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琉球正使育鯤·副使費錫章奏
嘉慶十四年二月十三日
10扣 縱:21.6公分,橫:9.8公分
冊封琉球國,使臣往來海上,常有風(fēng)濤之險,向來船中都要供奉神明,俾得保佑順利往返。在“為圣澤懷柔普百神效順惟虔恭懇恩賜御書以彰靈應(yīng)事”奏折里,可以得知封舟過海所供奉的神明有三:天后媽祖、尚書、公。其中頭號船供奉天后與公,二號船供奉尚書。天后眾所周知,在此不贅述;尚書與公,在歷史上也是真有其人。
尚書:姓名陳文龍,福建興化人。宋咸淳五年廷對第一,官參知政事,宋史有傳。明代永樂年間,以救護海舟,封水部尚書。
公:姓名卜偃,福建口村人。唐代末年的書生,因晨起恍惚,見二豎投蛇歇于井,阻止汲者,自飲井水,以救一鄉(xiāng),因而成神。五代時,即以靈異著名,亦海舟所最敬者。
由此可知,天后媽祖、尚書與公,不只在歷史上都真有其人,而且都是福建人。
自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來華,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以來,中國與琉球已保持了500多年的宗藩關(guān)系。起初,琉球每歲一貢,貢船兩只。后來,明政府覺得接待起來太麻煩,便讓他們隔年一貢。明亡清興,琉球又跟清王朝接續(xù)了這種宗藩關(guān)系。在與藩屬國的關(guān)系上,中國一直奉行“厚往薄來”的原則。因此,琉球每每朝貢后,都能帶著數(shù)倍于貢品的禮物滿載而歸。在這種朝貢體制中,琉球是實際的受益方。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閩人三十六姓”進入琉球。他們不但給琉球帶去了生產(chǎn)技術(shù),還帶去了中華文明。后來“閩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很多都成為琉球國的股肱之臣。由于受益良多,500年來琉球?qū)χ袊某晱牟坏÷?。就連負責(zé)接待琉球使節(jié)的閩浙總督何都稱,琉球“歲修職貢,較諸國最為恭順”。