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飆
四月,草長鶯飛,春暖花開。你們學校去哪里春游了呢?
如果去公園踏青,不免會遇到亭臺樓閣一類的古建筑,徐老師就給你普及一下這方面的常識吧,說不準你能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露一手哦。
在中國旅行,常常接觸到“亭、臺、樓、榭、殿、閣”等古建筑名稱。對它們的簡單解釋如下:
“亭”是有頂無墻的小型建筑物,多為竹、木、磚、石建造而成,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形式。
“臺”是高而平的建筑物,供眺望、游觀之用,如: 望臺、烽火臺、炮臺等。
“樓”是兩層以上的房屋,如:城樓、鐘樓等。
“榭”是建在高臺上的敞屋,即“臺”上的房子,如:林榭、舞榭、水榭等。
“殿”是高大的堂屋,指帝王所居和供奉神佛之所,如:太和殿、大雄寶殿等。
“閣”是架空的樓,通常四周設(shè)有隔扇和欄桿回廊,它是以臺榭為基礎(chǔ)的建筑物,供遠眺、游憩、藏書、拜佛之用,如:佛香閣、天一閣、蓬萊閣等。
當然,現(xiàn)在這些名詞有時也可以改變原來的意義,不一定嚴格符合基本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