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
房屋頂層的一個小房間,養(yǎng)著一缸熱帶觀賞魚,兩只寵物鼠,墻上貼滿麥當娜、杜蘭杜蘭樂隊、滾石樂隊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的海報。這就是攝影師詹姆斯·莫里森(James Mollison,下稱詹姆斯)兒時在英格蘭牛津郡的臥室。詹姆斯今年37歲了,把自己的家安在意大利的威尼斯?,F(xiàn)在,他擁有一間更大更豪華的臥室。
孩子的臥室
2010年9月,詹姆斯完成并出版了自己的拍攝項目《孩子們睡覺的地方》(Where Children Sleep)。通過來自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孩子們的肖像和他們臥室的照片,詹姆斯講述了這些孩子的故事。
這個拍攝項目始于一個關(guān)于兒童權(quán)利主題的拍攝邀約。起初詹姆斯思索如何表現(xiàn)貧困兒童題材時,只是希望能夠盡量避免那些視覺的陳詞濫調(diào)—祈求的眼神和略帶苦澀的微笑。詹姆斯認為,這類照片中的兒童總是有著相似的背景和表情,處境糟糕透頂,讓人感覺攝影師根本不了解其拍攝對象。
詹姆斯回想自己的童年,臥室這個主題逐漸明晰。詹姆斯說:“當我再思考這個計劃時,第一個浮出的場景就是我小時候的臥室,它反映了我是誰,以及我是怎么長大的。”詹姆斯意識到,這些小空間集中而強烈地反映了孩子們的身份、生活與成長環(huán)境。
于是,詹姆斯接受這個拍攝邀約,開始創(chuàng)作。通過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介紹,詹姆斯并沒有將拍攝局限于身處貧困的兒童,而賦予這個項目更大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不僅反映兒童的貧困和富有,也探討兒童和他們所擁有的“財富”之間的關(guān)系。
詹姆斯用4年的時間,走訪了17個國家和地區(qū),結(jié)識了200多名年齡在6~15歲的兒童,拍攝他們的肖像,并在他們的臥室中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詹姆斯盡量選擇那些背景、狀態(tài)和遭遇具有代表性的兒童,講述他們的獨特故事,讓讀者看到來自世界不同角落、不同階層兒童的實際生活狀態(tài)。
迥異的童年
在詹姆斯的拍攝過程中,有這樣兩個故事—
吉米(Jaime)住在紐約第五大街的一所頂層公寓,他的父母屬典型的美國中產(chǎn)階級。吉米在學校的成績非常優(yōu)異,課外還參加很多興趣班。他學習柔道,學習游泳,學習大提琴,還經(jīng)常通過網(wǎng)絡(luò)在花旗銀行的網(wǎng)站上學習簡單的金融知識。吉米生活的核心就是學習。
雷碩(Lehlonolo)來自南部非洲國家萊索托,與3個哥哥一起住在土屋里,睡在地上。雷碩兄弟4人是艾滋孤兒,靠8公里外的一所學校的免費救濟度日。每天,雷碩的兩個哥哥要步行前往學校領(lǐng)取定量配給的谷子、大豆和食用油,早已記不清肉是什么味道。在寒冷的夜晚,兄弟們只能蜷縮在一起,互相依偎取暖。看起來,雷碩兄弟的余生大概只能在這樣的貧困中度過—在萊索托,貧瘠的土地無法讓莊稼獲得豐收,工作機會也少得可憐。
不同地區(qū)和環(huán)境的兒童,成長在同一片藍天下,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且這種生活很可能伴隨他們一生。詹姆斯的這組照片最重要的主題,便是揭示社會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平—通過照片,人們能夠更真實地了解這種不平等所帶來的后果。
如果僅僅依賴肖像,這個項目主題的表達難度會很高,而且很容易出現(xiàn)詹姆斯不希望呈現(xiàn)的情形—哀傷的表情和麻木的神態(tài)。事實上,在詹姆斯的照片中,即使是身處貧窮的孩子,其表情和神態(tài)也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比其他孩子多幾分堅毅。但是,當他們的臥室在年幼的面孔旁出現(xiàn)時,與單獨肖像所形成的對比,立刻使主題鮮明起來,尖銳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在孩子的臥室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細節(jié)—簡陋的床板、臟兮兮的薄被和用石塊代替的床腿,裝滿娃娃的立柜、成套的公主裙、木制的玩具床、干凈整潔的被褥和明星海報,這些物件是臥室的“常住民”,沒有一點額外的增加。這些細節(jié),折射著孩子的生活方式,這些細節(jié)的比較,又鮮明地體現(xiàn)出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除反映貧富迥異外,詹姆斯的照片中另一個主題是差異—在同樣社會環(huán)境和階層中,由于生活背景和個人喜好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童年差異。其中,最讓詹姆斯吃驚的,是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喬伊和他的臥室。
詹姆斯通過一個兒童狩獵小組認識了喬伊(Joey),喬伊跟父母和姐姐住在美國肯塔基州。11歲的喬伊是爸爸的打獵好伙伴,在持獵槍不需要任何證件的肯塔基州,喬伊已經(jīng)擁有兩只獵槍和一架弩。當?shù)卦试S未成年人狩獵,喬伊7歲時便首次獵殺了一頭鹿。
走進喬伊的房間,詹姆斯還是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喬伊把他房間內(nèi)的所有家具都用迷彩布罩了起來,擺件和玩具也都是迷彩色,包括泰迪熊。直到詹姆斯回憶起自己11歲時也有和喬伊相近的夢想,震驚的情緒才慢慢平復。
打開溝通之門
在《孩子們睡覺的地方》這本書的前言部分,詹姆斯寫道—本書既是給成年讀者看的嚴肅攝影書,也是給9~13歲兒童準備的,希望他們能夠借助這些照片了解其他小朋友的生活。
詹姆斯坦言,他考慮最多的還是兒童讀者—小朋友們也擁有自己的臥室,和我的拍攝對象同齡,我希望他們能夠?qū)⑵渑c照片中孩子們的臥室聯(lián)系起來,去認識這個世界。
詹姆斯有一個小侄子,今年5歲,總是喜歡擺弄各種玩具。但是在另一些國家,有些孩子一件玩具也沒有。詹姆斯希望像他侄子這樣的西方兒童能夠更多看到和他們不一樣的生活,擁有更廣闊的思維去理解他人,通過照片打開溝通之門,而不只是知道眼前的世界。
據(jù)亞馬遜網(wǎng)站資料,《孩子們睡覺的地方》銷售成績不錯,父母買給孩子閱讀的比例很高。
當孩子們通過圖片看到更多了解更多時,他們的價值觀總會因所見所聞發(fā)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這正是攝影創(chuàng)作能夠帶來的正能量—描述生活,反映生活,意在影響讀者關(guān)于生活的態(tài)度。兒童是社會的未來,影響兒童的認知和態(tài)度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