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凈
歌德說: 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作為人類勞動的最主要創(chuàng)造物之一的建筑,是人類文明的一部 石頭的史書。 由于地域環(huán)境、人文因素、社會條件的影響,世界各地形成了形態(tài)迥異種類繁多的建筑文化。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有著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建筑文化更是燦若繁星。而西藏的藏居,便是其中異常閃亮的一顆......
看見雪山的時候,我才對家園這個詞有了觸感。那卡瓦格博高與天齊,它下面的村莊小如蟻螻。但在當?shù)厝说难劾?,它不只是威猛的眾山統(tǒng)領(lǐng),更是人們的衣食父母。它若發(fā)威,也只是父母對兒女的錯誤加以懲誡罷了。它在前山提供了森林和花果,在后山埋藏了礦物和寶藏。藏族人依偎在偌大的山脈中,他們的房子和家,就是山脈的一個部分。
嘉碧村木匠協(xié)會的負責人立青平措帶我們看他的家。那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土掌房,房子分作三層:
一層,傳統(tǒng)上是關(guān)牲畜的地方,里面墊著從山上砍來的枝葉,和牛糞混合后變成肥料。
二層(巴度),是人居住的地方,現(xiàn)在許多新建的民居都把上二層的樓梯改到房子外面,不再經(jīng)過牛圈。這層用木墻壁分隔為幾間,其中最大的一間叫“結(jié)瑪”,意思是母屋,它混合了客廳和廚房及餐廳的功能。這間屋子鋪著木地板,中央立著一根粗大的“中柱”(巴噶),靠窗戶的柱頭上刻著太陽代表男人,靠里面的柱頭上刻著月亮代表女人。有些家庭,還分別樹著男柱和女柱。正對著中柱的櫥柜占了一面墻壁,正中為神龕,其主體為供奉灶神的“托拉”,來源于老式的灶臺,中間有個長方形的洞,是給貓睡覺的地方。貓在藏民的眼里帶著神秘的色彩,據(jù)說貓種是從印度來的,雪山上有個洞通到印度。貓打呼嚕,就是在念經(jīng)?!巴欣钡纳戏焦┲鹣?、香爐、凈水,下面是火塘和支大鍋的鐵三角?;鹛恋恼戏?,有一個豎的風道直通屋頂,把煙子排出去。
三層,一般是夯土的平頂,三分之一的面積蓋一排屋子,其中最重要的是佛堂。房頂一定要安置一個燒香臺,插一根經(jīng)幡。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jié)構(gòu),外形端莊,風格古樸。
如今蓋一座房子并非省心的事。當?shù)匾晃簧玳L告訴我,只要占用土地,包括舊的宅基地,都要村政府批準。手續(xù)一式四份,一份留本人,三份分別交縣土地局、鄉(xiāng)政府、村公所。宅基地不能占基本農(nóng)田,首先要家長會通過,再到村公所批準。外地人沒有本地戶口的批不到地皮,除非交地基占用費。本村人批地要交管理費,每平方米一毛錢,土地占用費兩毛。他還給我算了一筆賬:蓋一座三層樓300平方米的傳統(tǒng)民居,需要45根柱子,砍木頭在本村轄區(qū)的社有林,現(xiàn)今,大部分山林的經(jīng)營權(quán)都歸了個人,由集體統(tǒng)一管理。建房壘墻村里人都會來幫忙,一般是以工換工,這次你幫了別人,以后別人也會來幫你。木工干活,得付工錢。全部搞下來,要2萬元左右。
圖為藏南碉房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的碉房、藏北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木構(gòu)建筑各有特色。
這樣一座土掌房,是藏族村民辛勞追求的目標。當?shù)氐乃自捳f;“漢族有錢買古董,藏族有錢蓋房子”。不僅因為房子可以遮風避雨,可以代表一戶人家的財富,它還被看作一個庇護人的空間,能夠把主掌世界的神靈與居家戶連接起來。
我們到紅坡村觀看村民的弦子比賽,7社女子隊結(jié)尾的“吉祥辭”這樣唱道:
念青卡瓦格博多吉祥/神山扎拉雀尼多吉祥/房頂?shù)慕?jīng)幡臺多吉祥/灶神如意寶貝多吉祥/金色的爐灶多吉祥/四方的火塘多吉祥
日松貢波的三腳架多吉祥/菩提般的中柱多吉祥/虎皮斑紋的地板多吉祥/長壽的舞伴多吉祥/八瑞相的舞場多吉祥/
祁愿我們再相會/福運降臨多安康。
這段歌詞,從神山唱到屋頂祭祀山神的經(jīng)幡,又唱到家里的灶神托拉和火塘,再唱到像三座圣山(日松貢波)的三腳架和神圣的中柱,唱到虎皮斑紋的地板,最后唱到跳舞的人和舞場。每一次跳完弦子,都要用這段歌舞收尾。作為一曲頌歌的終曲,它用歌唱的形式,表達了藏族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他們心中:他們自己和自己的居所,決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被遺棄的孤舟。藏族的房子就是包容在大宇宙中的一個小天地,它和神山聯(lián)系在一起,
從村子所屬的雪山,到屋頂?shù)慕?jīng)幡,再到屋內(nèi)的中柱、灶神和火塘,構(gòu)成一個和諧的靈性世界。
其中,灶臺托拉和中柱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們位于主房的中軸線上,區(qū)分男女的活動區(qū)域,男人的座位靠著窗子,女人的座位靠近火塘,旁邊是擺炊具的櫥柜、水缸,方便她們做家務(wù)?;?,在高寒
123地帶有特殊意義,一個家庭的日常活動,一般都圍繞著緊挨灶神的火塘進行。以“托拉”為詞根,可以組成表示家業(yè)的詞匯“托楚”,可見藏族的灶神就類似于家神,是整個家庭的中心,這跟漢族人的傳統(tǒng)相近。灶神對任何污穢都特別敏感,藏語中專門有個詞叫“污灶”,指灶被焚燒毛骨等腥臭之氣弄臟。這樣,有關(guān)灶臺和火塘的禁忌很多,爐灶不干凈,或不慎將頭發(fā)、狗糞、指甲、羽毛混填進了灶堂,或者有茶水、稀飯溢出來弄臟了灶臺,都是一件非常懊惱的事情,甚至會給主婦們招來一些懲罰。
時常有一些游客在藏民家借宿時,把襪子和鞋子搭在火塘邊烘烤,這令主人很不爽快。因為在他們眼里,這會惹得灶神發(fā)怒,以致給家人帶來霉運。一些上百年的老宅,里面都還保留著異常精美的灶神,并用吉祥八寶的雕刻做裝飾。這足見藏族人民對灶神的重視。
走進藏家房屋,我逐漸恍然大悟:傳統(tǒng)的藏族民居,不是在用人工的方式模擬自然的山么?它使用天然的泥土和木頭做材料,外觀成梯形。房子和嘛呢堆、鐵三腳架的造型都與山的造型相似。它就像一塊石頭,融合在山的大背景里,絲毫不搶眼。房子大門的朝向也要和外部環(huán)境的氣運相配合,東邊是神靈之門(夏亞古),為大門朝向的首選;南邊是地神之門(魯霞古),為大門朝向的第二個選擇;西邊是死人之門(弄日古),不吉利,是所要避免的;北邊是戰(zhàn)爭之門(松哲古),門朝這邊會帶來厄運,也不是選項。一首德欽民歌,
一一詮注了藏家房屋的門窗和屋里的灶臺、火塘等都講究特定的朝向,真是表達得詩意怏然:
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大門面朝東方/來賓宛如暖陽/窗子開朝南方/親家南來彩云/水櫥安置西面/清泉源源不斷/爐灶面朝北邊/灶堂爐火旺盛
很顯然,他們看重的是屋內(nèi)與外部世界的相互照應,家庭與神靈的相互感應。他們把敬畏自然與崇拜神靈的做法,相應擴大到了聯(lián)系建筑物的底層與最高層之間的樓梯,樓梯共有十三階,與天界和相繼的等級數(shù)量一樣多。在風俗習慣和歌曲中,新娘子進入新的住宅以及她登上建筑物較高一層是重要的一刻,宛如登天般神圣,而新郎的父母立于其中代表著諸天神。
意大利的藏學家圖齊說過,藏族的家宅是一個小宇宙。并且,它與外部大宇宙是相互融通。我曾在云南中甸縣尼西鄉(xiāng)的湯堆村,目睹了藏族祭山的儀式,它印證了上述觀點。凌晨2點,主人家孫諾七林的大兒子恩主就起床了,他拿了兩根扎著經(jīng)幡的竹竿和全村的男人們一道走出家門,摸黑爬上村子后面的“以仁農(nóng)布”神山,圍繞山腰的嘛呢堆燒香,把一根經(jīng)幡插到嘛呢堆上,另一根帶回家,插到自家的屋頂上。我將這個儀式傳達的觀念畫成下面這張示意圖:
住在家屋里的人,通過屋子正中的中柱、房頂?shù)慕?jīng)幡、山間插著經(jīng)幡的嘛呢堆、燒香臺與“神山”建立聯(lián)系,而“神山”則是人同大宇宙相聯(lián)系的中介,它是溝通宇宙的大千世界和人居的小世界的“天地之軸”。
藏族的觀念,轉(zhuǎn)譯成現(xiàn)代人容易理解的說法便是:那宇宙的大千世界也就是自然,是由無數(shù)高山大川和億萬生靈構(gòu)成的生命體系,當然也包括了人類無數(shù)的家庭,收容了人類弱小的肉體和不安分的靈魂。人們無法以其有限的生命去參透浩瀚的宇宙,惟有借助貫通天地的“神山”,同宇宙深處的其他生命交換信息和能量,以維系我們同整個生命體系的賴以生存的條件,并且從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上述觀點,實質(zhì)上是一種藏族的古老文化所孕育出的生存哲學。直到今天,它依然被藏族人民所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