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RS和GIS技術為支撐,基于多時相Landsat遙感數(shù)據(jù),采用人工解譯方法提取錦葫沿海四個城市空間特征信息,結合地學統(tǒng)計方法,定量研究了城市擴張速度、強度、緊湊度及城市用地分維數(shù)四個指標。結果表明:1990-2010年城市擴張面積為8166 hm2,擴張速度為7.37%,擴張強度為0.11;城市用地擴展速度最快的是葫蘆島市;擴展強度最大的是錦州;錦州市、葫蘆島市城市空間越來越分散;葫蘆島市的城市用地邊界最為復雜。該結論可以作為城市規(guī)劃的前期研究,并為城市空間擴展的驅動機制研究及空間擴展模擬打下基礎。
關鍵詞:GIS 城市空間擴展 錦葫沿海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c)-00-03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堅實的數(shù)據(jù)基礎設施和定量研究方法,我國城市空間擴展研究仍然囿于描述性研究,缺乏系統(tǒng)的空間與微觀研究。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普及和城市基礎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為解決以上問題奠定了技術基礎。利用GIS進行城市空間擴展研究是GIS應用于城市規(guī)劃的新興領域[1],該文基于GIS和RS技術,對錦葫沿海四個城市進行城市空間擴展特征的定量分析,可以作為城市規(guī)劃的前期研究,并為城市空間擴展的驅動機制研究及空間擴展模擬打下基礎。
1 區(qū)域概況及數(shù)據(jù)處理
研究區(qū)域包括錦州、葫蘆島、興城、凌海4市的行政范圍(以下簡稱“錦葫沿海地區(qū)”),面積7847.6 km2,沿海岸帶呈帶狀分布,地理坐標在北緯39 °59′~41 °26′,東經(jīng)119 °12′47″~121 °45′之間,是傳統(tǒng)的遼西走廊區(qū)位,也是溝通關內外、聯(lián)結東北華北的黃金通道。錦葫沿海地區(qū)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屬于“城市熱點區(qū)域”及“生態(tài)敏感區(qū)域”,有填海造地的現(xiàn)象存在,不同于內陸城市的空間擴展,因此選擇錦葫沿海地區(qū)作為研究區(qū)域具有典
型性[2]。
本研究采用1990年9月2日、2000年6月19日和2010年9月28日3個時相的Landsat TM和ETM遙感影像為主要數(shù)據(jù)源(軌道號為:120-31、120-32、121-31和121-32),輔助數(shù)據(jù)源包括地形圖、遼寧省地圖、四個城市的相關規(guī)劃圖等圖件。
用地分類標準依據(jù)2011年發(fā)布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guī)劃建設用地標準》。在Erdas 2011中完成對影像的校正配準、拼接、切割、假彩色合成等步驟。利用ArcGIS 9.3軟件,通過人工解譯遙感影像進行地物分類,進行遙感影像的目視解譯和數(shù)字化景觀
信息[3]。
2 研究方法
2.1 擴張速度
建設用地的擴張速度表示單位時間內建設用地的變化幅度,計算公式為[4]:
式中:K為研究時段內區(qū)域建設用地的年變化率;Ua、Ub分別為研究時段開始于結束時建設用地的面積;T為研究時段,此處設為年。
2.2 擴張強度
建設用地的擴張強度指數(shù)計算公式為:
式中:Iue為建設用地的擴張強度指數(shù);ΔUi為某一時段建設用地的擴張數(shù)量;Ai為研究單元的土地總面積;Δt為某一時段的時間跨度。
2.3 緊湊度
城市空間緊湊度變化是度量空間形態(tài)變化的最主要特征指標之一,倍受關注[5],緊湊度的變化可表征城市用地擴展的空間
特征。
式中:c為緊湊度;At、Pt分別為第t年城市斑塊的面積和周長。c值在0~1,其值越大,表明地物形狀的緊湊性越好,反之越差。圓是形態(tài)最緊湊的圖形,其緊湊度為1。
2.4 城市用地分形維數(shù)
城市用地分形維數(shù)可描述城市邊界形狀的曲折性和復雜性,它反映了土地利用形狀的變化及土地利用受干擾的程度[6],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St為第t年城市斑塊的分形數(shù);At、Pt分別為第t年城市斑塊的面積(km2)和周長(km)。分形維數(shù)值的理論范圍在1~2,維數(shù)越大表示圖形形狀越復雜。當維數(shù)<1.5時,說明圖形趨向于簡單;當維數(shù)=1.5時,表示圖形處于布朗隨機運動狀態(tài),越接近于該值,穩(wěn)定性越差;當維數(shù)>1.5時,則圖形趨于復雜。
3 城市建設用地擴展特征分析
為了更直觀地反映1990-2010年各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過程,在ArcGIS中只提取主城區(qū)建設用地屬性,分別生成錦、葫、凌、興四個城市主城區(qū)的城市擴展圖,見圖1。
統(tǒng)計各時期、各城市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計算城市擴展速度和強度,見表1。
從錦、葫、凌、興1990-2010年間城市用地擴展情況表中可以看出:
(1)1990-2000年,城市用地增長量最高的是葫蘆島市,高達2117 hm2,最低的是凌海市,增量為239 hm2;城市用地擴展速度最快的是葫蘆島市,其次是凌海市、錦州市,最低的是興城市;擴展強度是錦州市最高,次之是葫蘆島市、興城市,最低是凌海市。
(2)2000-2010年,城市用地增長量最高的是葫蘆島市,高達2040公頃,最低的是凌海市,增量只有234 hm2;擴展速度最快的是葫蘆島市,其次是錦州市、凌海市,擴展速度最慢的是興城市;擴展強度最高的為錦州市,其次是葫蘆島市,凌海市和興城市的城市用地擴展強度相當。
(3)1990-2010年這20年里,城市用地擴展速度最快的是葫蘆島市,其次是凌海市、錦州市和興城市;擴展強度排序是錦州市、葫蘆島市、興城市、凌海市。
按照公式分別計算錦、葫、凌、興四市城市緊湊度和分形維數(shù),將結果用柱狀圖直觀地表示出來,見圖2和圖3。
從圖2和圖3中可以看出:
(1)城市緊湊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凌海市、興城市、錦州市、葫蘆島市。錦州市、葫蘆島市城市空間越來越分散。由于緊湊度變化與城市效率變化呈現(xiàn)一定的對應關系[7],因此葫蘆島市在下一步城市規(guī)劃中應加強城市的空間布局,提高緊湊度,使城市投入要素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水平得到了改善。
(2)葫蘆島市的城市用地邊界最為復雜,其次是錦州市。凌海市1990-2000年形狀不斷復雜,2000-2010年趨于簡單;興城市正好與凌海市相反。由于在信息熵無法測得的時候,可用分維代替信息熵進行地理信息分析[8],因此錦葫沿海四個城市中,葫蘆島市的城市用地空間形態(tài)分布是相對最為均衡的。
4 結語
本研究利用遙感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和GIS的空間分析技術監(jiān)測錦葫沿海四個城市1990—2010年城市擴張面積為8166 km2,擴張速度為7.37%,擴張強度為0.11;城市用地擴展速度最快的是葫蘆島市;擴展強度最大的是錦州;錦州市、葫蘆島市城市空間越來越分散;葫蘆島市的城市用地邊界最為復雜。利用多時相遙感影像作為數(shù)據(jù)源,并利用遙感的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和GIS的空間分析技術相結合,可快速有效地監(jiān)測城市用地擴展的面積、速度、強度等,從而可在宏觀上把握城市開發(fā)的方向、速率及占用耕地情況,進而為政府建設、規(guī)劃部門提供宏觀管理信息和科學的決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李曉峰.基于GIS的城市空間擴展研究[D].天津大學,2007.
[2] 任韶紅,蘇雷,朱京海.錦葫沿海地區(qū)景觀格局變化研究[J].中國建設信息,2012(21):77-79.
[3] 蘇雷,朱京海,胡克梅,等.基于CA模型的城市空間擴展模擬預測—以錦葫沿海地區(qū)為例[J].國土資源遙感,2012,24(3):129-134.
[4] 馮曉剛,李銳,莫宏偉.基于RS和GIS的城市擴展及驅動力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0(2):202-
208.
[5] 蔡博峰,張增祥,劉斌,等.基于遙感和GIS的天津城市空間形態(tài)變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2007,9(5):89-93.
[6] 馮健.杭州城市形態(tài)和土地利用結構的時空演化[J].地理學報,2004,58(3):343-353.
[7] 郭騰云,董冠鵬.基于GIS和DEA的特大城市空間緊湊度與城市效率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09,11(4):482-490.
[8] 陳彥光,劉繼生.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和形態(tài)的定量描述.從信息熵到分數(shù)維[J].地理研究,2001,20(2):1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