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梅 解相玲
一年級學生開始了以學習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生活階段。著重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規(guī)和日常行為準則的養(yǎng)成教育。他們對學校生活感到新鮮好奇,自制力較差,還保留著幼兒好玩、多動的特點,對學校的制度要求不熟悉、不習慣,其行為也往往單以興趣出發(fā),專注性、持續(xù)性較差,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多年從事一年級班主任,我發(fā)現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小動作特別多,要么玩玩具、玩鉛筆或橡皮,要么坐姿、握筆姿勢不正確,要么忍不住說話、打架,還有的甚至鉆到桌子底玩自己的,這些不良的習慣,讓孩子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保持在學習上,于是我就想,如何加強對一年級新生的課堂常規(guī)管理呢?
課堂管理已是一個老課題,但又是一個新課題,說它老,是因為大家一直都在課堂的常規(guī)管理,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比較完善的常規(guī)管理辦法;說它新,是因為隨著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新管理理念沖擊著我們教師已有的教育觀念,給班主任的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同時也對班主任這一角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我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新生課堂常規(guī)的管理工作。
一、寬松愉悅的氛圍,是課堂常規(guī)管理的前提
正航是一個特殊的孩子,課堂上課堂上他會無緣無故的伸出小拳四面出擊,惹來一片告狀聲,罵人也成為習慣,被老師揪起來仍怒目橫對,而且上課發(fā)言他從不舉手。經向家長深入了解才知道正航從小父親去世,母親忙于為家庭操勞顧不上他,造成了這種怪異的性格;為了改變他的不良行為,每當他出手傷人時,我就會蹲下來和他近距離的接觸,輕輕的拉拉他的小手,輕聲細語的跟他擺事實、講道理,以自己的童心去跟他交流;當他出口傷人時,我會摸摸他的頭,親親她的小臉蛋,指指他的小嘴巴,這些動作都表達了老師對他的關愛,當然,除了動作,我還會一字一句的教他把臟話改成文明語言,每當他在課堂上舊習又犯時,我便會用一兩分鐘請大家來《夸夸正航》的說話訓練,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夸贊正航的優(yōu)點,如正航真聰明;正航愛勞動等,直夸得正航臉上美滋滋的。
從此,我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鼓勵正航。課堂上他了手,哪怕是他回答的問題不沾邊兒,我也會表揚他,“真勇敢,聲音真響亮”等。我努力的實踐著新課程理念倡導的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以便讓他們在這環(huán)境中自由、快樂的發(fā)展。
為了是我這個班主任的努力不至于“孤掌難鳴”,或在其他任課教師的課堂上被損耗,我聯合其他任課教師齊心教育,在她們的課堂上,正航有什么新動向,我會了如指掌,我的最新做法她們也積極配合。為了使我們的教育不至于在家庭中被“土崩瓦解”,我經常跟家長電話聯系或信息聯系,將正航的每一點的進步合成一個個好消息向他的家長報喜,爭取家長與我們步調一致齊心教育好正航。
與正行相處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正航也一天天可愛起來,學生的告狀聲少了,任課教師的批評聲少了,家長的嘆息聲少了。如今,正航雖然偶爾還來點調皮的鬧劇,但他的確變了。這足以令我激動,這是我們共同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氛圍的作用,實抓好課堂常規(guī)管理的前提。
二、學生常規(guī)培養(yǎng),是課堂管理的關鍵
課堂常規(guī)管理中很關鍵的一個任務是課堂上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習慣培養(yǎng)需要考慮幾個方面的因素,包括班上學生年齡的心理特點,學生的行為水平,學生對常規(guī)的了解,以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師在常規(guī)培養(yǎng)過程中能夠參照這些因素,并針對自己班的學生集體情況施教,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
班上的欣煜同學腦子特聰明,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反應最快,但是很好動,自我控制力差,經常是趁老師不備,從這個桌子底下捉迷藏似的鉆到那個桌子底下,再不就學各種動物的叫聲,惹的同學哈哈大笑,擾亂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讓任課老師感到頭疼。
每個班上都會時常出現不守常規(guī)的現象,這大多數是由于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弱,雖然是小學生了,但時常還是管不住自己,有時忘了應該怎么做。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發(fā)現很多老師很自然的反應是氣氛的告訴他們不準動、不準說話、不準叫等??珊芏鄷r候,學生并不了解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跑、跳、喊、叫——體育課上為什么可以這樣做,在幼兒園里可以這樣做?所以,當老師們遇到這些不守常規(guī)的孩子是時,教師需要做的不是簡單地制止或批評,而是告訴他們,讓他們明白一年級的小學生應該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
上學期我嘗試著在班里貼上漂亮的標語,如:“不亂跳不亂跑,認真聽講你最好”;“好孩子真聽話,上下課來不打架”等等。都是為了隨時提醒孩子們怎樣去做。再貼這些標語之前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么后果,孩子們理解了常規(guī)的意義,再加上我們不斷的提醒,久而久之常規(guī)習慣就會內化成為他們的習慣。常規(guī)的培養(yǎng)也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形成,孩子們遵守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建立健全常規(guī),是課堂管理的重點
有效地規(guī)則有利于課堂管理和教學工作的開展,多年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我覺得重點是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常規(guī)。
學生一日常規(guī)中,教學內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非常必要,班主任繁雜的事多,總不能每節(jié)課都配合任課教師抓課堂紀律,所以就恨不得自己是“千手觀音”“千里眼”“順風耳”。近一年來,我一直主張學生能做的事,教師不做,學生能管的事,教師不管。于是我們班便出現了許多管事的小干部,如班長、組長、書長等。課前(早讀、午練)班長組織學生秩序;組長負責組織好自己的小組成員讀書寫字,觀察他們的讀書寫字姿勢是否正確;書長是專門幫助老師分發(fā)圖書的,以前每次發(fā)圖書,學生們總是鬧哄哄的一片:“老師先發(fā)給我”“老師我先要”。經過大家協商,選出最守紀律的小組同學為大家服務,我們稱之為“書長”。這樣一來,既穩(wěn)定了學生的情緒,增強的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時他們體驗到了為大家服務的樂趣。雖然這些常規(guī)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但他的建立有利于課堂的管理。
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們班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強了,常規(guī)培養(yǎng),習慣形成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課堂上學生們都能做到認真聽講,很少再有做小動作的現象發(fā)生。通過課堂常規(guī)的培養(yǎng),不僅是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激發(fā)了學生良好的情緒,有力的促進了學生對生活知識和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了目的性與意識性,發(fā)展了自立自律能力。
總之,在新生的常規(guī)管理中,不論采取山么樣的形式,什么方法,只要具備了對學生廣博的愛心,對課堂遇到問題的細心,對課堂常規(guī)做到處處用心,班主任、教師、學生、家長團結一心,這樣,新生班級管理工作會做得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