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卡爾曼
《讀者》走過32年,沉淀了許多華章,至今讀來依然耐人尋味。我們在此回放這些經(jīng)典之作,是希望曾經(jīng)點(diǎn)亮過讀者的火燭依然能點(diǎn)亮我們今天的讀者。這篇《他們要學(xué)狗叫》曾刊載在《讀者》2002年第16期。
我有一位同行,他為民族劇院寫了一個劇本。這個劇本因?yàn)樵趧≡杭磳⒁涎莸墓?jié)目單中被大肆渲染,早就出名了。大家都在預(yù)祝它演出成功。同時,誰都知道,最迷人的、最著名的女演員將擔(dān)任劇中的主角。但這個劇本里最突出、也是最別開生面的細(xì)節(jié)是,它的故事里要有狗叫。這一點(diǎn)也很快就傳開了。一個大霧彌漫的日子,正當(dāng)編劇修改劇本最后一幕的劇情時,一位老年人走進(jìn)了他的房間,站在他寫字桌的前面。我的同行有點(diǎn)不知所措,茫然地抬起頭問:“你是誰?有什么要求嗎?”
“我,我……”他溫柔地說,“誰?我誰都不是呀!”
“喂,假如你誰都不是,那你有什么要求呢?”
“我,我就是民族劇院里學(xué)狗叫的那個人。我就是劇本里的狗。”
“你是裝扮狗的人嗎?”
“對,我能像一只真的狗那樣叫。這門技巧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學(xué)會了。我能夠把真的狗逗弄得蹦跳亂叫?!?/p>
“請你繼續(xù)說下去?!?/p>
“我聽說先生您寫的劇本里有狗叫,對嗎?”
“是的。在第二幕開始時要有狗叫。”
“這正是我最熟悉的門道。我之所以要來這兒,是因?yàn)槲衣犝f您是一位心腸非常善良的好人。我想請求您……我可憐的妻子正臥病在床,但我們卻無法去請醫(yī)生,因?yàn)槲覜]有錢……所以,我想來請問您,是不是這出劇的每一幕都需要有狗叫?”
“啊喲!朋友,那是不合劇情發(fā)展的?!?/p>
“原來我也是那么想的?!崩项^垂頭喪氣地說,“我想,您一定會幫助我們渡過難關(guān)的?!?/p>
“假如說有三次狗叫,那你會拿到多少錢呢?”
“那樣的話,我每天晚上就可以拿到三塊錢;因?yàn)槊恳荒挥泄方袝r都是另外支付工資的!”
作者沉思了一會兒?!斑?,假如在劇本里有兩只狗叫,一只在左邊叫,另一只在右邊叫。你看怎么樣?”
“好極了!”老頭高興得連忙打斷他的話,“因?yàn)槲覂鹤右呀?jīng)像我一樣,學(xué)會了這門技巧。這么一來,這就是一個真正出色的劇本了?!薄昂茫∧沁@個劇本就算是定稿了。你回家去吧!表演時要叫得好些,叫得逼真些!”
老年人懷著最大的感激之情,離開了房間;在那兒,我的朋友正在入神地對劇本作最后一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