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仁
繼諜戰(zhàn)劇、宮斗劇、穿越劇之后,《當婆婆遇上媽》《媳婦是怎樣煉成的》(《房戰(zhàn)》《夫妻那些事》等“家斗劇”開始輪番轟炸熒屏。劇中家庭,婆婆斗兒媳、岳母逼女婿、兄弟爭遺產(chǎn)、妻子戰(zhàn)小三——堪比后宮,婆媳、夫妻、手足之間勾心斗角、混戰(zhàn)不止。中青報社調中心的網(wǎng)調顯示,80.9%的人直言當下“家斗劇”過多過濫。58.8%的人認為它們制造了一種充斥著斗爭、矛盾的家庭倫理。49.5%的人呼吁制作公司和媒體多拍攝和上映一些孝親友愛的家庭劇。
筆者也曾一度迷戀“家斗劇”,一開始還看得有滋有味,津津樂道,后來就越看越不是滋味,越看越覺著害怕,越看越感到受到了蒙昧。且越看越覺得情節(jié)實在離譜,如“年輕男女為結婚偷戶口本”“父母為讓子女順從以死相逼”“小三為破壞別人家庭詭計百出”等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出現(xiàn)的極端情況,被人為放大和肆意渲染。以至于把婆媳、翁婿、兄弟等原本應和諧的親情關系,描述成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不僅充斥著家庭暗戰(zhàn),甚至是明火執(zhí)仗的斗法與肉搏。
盡管我也知道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五臟俱全”,充滿著各樣的矛盾和糾葛,尤其是婆媳關系需要不斷的磨合。但睦親友鄰始終是這個時代家庭的主旋律。否則,公共文明就不會進步,社會和諧也不可能穩(wěn)固。是故,韓國的家庭劇作,不僅生活氣息濃,尤其人情味十分濃厚,尊老愛幼,孝親教子,上下親和,所描寫的正是孝親友愛,相互間的恩愛與互動,張揚的是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及主流價值觀。雖說故事情節(jié)進展緩慢,甚多細節(jié)頗有些瑣碎,可在細微之處見親情見真愛也見美德??雌饋磔p松,有較強的娛樂作用,更重要的可以起到社會教育和道德引領的功用,具有重要的審美愉悅價值。這或是韓劇在中國觀眾中大受青睞的根本原因。
雖然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可中國“家斗劇”的“高”并非“典型化”的藝術再現(xiàn),而是人為的渲染人際之間的爭斗與人性的丑陋及惡。一些制作者遠離藝術化的創(chuàng)造路徑,而偏執(zhí)于過度商業(yè)化和過度娛樂化,以至于錯誤地認為,“家庭劇”只有變成“家斗劇”,只有讓主人公陰險詭詐爭強斗狠,讓人際之間充滿血脈賁張的拼爭打斗,讓故事情節(jié)更離譜出奇,才能吸引觀眾,提高賣點,贏得票房利潤。所以,為達此目的,就不惜主題扎堆,不怕故事雷同,不顧及公眾的視覺感受,更不顧及家庭倫理的構建和社會美德的養(yǎng)育。
影視劇作娛樂化與商業(yè)化本身并不錯。錯的只是,如果過度追逐就可能適得其反。盡管商家可以賺個盆滿缽盈,但這些劇作中婆婆和兒媳形象被極大扭曲,家庭被描繪成很不安全的地方,以至勾心斗角的生命博弈,結果就會在觀眾心中種下一根毒刺:懷疑家庭間的親情和暖,懷疑家庭本身的溫馨安全,甚至有可能從劇中學習一些不良的計謀、暴力的手段以裝備自己,從而會污染社會和毒化人心。56.7%的人表示會形成錯誤價值導向,破壞孝親友愛的家庭觀念,55.3%的人擔心可能引起年輕人對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恐懼;51.4%的人指出可能導致人們效仿劇中的錯誤方法來解決家庭矛盾。這決非杞人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