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楊敬東老師您好,現有兩個問題向您請教。1.積分編排制比賽,一般是4分對4分、5分對5分、6分對6分,現在居然最后一輪最高9分卻與4分相遇,這樣編排合理嗎?2.如圖,這是我參加地方象棋比賽的實戰(zhàn)對局,我執(zhí)黑方,形勢占優(yōu),時間上我也比對方占優(yōu),因此我產生了逼對方超時的想法,求快不求殺,不料,當對方走出馬三進二將軍時,我卻因搶時間走出了炮2平6反將,對方立即自認為他獲勝,裁判也判我輸棋,我說應該判記我一次犯規(guī)比較合理,不能判負,最后裁判組還是判我輸棋,以致影響了我的名次。請問楊老師,這樣裁決合適嗎?請您給予解答。謝謝!
(蘇州 張長雄)
回答:1.積分編排制比賽的編排原則之一是由最高分按積分段逐段向下編排。即首先同分者編對,次之近分者編對(盡可能避免跨越積分段)。造成大幅度跨越積分段編排的幾率,一是因參賽人(隊)數較少而比賽輪數較多,容易出現受卡號,不得不跨越積分段下調配對;二是采用手工編排時,因疏忽漏掉了某一個高分段的抽編卡,錯與低分段配對,應給予調整。
2.一方行棋后形成帥、將直接對面,或主動送吃帥(將),或在被“將軍”時誤走它子而沒有“應將”,這些聽任對方吃帥(將)的行為均屬“自殺”。走棋后(已離手)形成“自殺”,為輸棋(負),對方取勝。在基層象棋比賽,特別是老年人和少兒象棋比賽,有的裁判長在制定補充規(guī)定時,對此類案例的處理給予放寬尺度,在同一局棋中第一次出現“自殺”不判負,記一次犯規(guī),繼續(xù)比賽,第二次出現判負。怎樣處理,應以裁判長在賽前制定的補充規(guī)定為裁決的依據。
編輯/老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