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禾
在法國,從來沒有一座建筑可以像巴黎圣母院這樣受到世人矚目和歷史垂青,它曾見證了法國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也是近千年巴黎宗教和世俗生活的親歷者。今年3月23日,巴黎圣母院迎來了它的850歲生日,為此從去年12月12日至今年12月11日,圣母院將舉行為期一年的慶典活動,也開始了其新一輪的翻修工程。
一座飽經(jīng)滄桑的古老建筑,何以能夠保存至今,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古跡?它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風云變幻?
歷時180年的大工程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斯德島上,那里是古老巴黎城市的發(fā)源地。圣母院的前身是圣史蒂芬大教堂,10世紀時已經(jīng)成為巴黎乃至法國的宗教中心。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巴黎人口激增,原有的教堂已經(jīng)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而且教堂也已陳舊。同時,商業(yè)發(fā)展令城市變得繁榮,也帶來了競爭,各大城市爭相修建更為輝煌壯麗的大教堂,將資金投入新式風格的建筑中。巴黎也不例外。1160年,出身伐木工人之家的莫里斯·德·蘇利擔任巴黎主教,任職長達36年。他決定在巴黎修建一座奇美的哥特式教堂,于是就有了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規(guī)劃。1163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圣母院奠基。1189年,高圣壇建成并開始舉行奉獻儀式,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于1240年先后竣工。直到1354年,巴黎圣母院最后才完成原定的設計方案。
中世紀教堂的修筑資金主要來源于民眾的捐獻和當?shù)亟虝膿芸?,但也不乏統(tǒng)治者給予財務支持。法國國王路易七世曾于1180年給巴黎圣母院捐款,教堂東北角小門“紅門”上屈膝跪著的皇室人像就被認為是路易七世與他的皇后?;诖耍姓f法認為路易七世也參與了圣母院的奠基儀式。圣母院的修建凝結(jié)了建筑師與石匠、鐵匠、細木工、雕刻師、玻璃工等無數(shù)人的辛勤成果,至于最早的一批建筑師如今已無從考證,有明確記載的建筑師主要有讓·德·謝爾、皮埃爾·德·蒙特葉、尚·埃維等人。
雖然1354年巴黎圣母院已經(jīng)竣工,但按照哥特式建筑的風格特點,也可以說圣母院并未真正完工。因為哥特式教堂的鐘塔之上應該建有尖塔,由于中世紀時難以完成難度過高的尖塔工程,于是巴黎圣母院在建成之后數(shù)百年都是沒有尖塔的。如今世人看到的中央尖塔,不過是19世紀進行維修時建筑師加上去的。
千年歷史見證者
巴黎圣母院還沒有竣工時,就已經(jīng)成為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禮儀式的表演場所。歷史上有24位法國國王在巴黎圣母院舉行加冕典禮。1238年,路易九世在此舉行加冕典禮;1248年,路易九世率領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埃及,隊伍就是從巴黎圣母院出發(fā);1302年,腓力四世在此召開第一次全國三級會議;1430年,英王亨利四世在此加冕;1455年,查理七世在巴黎圣母院為圣女貞德舉行平反儀式;1660年,22歲的路易十四與西班牙公主瑪麗-泰雷茲在此舉行盛大婚禮。
正是由于巴黎圣母院在法國宗教和政治事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象征地位,在18世紀末爆發(fā)的法國大革命期間,這里也成為破壞最嚴重的地方。1793年,巴黎民眾涌入圣母院,將國王廊上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28尊雕像,誤認為法國國王雕像將其搗碎,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女神,宗教信仰遭到嚴重褻瀆。1795年至1801年,巴黎圣母院被迫關閉。直到1801年7月,為了取得教會的支持,時任法蘭西第一執(zhí)政的拿破侖與羅馬教皇簽訂協(xié)議,承認天主教是“大多數(shù)法國人的宗教”。1804年12月,拿破侖選擇在象征法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巴黎圣母院舉行隆重的加冕禮,羅馬教皇庇護七世為他涂抹三次膏油后準備給他戴上皇冠時,拿破侖卻自行取來皇冠戴上,并親自為妻子約瑟芬加冕。也許在他心目中,權力并非來自上帝,而是來自人民。
保護圣母院
在法國大革命中遭到破壞的巴黎圣母院,愈發(fā)破敗不堪。雖然巴黎圣母院在法國社會地位卓然,但它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修繕,在19世紀以前僅有兩次較大規(guī)模的修繕。1698年,路易十四世曾要求修建凡爾賽宮的建筑師羅伯特·德·科特,對唱詩班席進行改建,以符合當時流行的審美標準。18世紀,萬神殿建筑師J.G.蘇弗洛在教會要求下,將教堂正面的中央大門門口擴大,以便車輛能夠直接進入大廳。直到1831年,一部名叫《巴黎圣母院》的小說的風靡給巴黎圣母院的保護帶來新的契機。維克多·雨果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對巴黎圣母院進行了充滿詩意的謳歌和贊美,引發(fā)巨大反響,人們希望能恢復這座教堂昔日的風采,于是發(fā)起募捐計劃。雨果在發(fā)表《巴黎圣母院》之前,就曾撰寫過關于當代歷史建筑保護問題的文章,特別是針對倒賣歷史建筑廢料的“建筑破壞黑幫”給予了猛烈抨擊。
民間對歷史遺存的保護行動,引起政府當局的重視,他們開始關注古建筑的現(xiàn)狀保護。1840年,法國政府公布了首批受保護的567處建筑,巴黎圣母院就在其中。1844年,巴黎美術學院建筑學教授維奧勒·拉·杜克開始承擔巴黎圣母院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修護工程,共持續(xù)22年。如今人們所看到的巴黎圣母院,就是這一時期重新加以修繕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面貌。在維奧勒·拉·杜克的指導下,從雕像、排水系統(tǒng)、窗戶、墻面到大廳穹頂,巴黎圣母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繕改建,并按照中世紀哥特式的風格,新建了中央尖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維奧勒對巴黎圣母院的修繕被當作成功的經(jīng)典案例,維奧勒也成為遺產(chǎn)修繕和保護領域法國學派的代表人物。不過后來也有學者對巴黎圣母院的這次修繕工程予以質(zhì)疑。作為世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堂應該與市民生活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但維奧勒只是保留了巴黎圣母院這座單一建筑,拆除了圍繞在教堂周圍的古老的市民住宅,這就割裂了巴黎圣母院的世俗功能。
由于來自政府和民間的共同發(fā)力,作為法國最負盛名的天主教堂,巴黎圣母院得到了充分的保護。上世紀80年代末,巴黎圣母院外表被清洗一遍,清除了數(shù)百年積存的污垢,風化污損的地方得到修復;90年代,為迎接千禧年到來,圣母院的正面墻面和石雕進行了維修;21世紀初,圣母院的北樓鐘塔和后半部圓室進行了修復;為迎接850歲生日,圣母院南樓鐘塔更換了新鐘,大廳里的管風琴也進行了仔細清理。如今巴黎圣母院的修復工期已經(jīng)安排到了2020年。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通過立法來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國家。1887年通過了第一部歷史建筑保護法,規(guī)定了保護文物建筑是公共事業(yè),政府應該承擔義務。1913年又頒布了新的“保護歷史古跡法”,規(guī)定列入保護名錄的建筑不得拆毀,維修要在國家建筑師的指導下進行?!皣医ㄖ煛敝贫仁欠▏疄楸Wo歷史文化遺產(chǎn)專門設立的。保護建筑的維修、《馬爾羅法》(1962年頒布的歷史遺產(chǎn)保護法律)規(guī)定的歷史保護區(qū)范圍內(nèi)的建設活動,包括新建、維修、拆除等活動,都需要國家建筑師的評估、咨詢和同意。除立法外,法國政府每年拿出大量資金用于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和維修費,文化部作為歷史遺存保護的管理者,每年的財政預算占政府財政預算的1%,其中10%用于歷史性建筑的保護和修復。像巴黎圣母院的維修預算都是一年一審批,上不封頂。除了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還有眾多社會捐贈,保證了巴黎圣母院能夠每年接待人數(shù)為1400萬的游客和朝圣者。法國人對待歷史遺存的態(tài)度和做法值得世界其他國家學習。
巴黎圣母院在塞納河畔屹立了近千年,它本身展現(xiàn)了法國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發(fā)展史,也見證了巴黎和法國的歷史和發(fā)展軌跡。盡管只有一百來年歷史的埃菲爾鐵塔成為法國新的建筑地標,但是巴黎圣母院在法國人心目中仍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