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普愛
數學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積極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我們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必要的活動,化靜的知識為動的過程,讓學生高高興興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發(fā)興趣,主動地獲取知識,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及“做”數學的樂趣。下面,就我多年來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看法。
一、引導探索法
探索教學法不應是由教師講出,而應是讓學生自己悟出問題的結論。教師不要怕學生做出的結論不全面,而要利用學生答案中的不足,去引導,去啟發(fā),去修正,去完善。這樣才能啟發(fā)數學悟性,開發(fā)潛能,才能使學生學會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如在教學“正負數”時,我利用計算機制造出動畫投影片。一天,小豬熱汗淋漓的問豬媽媽:“媽媽,今天怎么這么熱呀?”豬媽媽看了看家里的溫度計說:“難怪,今天33℃呢!”小豬說:“媽媽,您怎么知道今天溫度是33℃呢?”媽媽說:“你看,溫度計里的水銀的高度在刻度33這里,在刻度0的上面,所以是零上33℃,才會這么熱。”“哦,我明白了,刻度數字越大,就越熱。”小豬自言自語說。小豬突發(fā)奇想,把溫度計放在冰箱的速凍室,水銀柱的高度迅速停留在零下20℃,小豬滿臉疑問:“媽媽,您看,這刻度數字也不小了,有20,為什么急凍室會那么冷呢?”這時,老師轉向問學生:問: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答:因為是零下20℃。老師說:對,能不能說刻度數字越大,溫度就越高呢?(不能)。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像0、1、2、2.2……這些數能表示出來嗎?(不能)??粗鴮W生們專注而又急不可待的表情,我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些數——正負數。認識了正負數以后,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就可迎刃而解了。通過這種情景教學,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對認識正負數產生了深厚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學習法
人人參與教學,人人投入探索,表現自我,積極主動,使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創(chuàng)新,形成良好的個性。因此,教師應經常給學生組織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從而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數學,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表意見的好習慣。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長方形周長計算”時,出示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學生在已有長方形特征及概念的基礎上,根據各自已有的技能,通過充分討論,得出三種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
①6+4+6+4=20(厘米) 即:長方形的周長=長+寬+長+寬
②62+42=20(厘米) 即: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
③(6+4)2=20(厘米) 即: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