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波
鄭州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肺部感染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由于年齡偏大,長時間住院以及多種侵襲性導管保留的腦梗死患者,容易導致醫(yī)院感染,而在眾多感染中,肺部感染最為嚴重,死亡率和發(fā)病率都較高。所以,醫(yī)院通過對腦梗死并且肺部感染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藥性進行研究,更全面的了解神經內科病房中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藥性,為臨床治療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參考依據,對于控制耐藥性細菌的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選取2012年1—10月該院收治的94例神經內科病房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齡54~86歲,平均年齡(63±7.8)歲,其中主要為腦出血,腦炎以及腦梗死患者。選取的所有的病例都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標準。對于已經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使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收集痰液;對于還未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在使用一次性的痰液收集器時,則需經霧化,拍背的方式在患者的鼻子深部吸取痰液。痰液采集好之后立刻送檢,并進行痰標本培養(yǎng),共獲得267株病原菌。
通過顯微鏡觀察判斷選用的標本是否為痰液,若為痰液則為合格標本。將合格標本置于瓊脂和血平板中進行培養(yǎng),整個實驗過程嚴格根據《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并按照k-B法進行藥敏實驗。
采用記數資料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描述分析,并用率和比表示相對數。
通過檢測結果發(fā)現病原體中主要為G-菌,共178株,占所檢出的病原體的66.7%;G+菌72株,所占的比例為26.97%,真菌17株,所占的比例為6.37%,詳見表1。在檢測出的G-菌中,數目較多的菌種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嗜麥芽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以及陰溝腸桿菌。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9.1%、7.2%、11.3%、5.0%、5.1%。在G+中占首位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為16.4%。
表1 94例患者中G+桿菌和G-桿菌菌群的大致分布
銅綠假單胞菌(PAE),嗜麥芽單胞菌(SMA),肺炎克雷伯菌(KPN),鮑曼不動桿菌(ABA)對抗菌藥物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分別是12.5%,100%,0.0%,0.0%。而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噻肟,頭孢西丁以及氨芐西林的耐藥率都為100%,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小于30%,但是對頭孢他啶類抗菌藥的耐藥率大于50%。耐藥率相對較低的藥物為丁胺卡那,頭孢噻肟和環(huán)丙沙星。嗜麥芽單胞菌僅對環(huán)丙沙星以及復方新諾明兩類抗菌藥的耐藥率低于50%,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噻肟的耐藥率大于50%,而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對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B-內酰胺類抗菌藥的耐藥率則逐年降低。詳見表2和表3。
表2 G+菌常用藥物的耐藥性分析(%)
在神經內科病房患者中肺部感染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常見的并發(fā)癥狀,使患者的病情不同程度的加重,甚至成為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近些年來,各類抗生素得到廣泛運用,在這種情況下,實行侵入性的操作和不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使得感染在神經內科中越來越嚴重,并成為了神經內科醫(yī)生所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所以,及時了解神經內科患者肺部感染的菌種種類以及其動態(tài)變化,對有效的的控制感染的發(fā)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發(fā)現,革蘭陰性桿菌呈下降趨勢,革蘭陽性桿菌呈上升趨勢,而神經內科肺部感染的革蘭陰性桿菌因分布的區(qū)域的不同而顯示不同。本次研究還可以表明,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噻肟,氨芐西林以及頭孢西丁的耐藥率均為100%,而對頭孢他啶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大于50%,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低于30%,且其對喹諾酮,亞胺培南,頭孢他啶的耐藥率逐年上升。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神經內科已經出現多種較為嚴重的耐藥情況。根據對嗜麥芽單胞菌的耐藥性分析,其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高達100%,對復方新諾明和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低于50%,可以作為治療的首選藥物,此結果與文獻報道相一致。葡萄菌屬耐藥性的產生主要是因為B-內酰胺酶,再加上近年來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菌種的耐藥性不斷增強,表現為多重耐藥。由此表明,銅綠假單胞菌在神經內科感染中的多重耐藥性已經較為嚴重,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表3 G-菌常用藥物的耐藥性分析(%)
在進行肺部感染治療時,應該重視感染細菌的種類分布,根據耐藥性情況選擇使用合適的抗生素,從而使耐藥菌株的產生率降低。由于使用抗生素的習慣不同,使用的頻率也不同,因此不同醫(yī)院的耐藥情況也不盡相同。在治療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之前,應先對患者進行痰菌培養(yǎng),然后根據以往病原菌的分布特點按照經驗對患者用藥,等患者的痰菌培養(yǎng)結果出來以后再適當進行用藥調整。在一般情況下,一種抗生素使用過長時間后,其臨床療效就會有所下降,因此在一段時間內不應再使用該藥物,可以使用其他療效相似的抗菌類藥物繼續(xù)治療,從而在保證患者治療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耐藥菌株的數量。
[1]鄭秀芬,徐亞茹,元小冬,等.神經內科病房環(huán)境的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4):3362-3364.
[2]劉偉香,樂碧芳,羅東霞.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15):181-182.
[3]侯 天文,馮志山.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6,19(2):380.
[4]P.Lanas AM,U rraX,Cham orro A.Infection after acute ischemie stroke a manife station of brain-induced immunodepression [J].Stoke,2007,38(3):1097.
[5]Cebul RD,Husak sh.The effect of pneumonia on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stroke[J].N eurology,2003,60(4):620-625.
[6]魏文龍,周婷,黃玲.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的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1):94.
[7]張魯濤,王悅.史利克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5):52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