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返回北京休假,為了避免給早晚高峰增加額外負擔,外出時,我通常會在早上9點后從家里出發(fā),下午4點半以前就到家了。這是在澳大利亞的3年里自然而然養(yǎng)成的“習慣”。
在北京的一天下午,3點左右,是學校放學的時間。我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車,一會兒,便陸陸續(xù)續(xù)上來了一些剛剛放學的中學生。在一群活潑的中學生后面,一個年邁的老人上了車。老人經過我身邊,我忙站起身想要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他。誰知道才一起身的瞬間,站在座位斜后方的一個身穿校服的學生立刻搶占了座位,并低頭玩起了手機。老人反而是苦笑著安慰了我?guī)拙洹?/p>
這個尷尬狀況讓我很難接受,因為,在澳大利亞的公共汽車上,經常會有標識寫著:“Please offer your seat if someone needs it more than you. School students using the 50-cent student fare should stand for adults.”這個標識可以理解為持學生票的學生是沒有權利與成人爭搶座位的。保護小孩是應該的,但有些過分的縱容只能讓孩子們認為,現(xiàn)在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只有從孩子們開始受教育的時候就給他們注入一個理念,讓他們具有一顆不愿給別人帶來麻煩的、感恩的心,社會才能和諧。
在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意識中,還有一個不成文規(guī)定的“社會潛規(guī)則”——如果雙排座位都是空的沒有人坐,那么你首先應該選擇那個靠里邊的座位,就是為他人提供方便。所以,在澳大利亞的公共汽車上,我們通??梢钥吹揭粋€和國內公交車上相反的情景,即使是一輛空車,乘客們也會先選擇靠里邊的位子來坐,大部分靠過道的座位都是空的。即便有個別人坐在靠過道的座位,當有人想要坐下的時候,先坐下的人也一定會移到里面去。
可是我在成都旅游期間所看到的卻并非如此。我從起點站上車的時候,車上人還很少,人潮涌入的那一站,一位中年婦女掙扎著擠了上來。為了她的方便,我直接讓出了靠過道的位置。過了幾站,我該下車了,我很有禮貌地對她表示,麻煩她讓我出去。沒有想到,她毫不客氣地看了看我,根本不理睬我,言外之意,就是讓我從她的腿上跨過去。這對一個穿著裙子的女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蓻]辦法,我最后只好狼狽地“跨”了出去?;仡^想想,人與人之間原本應該秉持著不為別人增加麻煩的態(tài)度而生活,可如果人人都像這位婦女一樣,還有多少人愿意主動坐靠里面的位置呢?
在地鐵上打噴嚏卻不用手捂住嘴巴,在公交車里大快朵頤大聲地吧唧著嘴等行為,都是不雅舉動。這些被禁止的舉動的規(guī)定都會在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車上有標志。這種意識也是逐步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每一個人。所有不能做的事情都是社會輿論認可的,都會被禁止。這些明細的規(guī)則慢慢教會了人們該有的感恩心態(tài),社會逐漸減少了很多矛盾。
在澳大利亞趕公交車上下學,上車一邊刷卡,我便先會簡單和司機打個招呼,司機就滿面笑容地沖我點頭。等到下車的時候,所有人都會在后門沖著前面招手,大聲感謝或稱贊司機。起初我也很羞于表達,但是日子久了,才發(fā)現(xiàn),大聲說出感謝,不僅是表達了對他服務的感謝,也讓自己心情漸佳。同樣,司機也會為你提供更完美的服務——如果有老人、嬰兒車或者殘疾人需要上下車時,司機會按動電鈕,公交車的自動坡道會慢慢啟動,方便了這些需要幫助的乘客。
將心比心,在我們抱怨服務行業(yè)的同時,可否想到這些服務人員的辛苦?在你催促一個銀行柜員為你辦理業(yè)務的時候,你可否想到他(她)在抓緊為大家服務的時候每天只能去有限的幾次洗手間,喝幾口水?如果這個人是你的親人,你還忍心催促他們嗎?在你去醫(yī)院看病的時候,一些人不顧他人正在問診,擠進醫(yī)生辦公室,干擾醫(yī)生的工作。此時,你為什么不能安心地等在外面排隊叫號?要知道這些醫(yī)生每天可能會給上百個病人看病……
公共意識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恩和不給別人增加更多麻煩的心態(tài)。無疑,愉快服務中一定是要給服務人員一些空間,一些感謝,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的服務更加真摯。如此,社會也就更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