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這條充滿純真色彩的道路上,
有人在修路,
為其他小孩創(chuàng)造更好的童年,
也有人在盡情抒寫,
創(chuàng)造“童樣”的藝術。
雖然他們看似各行其道,
可都飽含著濃郁的情感,
共釀美好的人間六月天。
幾米:角色帶我看風景
幾米,來自臺灣的著名繪本作家,原名廖福彬,1958年生。曾在廣告公司工作十二年,后來為報紙、雜志等各種出版品畫插畫。他曾在1995年患上血癌,1998年后專事繪本創(chuàng)作。作品包括《微笑的魚》《森林的秘密》《向左走向右走》等。在他的文字與繪圖中,總能感受到憂傷寂靜的盈動。本期我們就約訪這位充滿靈氣的藝術家,帶大家領略動人的童話風景。
生活經歷
P:1995年曾是你期盼的“大發(fā)之年”,也是你遭遇病痛的一年,這一年對你來說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嗎?你的心態(tài)有因此而改變什么嗎?
幾米:就像你所說的,那時候算命的說我要走大運,我也辭了工作正想要開始專心畫插畫,卻生了這場大病,打亂所有計劃。知道自己得血癌的當下,我也會懷著怨恨,抱怨為什么是我,我做錯了什么?還有好多事情還沒有完成,未來怎么辦?但是沒有任何答案等著我,只能投入痛苦又不知道終點在哪邊的漫長療程里。
生病的那一段日子,應該對我的創(chuàng)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吧?;仡^去看,我的作品開始呈現另一種味道,在歡樂畫面之外,有淡淡的哀傷、疏離的情感和些許的無奈,那時候,很多人都說我的作品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說我進步很多,可是當時我并不十分相信,不過現在我慢慢發(fā)現,也許我在畫每一本書的時候,都釋放了一些真實的情感,而產生了一種我自己特有的味道與風格吧!
P:除了繪畫,你平時還喜歡做些什么?
幾米:除了繪畫之外,扣除掉家庭時間,我自己的時間也就沒很多了。通常我會去看電影、看表演或是展覽,閱讀美術畫冊也是我每天睡前會做的。不管是看電影、展覽、表演、畫冊,我都希望可以盡可能去欣賞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作品帶給我的沖擊和愉悅,我很喜歡這些。
P:家庭對你來說是不是第一位,你是宅男嗎?
幾米:我喜歡跟家人相處,喜歡一個人靜靜地作畫,喜歡坐著看書多過于出國旅行,如果喜歡這些事情會被歸類為宅男,那么我應該算是吧。
創(chuàng)作的世界
P:你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創(chuàng)作的?
幾米:很久以前在替報章雜志畫稿時,是用代針筆、水彩和廣告顏料,但因為長時間低頭作畫,造成嚴重的肩頸酸痛,后來開始嘗試油畫,可以站著作畫減輕負擔,最近也陸續(xù)有幾幅油畫作品跟大家見面了。
P:你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一般是怎樣的呢?
幾米:通常是先有單張的畫面,想到什么就畫什么,然后看著畫面里的角色,想象他為什么會做這個動作,他的個性如何,想去哪里,會交怎樣的朋友,這樣一點一點展開故事。有時候會在幾張不同的單張畫面間發(fā)現連結,這里串過來,那里串過去,在中間補上幾個過程,就成為一個故事,也有這樣的做法,總結來說,都是先有畫面才有故事的。
P:你是什么時候開始以繪畫與文本結合的?是嘗試過多種風格之后才摸索出來的嗎?
幾米:因為以前在廣告公司有文案較強的人,我不會冒犯跨他的領域。所以,我一直沒有相信我是會寫的人。而我會開始寫這些東西,并不是我在畫圖的時候就想到了。其實當我把《森林里的秘密》跟《微笑的魚》交到出版社時,沒有任何文字。我跟出版社說:“我沒有辦法寫,我覺得圖已經可以變成圖畫書。”但是出版社考慮到市場,還有,也許讀者想了解畫者所想。于是,我把那兩本書拿回來逐字加進去。那段時間加那些很簡短的字對我來說非常地痛苦,沒有信心、經驗,就是要慢慢加??赡芨敃r的心境有關,剛好可以接到圖畫里面。
P:你總能以兒童式的視角和語言完完全全地擊中成年人的心,你是如何做到的?
幾米:可能是女兒給我的影響吧,陪女兒一起長大,好像自己再經歷一次童年似的。不過我沒有特別設定說故事的對象,我的創(chuàng)作都是說我有感覺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還是大人比較能產生共鳴吧。
P:你平時會去觀察周遭汲取靈感嗎?什么樣的事物最能打動你?
幾米:我會看書、看展覽、看表演,家里有養(yǎng)貓,畫畫時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古典樂。偉大的藝術作品總能震撼我的心,領著我的想象力到我沒去過的地方。我也喜歡動物,喜歡它們比人類還要堅強,喜歡它們永遠陪伴在脆弱孤單的孩子身邊,喜歡它們出現在我的夢里和畫里。創(chuàng)作的角度更可能有激烈的轉變,但是動物是永恒的,它們永遠都是那么自在而神奇,它們永遠是創(chuàng)作上的繆思。
P:談談你在創(chuàng)作中,會一直堅持的東西吧?
幾米:我堅持每天坐在工作臺前8小時,只畫有感覺的故事或畫面,嚴格地看待,理性地舍棄。
P:你以后還想嘗試什么樣的突破呢?
幾米:我的創(chuàng)作沒有刻意去規(guī)劃,我只想好好地把自己想說的故事畫出來。而在第一本書出版十五年之后,要新畫一個故事實在比以前難得多,過往畫過的畫面和創(chuàng)作經驗都會不斷跳出來自我檢視:“這樣的畫面畫過了”、“這樣的概念說過了”,左考慮右考慮之后,創(chuàng)作就變得比以往辛苦很多,大多數的想法與畫面在還沒落筆前就被否決。如果要突破的話,我覺得若是可以在創(chuàng)作時有畫第一本作品時那種想要畫什么都成的感受,應該就會是突破了。但這也是對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意義而言的。
孤獨地塑造幸福
P:在你的作品里,能從安靜中感受到動人與孤獨的張力,“人生來孤獨”,你怎么看這個觀點?
幾米:人生確實是寂寞、痛苦、不如意占了大部分的時間,才讓快樂顯得難能可貴。我透過繪本里的角色去體會各種生活的困境,并從中找尋希望。
P:你的性格比較害羞內向,不擅長用語言表達,這是否也影響了你把更多想法轉入心理獨白,用文字、繪畫表現出來?
幾米:對我而言,社交跟創(chuàng)作需要的狀態(tài)完全不同。我一直覺得要做東西時,是要非常安靜地,最好是孤獨的那種狀態(tài)去做事。那種安靜狀態(tài),才會使你跟你的書產生對話。而且,在那種狀態(tài)下,你選擇的圖像,選擇的形式都會慢慢地趨于那種感覺,而不是平常在跟朋友喝茶聊天的狀態(tài)。我平常跟人互動也是很喜歡耍寶、開玩笑的。
P:你的生活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人到底應該怎樣才能收獲更多幸福?
幾米:對我來說,可以一直畫畫,有時間跟家人朋友相處,就是我的幸福。我在故事里也在嘗試想象別人的人生,設定他們的困境,再思考他們追求的是什么。越想越多,感想是,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沒有統(tǒng)一的做法,只有不斷地調整跟適應,調整目標、調整做法、調整心態(tài),直到一個可以安定的狀態(tài)吧。
P:在你創(chuàng)造的這么多角色中,你最想成為哪一個?為什么?
幾米:每個角色都有我的一部份,我對他們同等地喜歡,很難決定想成為哪個特定的角色。我反而希望角色們成為我的眼睛,帶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