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本義,劉 勛,鄒 文
(四川里伍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雅礱江礦業(yè), 四川 甘孜縣 626201)
黑牛洞-大水溝銅礦床位于江浪穹窿構造南西翼轉折部位,在成礦構造傾向南西的單斜構造中。其是中高溫熱液形成的變質礦床,于1959年群眾報礦發(fā)現(xiàn),2004~2007年進行了歷時4年的普查工作,2008~2009年進行了詳查,2009年成立大水溝基建項目部,2011年成立雅礱江礦業(yè)有限公司,基建完成后達到1500t/d的采選能力。
礦區(qū)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南部,行政區(qū)隸屬九龍縣魁多鄉(xiāng)。自里伍銅礦礦部至九龍河口文家坪有公路接入西(昌)- 康(定)公路冕(冕寧縣)-九(九龍縣)段,向東至冕寧縣城195km連接108國道,向北經(jīng)九龍縣城到新都橋鎮(zhèn)267km接318國道,全路段均為瀝青/水泥路面,外部交通較為便利。
黑牛洞-大水溝銅礦床大地構造位于揚子地臺(YZB)西側南北向康滇地軸(KD)以西,松潘-甘孜造山帶(SG)東南緣的北東向木里-錦屏山弧形推覆構造帶北西側后緣的江浪穹隆構造內。江浪穹隆為錦屏山推覆構造帶后緣伸展剝離作用形成的一系列核雜巖體之一,經(jīng)歷長期多階段演化,定型于印支期,燕山期以來受到陸內造山作用的改造[1]。此區(qū)地層出露較完整,為121km2范圍內里伍銅礦田的控礦構造。
(1)黑牛洞-大水溝銅礦應屬典型中高溫熱液充填交代成因,成礦環(huán)境具有中高溫、封閉還原、流體富揮發(fā)分散等特征。
(2)礦床形成與穹隆構造內先期堆垛層的后期成穹隆構造作用有關。繼印支期末區(qū)域褶皺造山后,燕山期進入陸內碰撞造山階段,錦屏山推覆構造形成并持續(xù)向南-南東逆沖疊置,進一步發(fā)展導致后緣出現(xiàn)伸展,并伴有深部重熔花崗巖侵位上拱,早期堆垛層面理S3發(fā)生褶皺變形形成具有背形形態(tài)的熱穹隆,后期沿S3面理出現(xiàn)滑脫及局部撓曲虛脫構造,在有巖漿熱液參與的中高溫成礦流體萃取圍巖中含礦物質沿滑脫-拆離構造發(fā)生充填。
(3)成礦期、成礦階段及礦物生成順序。根據(jù)礦區(qū)蝕變礦化關系的野外觀察和室內礦物共生組合及礦石組構特征研究,就黑牛洞銅礦床形成定位的主成礦過程而言,可劃分1個中高溫熱液成礦期和中高溫熱液蝕變、中(低)溫熱液硫化物沉淀2個成礦階段,前一成礦階段形成以黑云母化為特征的蝕變,伴有少量磁黃鐵礦形成;后一成礦階段以發(fā)育中(低)溫絹云母、綠泥石化和大量硫化物沉淀為特征。主成礦期的成礦階段以及礦物形成階段的生成順序見圖1。
圖1 黑牛洞礦床成礦期、階段與礦物生成順序
江浪穹隆內黑牛洞-大水溝、里伍等銅礦所賦存的含礦巖石為揚子地臺基底中元古界變質巖系,原巖恢復為一套被動大陸邊緣形成的含火山巖海相碎屑沉積巖,因有深源火山物質的加入,而普遍被認為具有良好的銅物源背景。黑牛洞銅礦床形成及鉛同位素組成如圖2所示。江浪穹隆內含礦圍巖中普遍含有較多基性火山巖變質形成的斜長角閃巖,與礦體的空間關系較為密切,為存在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2]。
圖2 黑牛洞銅礦床鉛同位素組成
黑牛洞-大水溝礦區(qū)主要用平硐探礦,依據(jù)此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在礦化明顯處主要有黃銅礦化,磁黃鐵礦化處的礦石呈明顯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在蝕變構造帶如云母化、硅化處進行探礦;在裂隙發(fā)育處,特別是擠壓作用嚴重處進行探礦[3]。
主要在黑牛洞6#、7#、8??拥烙靡延械拇┟}、沿脈探礦,現(xiàn)有的拉底和采空區(qū)進行掃邊探盲工作。6#坑道探礦在主巷609#點用斜穿脈在2線附近探到1.7m厚的礦體,為了準確控制礦體的走向,在見礦處采用沿脈探礦,在6??拥揽刂屏说V體形態(tài),也可以在6#坑道下部探礦,以控制礦體延伸。
7??拥捞降V方案:鉆孔zk200、zk201、zk202,在2線剖面見Ⅰ3、Ⅱ4號礦,Ⅰ3號礦在Ⅱ4號礦的下部。從坐標X3149200往南81.7m可見Ⅰ3號礦,由于在3400m處Ⅰ3、Ⅱ4號礦據(jù)實際見Ⅰ3號礦體整體北移,Ⅰ3號礦體也有可能在不到81.7m處見礦,Ⅱ4號礦體在97m處見其層位,其在7??拥啦环€(wěn)定,可用穿脈探其層位,找出二云石英片巖和斜長角閃巖。
據(jù)以上分析,可在7??拥?10#點處在2線往方位35°拉穿脈,探Ⅰ3號礦體,穿脈長45m??稍?09#點往南在2線方位215°進行穿脈探礦,探Ⅱ4號礦體的層位。8??拥垃F(xiàn)在在7-13#采場見Ⅰ3號礦,礦體厚度寬、品位高。生產上采出Ⅰ3號礦體穩(wěn)定,生產探礦可在8??拥?-13#采場采取采場內或邊部探礦,也可在正在采礦的采場采用上山拉底探礦。用上述方法在6#、7#、8??拥捞降搅刷?、Ⅱ4號礦體,如圖3所示,達到了預期的探礦成果,也滿足了黑牛洞生產的需要。
圖3 探礦成果示意
在大水溝地質基建的同時,在10線區(qū)域用穿脈及斜穿脈探礦。在1192m處探到了1條Ⅰ3號礦體外延礦,確定了Ⅰ3號礦體在此區(qū)間賦存的空間位置,為下一步探礦指明了探礦思路。
(1)黑牛洞現(xiàn)在主要采礦區(qū)在6#、7#、8??拥溃鄳奶降V在此區(qū)的2~0線間進行坑道探礦,采區(qū)邊部礦體走向沒有尖滅,也可在邊部掃邊探盲。
(2)已采過的坑道(如付6#、5#)有殘留的未探到位的礦體,可以補加工程進行探礦,與各坑道采過的礦體相對應,在有可能成礦段進行探礦。
(3)在大水溝3200m中段10~1線間拉穿脈進行探礦,控制Ⅰ3、Ⅱ4礦體的形態(tài),準確計算出礦體的儲量。
黑牛洞-大水溝銅礦成礦區(qū)在12~3線間,詳查報告的勘探線間距為100m,勘探線控制網(wǎng)度低。在黑牛洞礦區(qū),通過這幾年采礦,發(fā)現(xiàn)銅礦床比詳查報告中的礦體形態(tài)變化大、規(guī)模變化也大,礦體嚴格受構造控制。通過進一步對黑牛洞-大水溝銅礦成礦規(guī)律與構造控礦進行分析和研究,在黑牛洞6#,付6#、7#、8??拥肋M行探礦工作,在大水溝銅礦12~3線間開展相應的生產勘探工作,為將來生產探得更多的地質儲量。
[1] 孫本義.里伍銅業(yè)大水溝銅礦地質特征及勘查方法[J].采礦技術,2012,12(2):1-3.
[2] 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四川省九龍縣黑牛洞—大水溝礦區(qū)銅礦詳查報告[R].四川:成都地質調查中心,2009.
[3] 康繼祖,張玉寶.青海南部地區(qū)MVT型鉛鋅礦找礦潛力分析[J].中國礦業(yè),201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