求,否則就會做出一些常人難以想象的舉動。如有一個叫鐘×的學生,為了向祖父母要一輛自行車,竟然提出如果不買,就去跳水自殺,其祖父母無可奈何,流著眼淚去給他自行車。
五是安全問題,大部分留守兒童獨立處世的能力較差,加上父母不在身邊,經(jīng)常遭到同學、鄰居的欺負,甚至親友家的孩子也會欺負他們,他們的人身安全時常受到威脅。
三、留守兒童的教育措施
既然留守兒童暴露出的問題如此嚴重,我們應當采取哪些積極可行的措施呢?
首先,要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要增強教育針對性,留守兒童一般都渴望得到關愛,得到重視。因此學校應進行強化訓練。
1、通過各種各樣的班會,文藝表演等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2、通過各種集體活動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
3、參加義務勞動,培養(yǎng)學生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4、參觀一些工地,了解工人生活狀況,體會父母打工掙錢的不易,對父母多一分理解。
第二、定期召開家長會,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操行情況。
第三、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加強法制教育。
1、教師要遵紀守法,為人師表。
2、樹立榜樣,以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其次,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1、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強、自律、自立的能力。
2、通過課外活動激發(fā)興趣,增強自信。
3、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內動力,引導學生尋找自我,完善自我。
再次,特別關注有性格缺陷的兒童,由于家庭環(huán)境和隔代教育的影響,一些兒童的性格有所缺陷,因此,我們的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人格力量,用濃濃的愛心給學生的溫暖,使他們的人格慢慢得到升華。
2、善于誘導和激勵、捕捉兒童興趣和行為的閃光點。
3、通過競賽活動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情趣,陶冶良好的性格。
4、公正、客觀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對有缺陷的兒童影響較大,凡得到肯定的學生往往更加積極樂觀。反之,則會更加冷漠、敵對、自卑。
最后,學校要為留守兒童構建心靈樂園。
第一、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對他們的情況,要登記存檔。
第二、實行幫扶制度。教師要經(jīng)常與留守學生談心,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第三、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
第四、教師要平等待人,給他們以關愛,幫助他們積極向上。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在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留守兒童一定會擁有一個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