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貞
摘 要: 語文教學有深有淺,備課深度是關鍵,準備得越充分,教師操作得就越自如。從備課角度劃分,整個語文教學現(xiàn)狀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平淡乏味的課,教者僅僅是個讀者;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課,教者是個照本宣科的人;有個性和思想的課,授課者集讀者、教者、學者于一身。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教師角色 讀者 教者 學者
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很多語文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積極投身到教學研究與改革中,以高度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語文課程標準》,不厭其煩地研讀文本,查找教學問題,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還有一些老師用傳統(tǒng)的備課思想應對新的教材編排。兩者取得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語文教學有深有淺,備課深度是關鍵,準備得越充分,操作得就越自如??v觀語文教學現(xiàn)狀,從備課角度劃分。語文教學現(xiàn)狀大致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平淡乏味的課
為什么一些教師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教師教得乏味,學生學得沒勁。這是因為教師在備課時,只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的讀者,知道了課文大致講了一件什么事或介紹了什么,就走上了講臺。心中課堂目標不明,重點不清。只知讓學生讀書,但要求不具體,學生讀不上勁,也讀不出味道和感受。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由于缺乏教師的有力指導,學生只停留在字面上,不能結合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感受詞句深層的意思。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對于課后問題的處理,部分教師照搬教參,現(xiàn)學現(xiàn)賣。
二、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課
這是上升了一個層次的課。教師不僅作為一個讀者,研讀文本,而且作為一個教者認真拜讀了教參。吸收了編寫教參者的很多見解,理解了內容,理清了思路,弄懂了作者通過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設計了合理的教學過程,就開講了。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多數(shù)學生只是看客和被動學習者,需要助威時拍拍手,和兩聲;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痕跡隨處可見。如,出示幾個生字新詞并打出意思,讓學生讀讀記記。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幾個練習題,讓學生做一做,有困難的,可點擊標準答案。這樣的課堂由教師主宰,問題由教師提出,答案由教師講給學生聽。讓學生站起來回答的問題,大部分書本上有明顯的答案,不需要太多思考,不會影響教學進程。學生完全迎合教師,陪襯教師。課結束了,教師筋疲力盡,口干舌燥,如釋重負。因為該講的我都講了,會不會全在學生;學生熬到了下課,跟著老師的思路跑了一節(jié)課,很累。老師講了那么多的內容,學生努力想記住,可左耳朵進去,右耳多出,印象太淺了,忘記的多,留下的少。
這樣的課堂,學生是消極的學習者,缺少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沒有和文本進行深層次對話的機會,沒有思想的碰撞。他們的思維和個性得不到發(fā)展。這樣學生只是考試的機器,不是有靈性和會思考的活生生的現(xiàn)代人。教師是一個辛苦的耕耘者,沒有關注到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至于學生在課堂上收獲多少,教師心里并不清楚。教師只注重教法,而忽視了學法。在這一層次的有不少是傳統(tǒng)型的老師,還有一部分是剛參加工作不足三年的,既沒有工作經驗,又知識面狹窄,上課不免顧此失彼。
三、有個性和思想的課
這是我正追求的層次。教師在研讀教材和設計教案時,先后以讀者、教者和學者的身份解讀了文本。
首先作為一個讀者,我反復閱讀了文本,不僅讀懂了內容,還把文本從薄讀到厚,把文字讀出了色彩、味道、溫度、感情,把文字讀成了一幅幅畫面。如在教學《生命生命》這一課時,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數(shù)次閱讀了文本,知道作者杏林子從一只小飛蛾極力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沖破阻撓后不屈地生長,以及靜聽心跳中感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我查找了杏林子的個人資料:杏林子從12歲時就患了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癱瘓不能行動,寫作時,要彎著腰、弓著背,比正常人辛苦數(shù)倍。發(fā)病時手腳腫痛,導致行動不便,身心飽受病痛煎熬,畢業(yè)后即在家以字典自修。面對病魔,她戰(zhàn)斗不息,從身邊的每一個生命體中汲取力量,使自己的生命和內心不斷強大,進一步解讀文本。她敬畏生命,珍愛自己擁有的一切,用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了困難,頑強樂觀,積極向上。我作為一個健康的人更應該好好地生活,珍愛自己擁有的這份工作,盡心盡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每一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能力有所發(fā)展和提高。
我還感悟到作者表達的準確,如:1.寫小飛蛾的語句“它鼓動雙翅,極力掙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的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作者為什么用“鼓動”而不用“振動”和“揮動”呢?用“鼓動”好在哪?“鼓動”更能說明是從內在和內心發(fā)出來的一種力量,帶有主觀意愿,更能表達出小飛蛾強烈的求生愿望。為什么用“躍動”,而不是說“飛動”和“舞動”呢?一是可以看出飛蛾用力猛和大,二是暗含不可遏止的意思,三是能體現(xiàn)動作的猛烈、鮮明。2.寫香瓜子的“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了一種怎樣的力量,竟然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香瓜子沖破了外殼,還沖破了什么?墻縫的限制、生命的極限……3.“從那一刻起,我應允自己,絕不辜負生命”,結合杏林子的生平,我覺察到面對病痛的反復折磨,杏林子可能無數(shù)次抱怨過、動搖過,甚至多次產生過自殺的念頭,杏林子正是有了對生命的敬畏、香瓜苗強大的生命力和小飛蛾強烈的生存要求影響了她,她從中感受到了超強的意志力,應允自己好好活。
其次,教者要明確本冊教材和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及相關要求,這一節(jié)課,我要落實哪些目標,能落實哪些?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怎樣才能突出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用好生命這個重點呢?設計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如留給學生足夠的讀悟時間,在師生、生生交流、思想碰撞時穿插一些杏林子的個人資料,作為進一步閱讀感悟的推手,對班里一些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給予必要的點撥。
最后,教師要作為學者(學習的人),重新審視教學預設。假如我是學生,要完成學習任務,我會用怎樣的方法解決,哪些是我能獨立完成的,我可能會遭遇哪些困難,需要得到哪些引導和提醒,才能豁然開朗;課后的幾個問題,學生在解決時可能會有哪幾種答案,怎樣用好現(xiàn)有的學習資源呢?最后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思路并修改教案。
總之,教師關注了學情,教學設計更加貼近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學有所獲,更融會貫通,更樂意學習,更主動參與教學。長久堅持下去,學生是有思想的,教師是有見地的,課堂上教學相長,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